七十老翁

散文雜俎,人物曆史,音樂藝術,老年哲理
正文

鄧偉的名人肖像攝影——追逐人性的光影

(2014-12-13 01:30:21) 下一個

 

 1982年,鄧偉畢業於電影學院攝影係,是張藝謀的同學。後留校任教。1980年至1985年,利用業餘時間自費旅行全國,拍攝完成中國文化名人肖像攝影計劃。1990年至1997年自費環球拍攝世界名人,足跡遍及五大洲。   


   他的拍攝對象大多是對人類作出過傑出貢獻的社會各界知名人士,他做到了用鏡頭與世界對話,以心靈與對象交流。他善於以古典的手法挖掘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人物造型大多為精心設計的靜態造型,莊重凝煉,情緒安然,所拍人物在深沉的表情下透露出一股人性的莊嚴和光輝,通過攝影語言把這些人類精英的非凡之處表現得恰如其分。 形簡而意深,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的魅力。

    為了走近這些世界名人,鄧偉克服了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在拍攝每一位名人之前,鄧偉都會對該人物作詳細的研究,他總是大量搜集有關拍攝對象的文字、圖片與音像資料,以便能保證在極短的時間內,對人物的真實個性作出判斷與選擇。在拍攝建築大師貝聿銘時,本來鄧偉想讓他坐著拍攝,但老人堅持說自己還年輕,於是鄧偉突發奇想, 讓老人雙手搭在椅背上眼望著窗外的建築群。這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姿勢,而且在畫麵的處理上也更富於建築藝術所特有的感覺。在拍攝加拿大攝影師卡什時,他們一見如故,卡什動情地說:“你象我的兒子,你給我帶來了太陽。”他兩手合掌,兩個拇指和食指合攏作一個‘八’字”,於是鄧偉本能地轉到他的側麵,近距離拍下了他眼中的“無邊慈愛、智慧和自信”。    


    為了拍攝到以色列前總理拉賓,鄧偉連續寫了四年的信,為了獲得給美國前總統裏根的拍攝機會,他給裏根總統寫了八年的信才成功。而為了采訪拍攝另一位阿拉伯世界的風雲人物阿拉法特,鄧偉給他寫了十幾年的信至今未能達到目的……而一旦走近這些世界名人,為了獲得理想的拍攝效果,鄧偉會和他們發生許多故事。在拍攝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時,基辛格了解到鄧偉的拍攝以采用自然光為主,卻故意把鄧偉領到了一個四壁沒有窗戶的房間,麵對此景,鄧偉不僅急中生智為房間選了個光源,而且他的談吐也令基辛格頓時刮目相看。在拍攝以色列總理拉賓時,麵對一臉倦容的拉賓, 鄧偉大聲說:“你沙漠中作戰的軍人風采哪兒去了?”拉賓聞聽此言,頓時肌肉緊縮,麵色亢奮,用手猛地一拍窗台,鄧偉於是有了理想的拍攝瞬間……。  


    鄧偉的作品在網上很多。我挑了一些我喜歡的做成幻燈片與大家分享。今天我們再次觀看這些肖像作品時,不僅僅被經典的藝術瞬間所震撼,傳遞給我們的還有曆史的沉澱。我最喜歡的是馮友蘭、艾青、梁漱溟、肖乾、葉淺予這幾個人的像,因為使我回憶起那些風雨如晦的日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