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老翁

散文雜俎,人物曆史,音樂藝術,老年哲理
正文

元青花:一段隱匿了幾百年的曆史

(2014-10-12 04:51:32) 下一個


   中國的瓷器已有三千年曆史。從東漢開始,燒製技術趨於成熟,近幾百年來又完成了由素瓷經青花瓷向彩瓷的過渡。但從明、清、民國三代,直到上世紀50年代以前,人們根本不知道元青花為何物,一直以為到了明代才有大規模的青花瓷。600多年來,既無文獻記載,又無實物出現。中國最大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在接手清宮舊存的時候竟沒有發現一件元青花。這一切在一夜之間發生了改變。

    1952年,一個叫波普的美國人,發現英國大維德基金會的一件景德鎮青花象耳瓶上麵竟然有“元至正十一年”(至正為元末順帝的年號,至正十一年為1305年)的年款,隨即他到伊朗、土耳其等幾家博物館考察,發現都藏有類似風格的青花瓷。由此,至正型元青花橫空出世,撲麵而來,海內外陶瓷研究者與收藏家們無不瞠目結舌,尤其是國內學者,更是啞然:身在堂堂瓷器之國,自己怎麽就與元青花相見不相識呢?有學者推斷:明代針對前朝文化,曾做過一次政治清洗,元代青花瓷器也遭遇一場“毀瓷抗元”劫難,從此元青花從中華大地上銷聲匿跡。但是任何清洗都無法抹去元青花曾經的存在和輝煌。

    我國文博係統向外公布的一個關於元青花的數字,全世界博物館(包括中國)收藏的元青花大概是300來件,民間的收藏尚未有準確數字。大部分(有200多件)散落在國外。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館收藏40件, 是全世界元青花瓷第一大收藏。伊朗阿特別爾寺(在德黑蘭)收藏32件。是全世界元青花瓷第二大收藏。作為元青花的故鄉,曾經是元大都的北京城,上世紀70年代在鼓樓大街發現一個元代窖藏,出土了十多件青花瓷,後來在瓷都景德鎮等地也有出土,1980年江西省高安市元代窖藏出土元青花瓷19件,現藏高安市博物館, 可以說是全世界元青花瓷的第三大收藏。印證了中國元代確實有一個青花瓷興盛的時代。

    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元青花鬼穀子下山紋故事罐”以2.3億元人民幣驚人天價成交,轟動收藏界。元青花為什麽這麽貴?它的獨特性在哪裏?




   元青花的異常珍貴與它的稀少大有關係。國內博物館的展品大多是出土碎片拚接而成。近年城市改造工程巨大,但迄今也沒發現重量級的元青花完整器再度出土,從中不難看出,完整器的元青花有多麽珍貴,這也就是“元青花鬼穀子下山罐”拍出創紀錄天價的根本原因。 

 
    元青花瓷富麗雄渾、畫風豪放、器型豐富、顏料奇特、紋式多樣、帶異域色彩,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盡管元代隻有九十八年的短暫曆史,卻催生了青花瓷這一奇葩,開啟了明清兩朝都難以企及的高度。

    蒙古人原本尚白、尚青,青花的風行成為元一代曆史的必然。但要燒製成青花瓷,技術上有很大難度。元代掀起的一場瓷器革命,在瓷石中摻入高嶺土,有些原料中高嶺土達20%。二元配方使瓷胎中三氧化二鋁的含量得以提高,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瓷胎在高溫條件下的變形,耐得1300攝氏度的高溫,保證了大件器物的製造,也使得元青花瓷胎的透光度和白度得到了保證。含氧化鈷的色料經高溫加熱又賦予瓷器湛藍的色彩,尤其是使用了從伊朗進口的蘇來麻尼鈷料,使青花瓷綻放出格外明快豔麗的湛藍色彩。蘇來麻尼鈷料是一種鈷與鐵錳伴生的特殊礦料,但此礦早已關閉,動人心旌的“蘇麻離青”已成絕響。

     元朝統治者把他治下的臣民分成四等:蒙古人為第一等級,色目人為第二等級,長江以北的漢人和北方各民族為第三等級,第四等級是南人,即南宋遺民。漢族知識分子既然入仕無門,便隻有把他們的才華投向民間,從而使元青花無論在畫工還是圖案上都比以前有了質的飛躍。元青花中蕉葉、竹、鬆石的用筆極具文人畫的寫意灑脫風格,構圖嚴謹考究,高超的繪畫功底,代表了元青花畫工的非凡水準。元青花的圖案不少取材於曆史故事和元雜劇,圖案之豐富和高雅亮麗,高於清代和明代,完全超乎我們過去對這段曆史的了解。

     在現代人的文化記憶裏,元朝的九十八年除了一個野蠻、殘暴、大而無當的帝國,簡直是一片空白。不錯,關漢卿、王實甫們也曾經把一個至情至性、生氣勃勃的世俗世界攤開在我們麵前,但是,這個世界的種種細節,我們其實並不明白。突然之間,元青花從天而降,融化了我們先入為主的敵意,對於這個朝代的想象,一夜之間變得溫暖、浩瀚、激情澎湃。 如果說,不久的將來,中國人將掀起一場由瓷器引爆的元朝文化熱,這一點都不奇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fengdami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沈成涵' 的評論 :
謝謝你!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至於所謂的乾隆盛世更是笑話!不客氣地講,越是擅長美學、藝術的皇帝就越是昏君!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最後就是這位乾隆了!
中國封建史上最大的貪官,最起碼也是滿清最大的貪官不就是乾隆朝的和珅嗎?!滿清從所謂的盛世變衰,不就是從乾隆朝開始的嗎?
再看一看清朝GDP的真相:
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種表述就是:清朝的GDP占世界20%—30%,居全球第一,但還是落後挨打...我們知道美國的GDP是世界第一,隻聽說美國打哪個國家,沒聽過哪個國家打美國。於是,我們不禁要問:清朝的GDP真的是全球第一嗎?
相對於世界的發展,清朝的落後從康熙時代就開始了,“康乾盛世”隻是一種意淫罷了。清朝的挨打卻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的,此後直到1911年清朝滅亡,一直都是被列強騎在頭上,任人宰割。這樣的國家其GDP顯然不可能是世界第一。
1840年代-1890年代清朝的年財政收入從白銀4500萬兩增加到9000萬兩,但是還是少於同期的日本。跟當時世界經濟頭號大國美國、英國比起來更是差了十萬八千裏。同期美國的財政收入約100億美金(等同1億兩黃金,相當約15億兩白銀),可以看到,美國當年的財政收入是清朝的約15倍。其經濟總產值(GDP)必然也是大大於清朝(因為隻有非常大的經濟產值才會有非常多的財政收入)。事實上,由於當時清朝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占主導,跟英美等工業國家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時代,其GDP絕對不可能比英、美多。1890年代中期,清朝財政收入在世界上連不入流的日本都比不了,是當時世界第一的美國的5%(1894年美國工業總產值超越英國居世界第一), 是當時世界第二的英國的6.7%, 是當時世界第三的法國的財政收入的10%。
1870年法國輸了普法戰爭,賠償德國50億法郎(約合7億多兩白銀),法國人用了3年就賠完了,對比30年後辛醜條約中國賠8國聯軍4億多兩白銀,要39年才能還清。可見中國國力之弱、財力之弱。
由於清朝科技水平及其落後、國家又極其龐大,統計GDP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清朝末年連自己的國家有多少人口都不清楚,更不可能統計國內總產值了)。一定要估計清末的GDP,隻能參考當時的國家財政收入了。而比較清朝及英美等德日等國當時的財政收入,我們可以知道:清末的GDP絕對不可能是全球第一,清朝的GDP還不到英美等國的十分之一。
如果非要說清朝GDP世界第一,那也是康熙至乾隆初期的事情。在英國相繼擊敗西班牙和葡萄牙成為世界霸主後,也就是公元1760年前後,英國的GDP已經遠遠超過清朝,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1840年以後,至少有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等國的GDP遠遠大於中國。
現在,我們可以更好的理解清朝末年為什麽挨打了,除了科技落後之外,一個總產值(GDP)不到人家十分之一,財政收入不到人家十五分之一的國家必然是阻擋不住列強的巨艦大炮。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engdaming' 的評論 :
您的曆史知識也許是太陳舊了?!勞動人民、工匠們的勞動和智慧才是最重要的!元青花不就是為迎合外國的需求才發展出來的嗎?沒有皇帝攙和不也是一樣?!
難道不重視瓷器、重視科技不是更好的事嗎?請問滿清給中國帶來什麽新的、好的、科學的、進步的東西了嗎?
明朝在政治上是--皇帝垂拱、士大夫治理天下,這已經是非常先進的類民主的封建製度了。而在經濟上,明末江南也開始進入資本主義萌芽了。
而滿清呢?滿清入關前還隻是剛剛進入奴隸社會,滿清的文化、經濟、軍事的養分全來自明朝,滿清除了更野蠻而不怕死,還有什麽?!
您認為:“整個異族都是作威作福的統治階層和吸血鬼!”,這也是事實。但漢人皇帝就不是嗎?----當然不是!漢人做皇帝最多一家子領俸祿,而且還不許出來為官(明朝的皇族除非當皇帝,否則都是當豬養著,什麽都不能幹)。滿清呢?滿人、旗人殺一個漢人隻賠一頭騾子而已。而且讀書當官、經商,幹什麽都不受影響!這種整族人都騎在另一個民族頭上的事情,漢人做過嗎?有嗎?!
fengdami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沈成涵' 的評論 : 謝謝你的跟帖,同你討論很高興。意見不同,就求同存異好了。
“清朝瓷器的發展,得力於幾個皇帝對瓷器的興趣和有力的領導。當然漢人工匠和文人也建立了不朽的功績”。這是個事實。曆史是全體參加者(包括皇帝)共同創造的。事實必須承認,得到什麽結論或有悖於什麽理論,是另一回事。“沒有這幾個皇帝是不是中國瓷器就不發展了?”也可能啊,例如明朝的宣德皇帝就喜歡爐子啊。當然,曆史是不能假定的。
“整個異族都是作威作福的統治階層和吸血鬼!”,這也是事實。但漢人皇帝就不是嗎?曆史是複雜的。看問題不能隻從漢族出發,而要從國家出發。清朝這12個皇帝的治國能力和作風的平均水平比明朝20幾個皇帝要強得多,這是曆史界公認的。不能因為是異族就否定康乾盛世。不能因為是異族就把一段曆史不要了。他們大大擴展了的疆域難道也不要了嗎?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engdaming' 的評論 : “清朝瓷器的發展,得力於幾個皇帝對瓷器的興趣和有力的領導”???
----這種結論實在令人無語!沒有這幾個皇帝是不是中國瓷器就不發展了?或者就會發展不好了?不往這個方向發展,也會往其他方向發展,地球離了誰都會轉得好好的,中國的瓷器發展也是一樣!最關鍵的是,元青花中蒙元還對瓷器的發展提供了異族和伊斯蘭教的元素--青花(不是漢族原本最喜歡的),滿清的皇帝有嗎?都是些完全漢化的滿族皇帝,其對瓷器的影響是任何漢族皇帝也能做到的!
滿族的同化是在民國,因為怕被報複性屠殺,而大量改成漢族。滿清時滿足和旗人是鐵杆莊稼,剩下來就有俸祿,是騎在廣大漢族和其他民族頭上的吸血鬼,清朝每年稅收的一半要分給這些鐵杆莊稼,滿漢也是禁止通婚的,談何同化?!
蒙元時漢人是最下等的存在,滿清時也是一樣,整個異族都是作威作福的統治階層和吸血鬼!這有什麽可爭辯的嗎?曆史記述清晰地很!

fengdami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沈成涵' 的評論 :
清朝瓷器的發展,得力於幾個皇帝對瓷器的興趣和有力的領導。當然漢人工匠和文人也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清朝畢竟大大擴展了中國的版圖,滿人也同化成了56個民族的一份子。現在再來看異族統治,已比較寬容了。可參閱近年曆史學界的文章。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engdaming' 的評論 :
這個沒錯,可是跟滿清關係不大吧!都是漢人工匠和文人使其發揚光大的吧!就算這裏麵也有一些滿人,也是那種完全漢化的滿人吧!
這就好比被強盜擄掠走的的小孩也被強盜養大了,你不會也去感謝那個強盜吧!
fengdami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沈成涵' 的評論 :
至少瓷器就有很大發展吧!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engdaming' 的評論 :
未請教,你以為清朝有什麽值得稱道的文化?
fengdami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沈成涵' 的評論 :
謝謝來訪。我同意你的意見。異族統治並不能消滅中國文化。所以同樣也不能以“滿族人哪有那水平”來否認清朝的文化。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蒙古人當然沒有那種水平,青花瓷的製作都是漢人工匠製作完成的。
因為蒙元的野蠻本質,嚴重缺乏詳盡的史料記載與傳承,而且當時元青花也多用於出口,所以元青花才會在後世長期不為人知!
fengdami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ostingallery' 的評論 :
謝謝來訪!謝謝你提供的信息。不過元代青花瓷用的染料確實是伊朗進口的蘇來麻尼鈷料,近年有中國學者去那裏考察過,此礦早已關閉。
lostingallery 回複 悄悄話 元代,蒙古人哪有那水平 青花瓷

有種說法是這樣: 青花瓷原本就是穆斯林世界傳統喜好, 因忽必烈在中東搗毀所有的瓷器工場,後景德鎮獨斷天下瓷器市場, 最開始主要客人還是阿拉伯人, 依他們的愛好造青花瓷, 還有元代青花瓷用的染料是阿拉伯藍, 和明代有些不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