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麽要有信仰?(草稿)
各位老師,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朱本峰,加拿大國際易經學院院長。首先感謝道然俱樂部,名人名商俱樂部,加拿大華夏中心為我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交流的平台,讓我們有機會在一起來探討信仰和人生的話題。這個話題很大也很重要。
按照論壇的要求:我們的討論要從不同的角度,縱論信仰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我是研究易經的,所以我會從易經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我本人也是佛教徒,我也喜歡道教,對基督教也有所接觸,我不排斥任何正信的宗教信仰。因為我相信在宇宙真理的最高處,他們都是相通的,終極真理隻有一個,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萬法歸宗,不二法門,一以貫之。這裏的一,就是宇宙真理,佛家叫佛,道家叫道,西方人叫基督,在中華傳統文化裏麵就是我們易經的易,也叫太極。近代人崇尚科學,在科學界我們叫客觀規律,這個詞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所有這些稱呼都隻是不同的名字而已,而這些名字是我們人為設定的,我們不應該受這些名字的影響,應該探討名字背後的那個真理。就是道德經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當我們用一個名字來表達的時候,已經遠離了它本來的含義。易經講陰陽,宗教講善惡,科學也講陰陽,正負,也就是0和1,我們叫數碼(Digital)。所有的電子產品,背後運作的軟件係統就是0和1。0和1就是陰陽,所以伏羲是二進製(數碼)的鼻祖。
什麽是信仰?
我所理解的信仰:信,相信;仰,仰望,仰仗(依靠)。我們常說宗教信仰,但是信仰並一定是宗教,可以是任何形式,所以科學,自然可以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信仰。
為什麽需要信仰?
什麽是易經?
今天可能沒有時間說明白什麽是易經,因為這個題目太大,易經包含的範圍太廣。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呂氏春秋)。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孔子,易經原文)。易經是群經之首,是中華文化的根。
定義:易經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令人滿意的定義,不像我們說時間,一小時等於六十分,一天等於二十四小時,這很明確。一些說法都是在強調易經的某些特性,而不是全部。易者,易也;陰陽也;日月也。個人提出一個字,供大家參考:易者宜也。做人做事要做到最適宜,恰到好處。陰陽是兩端,我們做人做事就是要在兩端之間找到一個適宜的點,就是我說的宜。這樣一點就是易經的易,也就是太極。比如中國這麽大,你不能要求全國人民都種相同的莊稼,南方種水稻,北方種小麥,這叫因地製宜。學生讀書,農民種地是宜;餓了吃飯,困了睡覺也是宜。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亂象,該吃的不吃,該睡的不睡。所以易經就是研究如何把握這個度的問題,比如禮貌,和人握手的時候,過於冷淡和過於熱情都不好。
易經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架設這座橋梁?
通過易經八卦,陰陽五行,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能夠做到與天地溝通,了解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從而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而這些方式方法,都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然後一代一代的傳承到今天。比如五行用於人的髒器就是中醫,養生;用於地理方位就是風水。通過卜卦,可以用於萬事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