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駐外僑民歸國後的失落

(2015-06-20 11:00:58) 下一個

駐外僑民歸國後的失落

安吉拉·亨歇爾(Angela Henshall)

花生醬、馬麥醬、炸魚和薯條、茶包、多味臘腸……異鄉客們定居海外後總會不時地泛起思鄉之情,每每此時,他們腦海中都會浮現諸如此類的家鄉特產。

移居海外的人們難免會有鄉愁,這並不奇怪。但鮮為人知的是,很多海外僑民回到故鄉後卻會發現,眼前所見與他們記憶中的那個故鄉並不一致,失落感油然而生。令人意外的是,很多僑民都難以適應和融入不複以往的周遭環境。

麵對這種情況,他們應當如何應對呢?我們前往問答網站Quora,向長期旅居國外後回到祖國的人們尋求了一些實用的建議。

格溫·沙丘克(Gwen Sawchuk)建議在你仍然旅居國外時就回故鄉買一套房子,經常回去度度假、過過節。這樣一來,你就能與當地的社區建立各種關係。她寫道,當你回去定居時,就會感覺那裏更像你的家,感覺你真正屬於那裏。

沙丘克還建議人們報名參加一些課程,或者找份兼職工作,參加誌願活動——通過各種必要措施盡量多接觸一些人。

不要急於談論你去過哪些地方,做過哪些事情,諸如此類。這會令人們一時難以接受……疏遠你與他們的關係。她寫道,保持低調,就像約會那樣,要在循序漸進中慢慢透露各種信息。

她還警告歸國人士,剛剛回國時可能很難適應。你需要主動去適應。沙丘克說。她建議,你最好別把這裏當成故鄉,而是把它當做一個擁有眾多流動人口的地方,當做一個當地人很容易接納新人的地方。

勞拉·黑爾(Laura Hale)曾經在5個不同的國家居住過,她給那些還鄉僑民提供了一個簡單的建議。保持原先的那份心態,就好像你剛剛搬到了一個不同的國家,據此製定計劃。黑爾寫道。她表示,旅居海外的人應當預計到潛在的文化衝擊和短暫的疏離感,對於整套體係的運作方式也會感到難於理解。

工程師唐·梅裏特(Don Merritt)警告稱,回到家鄉時,不要奢望那裏還是你離開時的樣子。時過境遷人不再——回鄉定居的難度不亞於遷居國外。他寫道,倘若你還奢望一切如故,難度將會進一步加大。

對於那些從中國返回西方的人來說,這種轉變尤其難以適應。

埃利奧特·(Elliott Chen)寫道,他從中國返回美國後,經曆了非常艱難的適應過程。我住在中國時,如果遇到不舒服或令人惱火的環境,至少可以將其歸為文化怪象,我會發現這很有意思,很稀奇古怪。他寫道,但回到美國,我就不能再懷有這種幻覺。他表示,洗手液、最新的運動時尚、夢幻體育、超級碗和房地產投資是最令他苦惱的幾個話題。這些天,陳還發現他的祖國令人壓抑、監管過度——“究竟哪裏能才人讓抽根煙啊?

馬特·夏文澤(Matt Schiavenza)發現,就連基本的溝通有時候也難以進行下去。我不在的時候,很多俚語和習慣用語融入了人們的生活——它們現在都一股腦地湧入我的腦海。他寫道,我不知道在Craigslist上買東西時應該支付現金。看到對流烤箱和幹衣機等常見的家電,我表現出了兒童般的驚奇。

回到紐約居住的第一年,夏文澤無比懷念中國的生活。我到處尋找中國朋友,還去哥倫比亞(大學)參加中國人的活動,甚至交了個中國女朋友。我抱怨紐約的物價過高。想在這裏吃上一些健康的飯菜既困難又費時,我牢騷滿腹。

最終,當他在一個夏天返回北京後,終於打破魔咒中國原先那些令我著迷的東西似乎消失了。他寫道,我對那裏的很多東西都感到挫敗——網速太慢、出租車司機太狡猾、食品安全堪憂——但我曾經對這些事情毫不在意。

吉姆·布洛勒斯(Jim Broiles)從事科技行業,他隻在中國工作了4個月就回到了加州。起初,他樂於見到湛藍的天空,喜歡在秩序井然的街道上開車。但感覺卻像住在鬼城。我感到孤獨,感到無聊。食物索然無味,購物也提不起我的興趣。這裏沒有人氣。這裏並不是每個角落都有生動的臉龐可以審視,有豐富的人性可以體味。他寫道。

布洛勒斯說,人們工作時的節奏就像在糖漿池裏移動。他感覺自己在靠慣性前進,但相對而言,我的效率很高,那是我表現最好的年份之一。這是矽穀的一家科技公司,所以節奏肯定不慢。這或許可以幫你了解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差異。


(轉自 
BBC Capital 閱讀 英文原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Tsty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ayArk' 的評論 : 謝謝來我的博客。也什麽感謝分享你的觀點。
FayArk 回複 悄悄話 Reversed culture shock - 社會學裏有專門研究。到另一個國家,會有culture shock。但離開自己國家後,再次回到自己國家的reversed culture shock,會讓人更難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