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扔掉不需要的東西, 不管是物品垃圾還是心靈垃圾!

(2014-11-06 00:28:44) 下一個

轉自慢時光。
----------------------------------------------------
文/meiya

“斷舍離”的概念非常簡單,“斷”斷絕想買回家但實際上並不需要的東西,“舍”舍棄家裏的那些泛濫的破爛,“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在遊刃有餘的自在空間。

                                                                                      
“斷舍離”具體如何指導生活,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在超市購物時,麵對一樣物品,我們不是思考“在搞促銷活動耶,多買多劃算啊”、“這個東西真便宜”、 “這樣子真好看”而是思考“我現在需要嗎”“這個東西適合我嗎”。

要 不要扔掉某物或者送給其他人也是如此,不是思考“還沒壞,還能用,所以留下來”“扔掉好可惜啊” 而是思考“我現在要用嗎”“我還很喜歡嗎”,我不需要的東西就果斷地斷舍離。作者日本雜物管理谘詢師山下英子,一再強調“斷舍離”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 品,核心是讓人思考“物品和自己的關係”,而時間軸永遠是現在。這不單單是一種家居整理、收納術,而是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 。

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人們將不斷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致力於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改 變居住環境,改善生活麵貌。斷舍離的意義不單單在於此,它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一種獨特的思考法則,甚至是一種心靈修行術。從關注物品轉換為關注自我,通 過物品來認識、發現、肯定自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改變肉眼看得見的世界,從而改善看不見的精神世界,讓人從外在到內在,都徹底煥然一新。

書中舉了一些有意思的例子。有丈夫過世十年仍無法走出悲傷的女士,以斷舍離為契機,扔掉舊物,包括亡夫的假牙,接受丈夫過世這一痛苦事實。一個老師,在冰箱裏囤積了大量食物,有的食物甚至冰凍了好幾年,原來是她當初當班主任工作壓力過大導致她囤積食物。

讓 我印象深刻的是洋子小姐的故事。她是位三十多歲的單身女性,原本就擅長整理,聽了斷舍離的講座後更加幹勁十足,扔了許多不需要的東西,包含不少社科類的 書,但是裝滿言情小說的一箱書,始終無法扔掉,書中所寫的內容都是沒有結果的戀愛。此時,她突然發現,這些書就是自己過去戀愛經曆的寫照。她總是和那些絕 對不會有結果的人談戀愛。在她的潛意識中,似乎棲息著一個拒絕婚姻的自己。於是,她當機立斷,將這一箱子書斷舍離掉,自己也慢慢試著不再排斥婚姻。

這 些生動的例子都是通過物品或反映或改變自身的故事。我很讚同作者關於物品是自身的投射這一說法。物品是一麵能夠映照出真實自己的鏡子,直麵物品就是直麵真 實的自己。有的女性買了許多質地優良,高檔精致的衣裙,卻一直將其放在衣櫃裏,隻穿劣質廉價的衣服,也許在她的心裏覺得自己不配穿這麽好的衣服,或者自己 不值得擁有這些好衣服。在條件允許下,一個人試著使用高於自己形象的物品,可以提高潛意識裏的自我形象,從而達成真正的提升自己,獲得改變和自信。

看 了《斷舍離》的第二天,我開始收拾家。很早之前我就整理了好幾包舊衣服,打算送到舊衣捐助點,但是一直沒有行動,都堆在衣櫃裏,塞的滿滿的。看了此書,我 立刻打電話到捐助點,可是一直占線。最後,果斷拎著三大包衣服放在小區的垃圾桶邊,不消三分鍾衣服就被人撿走了,我的心裏既輕鬆又愉快。

我 繼續進行斷舍離,發現原本看起來挺幹淨整潔的家,其實一直堆滿著垃圾,在廚房的角落、櫃子的角落、床底都塞滿了各種紙袋和塑料袋。這四年來,我不斷囤積各 種袋子,大的,小的,塑料的,紙質的,食品袋,超市的環保袋,商場的購物袋……有的印花紙袋覺得很漂亮,丟了可惜,囤著;塑料袋以後可以當垃圾袋用,囤 著。我總是擔心沒有袋子用,可是囤積的袋子比用掉的袋子多得多。通過斷舍離,我收拾出三大包垃圾袋,估計有300個袋子吧,可以想象那是多大的一堆垃圾 啊,原來我一直和這些垃圾生活著,而且還為此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因為有的袋子我還折疊地整整齊齊的),這一事實真是令我震驚,它仿佛讓我看到一個因對未來 不安而拚命囤垃圾袋的自己。以前,男友讓我丟掉這些袋子的時候,我總是不願意,總說,以後可以用的。這次我主動扔掉了垃圾袋,連他也覺得很驚訝。看著丟掉 的垃圾袋很快就被別人撿走了,我的心裏還很不舍,但是卻很堅定:我不要再做那個囤垃圾袋的女人了!

我想這就是我喜歡斷舍離的原因,它沒有什麽高深的理論,華麗的文字,卻讓你充滿行動力,讓你認識自己,看見自己與物品的關係,讓你改變自己,愛惜自己,活出一個更輕盈更自在的生活姿態。

《斷舍離》作者:山下英子

“斷舍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谘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 所謂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裏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其中,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舍棄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斷舍離非常簡單,隻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麽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隻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人們將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 從關注物品轉換為關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開始思考,並致力於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就能讓環境變得清爽,也會由此改善心靈環境,從外在到內在,徹底煥然一新。

 

慢時光 微信號:manshiguang3

慢時光:慢小店、慢社區、慢電台、慢活動

推崇慢生活的自媒體平台,倡導都市人放慢自己的腳步,尋找自己內心的寧靜。願它成為你心靈的棲息角落,散發溫暖的微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