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

我們從哪裏來? 我們是誰? 我們往哪裏去?
個人資料
風語空靈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去歐洲流浪 - 教堂和塔橋之魅(倫敦)

(2024-06-19 13:00:39) 下一個

歐洲曆史豐富,看看他們大大小小,無處不在的教堂就知道了,每一個都是故事,在英國更是如此。上篇提到的坎特伯雷大教堂訴說著跨度1400年的英國曆史。在倫敦旅遊時間有限,要看教堂的話,本人認為隻看兩個就可以了,一個是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另一個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除此之外,倫敦塔橋和倫敦塔也是最為重要的地標,魅力無限,最好都不要錯過。

雨後的倫敦,晴空萬裏,藍天白雲下的聖保羅大教堂在雙層巴士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

正題開始前,先讓我試著解開教堂這個"謎語",Church一詞譯為教堂,我們又會碰到 Cathedral,Basilica, Monastery, 還有Abbey,都可被譯成教堂或大教堂。我上網"研究"了一番,討教了AI(ChatGPT),他在詳細解釋後,給出了以下的總結,大致內容是,Church指一般基督教禮拜場所。Cathedral指主教所在的主教堂。Basilica指擁有教皇或皇家授權的教堂。Monastery指僧侶或尼姑的住宅社區(有點寄宿學院的味道,有做禮拜的教堂)。Abbey指地位較高的修道院,通常由方丈或女院長領導。下次碰到諸如"St. Basil's Cathedral (莫斯科),Saint Mark's Basilica(威尼斯),Holy Monastery(希臘) ,或Westminster Abbey(倫敦)就不會一頭霧水了。Church泛指教堂,譬如:"Do you go to church on Sundays?"(每個星期天你去教堂嗎?)(去做禮拜),但不能用Cathedral 或任何另外三個來替換,也就是說 Cathedral,Basilica, Monastery, 和Abbey是Church的特殊形式,上述解釋不完美但也八九不離十。

好了,學了點兒英語,讓我們回到"流浪"的話題,我們在倫敦最後展開自由活動,漫不經心想哪走哪。比如,不趕著去看白金漢宮前的換崗儀式。

到倫敦的第二天酒店房間出了點狀況,五月初的倫敦外麵下著陣雨,想等雨停了就出門。坐在書桌前正在電腦上打字,忽然嘩嘩的雨聲在耳邊清晰地響起,"什麽?這麽大的雨?" 回頭一看才發現那雨是從屋頂天花板上消防灑水頭處飄然而下的(非灑水頭本身)。酒店住過這麽多還是頭一次碰到。趕快打電話到前台,他們聽了也覺得不可思議。不出一分鍾,兩個大小夥子敲門,禮貌地經允許後進入房間,隻見他們趕快把茶幾和沙發移開,並讚揚我已經用垃圾筒接住了漏水。可想而知,給換了房間,被當成新客人又送了一輪新鮮水果盤和美酒一瓶。水果全部笑納,酒則原封不動地留下了。

更換後的酒店房間,我們倫敦臨時的家,很難想象這個級別的酒店發生天花板漏水的事情,無奇不有。


咖啡機,冰箱和保險箱所在的櫃子相當精致。咖啡機壓製出的咖啡也相當不錯。


電視機正播放酒店的廣告


門庭和通向洗澡間的過道,兼衣帽間。每一麵牆上都掛著藝術品,還有泛光照明。


有盆浴的好處是跑了一天泡個熱水澡,可以睡得像個baby。上了歲數的人還能加快恢複大關節的疲勞,使潛在損傷不至於累積。

早上吃過早餐,出酒店大門左轉,沿著霍爾本(Holborn)大街向東去看倫敦老城,路過皇家獸醫學院後,很快聖保羅大教堂的尖頂映入了我們的眼簾。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轟炸倫敦的幸存者,當時丘吉爾特別下令保護該大教堂,專門的滅火隊嚴陣以待。當周圍民房和其它建築被德國空軍的空襲夷為平地,聖保羅大教堂卻奇跡般地巍然屹立。

英國皇家獸醫學院(Royal College of Veterinary Surgeons)


聖墓教堂(Holy Sepulchre Church)內外人頭攢動。這座 17 世紀的教堂定期舉辦音樂會,因"風中奇緣"聞名的史密斯船長就埋葬在這裏。說起"風中奇緣"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說動畫片"Pocahontas"(波卡洪塔斯)就熟悉得多了,片中那首主題曲是如此好聽,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當現代遇上古老,相得益彰。


從一條弄堂看聖保羅大教堂。這裏已是倫敦老城的地界,倫敦金融區就在附近。


毗鄰大教堂的一個庭院裏(Paternoster Square/帕特諾斯特廣場),展出一個巨猿金屬雕像。


聖保羅大教堂前小廣場上的安妮女王雕像。在她的統治和運作下,英格蘭和蘇格蘭得到統一,兩個國家分別通過法案將議會合二為一,大不列顛的國號(Great Britain)應運而生,在那個時期(18世紀初)愛爾蘭仍在英國版圖上,所以安妮是真正的第一任聯合王國女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合並後的當年,女王來到聖保羅大教堂參加感恩節儀式,這也許是她的雕像在這裏被後人豎起的原因,以表彰他不遺餘力地支持英國統一。她一生多病(後人推測她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命運多舛,懷孕17次隻有一個男孩生存下來,但隻活到11歲,她遭受的打擊可想而知。


聖保羅大教堂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教堂,樸實無華卻雄偉挺拔。現任國王查爾斯三世年輕時曾在這裏和戴安娜王妃舉行轟動世界的世紀婚禮。今天物是人非,禁不住讓人感歎,戴妃不知何處去,此地空餘大教堂。


一輛有英國國旗色彩的雙層旅遊巴士從教堂前駛過。如果你想多快好,但不省(錢)地遊覽倫敦,跳上這樣的巴士能以逸代勞,車上拍照通常會有很好的視角。


1940年12月29日的聖保羅大教堂,照片是一位叫赫伯特·梅森的記者在當時"每日郵報"辦公室樓頂拍攝的。熊熊烈火和滾滾濃煙中,大教堂成了一座見證曆史的英雄建築。


今天,大教堂前的樹陰下有一座為當年犧牲的(1939-1945)消防隊員樹立的紀念碑


大教堂與泰晤士河近在咫尺,既然是任性走走何不沿河看看熱鬧。於是移步來到河邊步道,舉目東望,逆光下倫敦塔橋展示著她的婀娜身姿。


走啊走,走到倫敦橋。多少年過去了,塔橋有什麽變化?上去看看就知道了。


"雕梁畫棟雖猶在,隻是內部改"。裏麵多了透明玻璃地板和反光鏡天花板,可以看到和反射下麵的橋麵和河水。


塔橋內成了網紅拍照點,坐著照的,站著拍的,還有仰天大笑的,五化八門。走上玻璃地板"騰空"幾十米,有人坦然,有人連看都不敢看一眼。


從塔橋上的拍攝窗口向西拍,泰晤士河兩岸的主要建築群一覽無餘,遠方的聖保羅大教堂也清晰可見。


倫敦塔橋(Tower Bridge)的北岸是主要景點倫敦塔(Tower of London) ,藍天白雲下,該建築的神秘給予遊客無限遐想。參觀倫敦塔免不了要排長隊買票,等待你的將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曆史故事和傳說。上千年來,倫敦塔幾經改建和擴建,功能多樣,曾是皇家住所,城堡,要塞,兵工廠,造幣廠,皇冠珠寶存放地,很長的時間內成了監獄,總共有112人在裏麵被執行死刑,二戰期間還是處死德國間諜的地方。伊麗莎白一世成為女王前被控謀反,被他姐姐瑪麗女王關押在這裏。

不知不覺已過了午飯時間,憑記憶附近的利物浦車站旁有個大型的露天市場,有不少食肆,何不去那裏碰碰運氣,也許能找到好吃的餐館。乘地鐵過去,結果出了車站,和當初的印象完全不同,也許記憶有誤,也許這裏早已變了模樣。

倫敦Tower Hill地鐵站。刷信用卡進站,方便快捷。

 
利物浦車站的周圍已經看不到往日的蹤影。


已是下午兩點多,總算找到了一家日本餐館解決了午餐,那碗湯和那份鰻魚飯相當不錯。


走進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我們歐洲之行見過的內部最為壯觀和華麗的教堂。各個廟堂中有英國各個曆史時期重要人物和帝王的墓穴,石棺上麵都點綴著精美的大理石或銅質雕像,像查裏二世,伊麗莎白一世,瑪麗女王,大科學家艾薩克 牛頓,大作家查爾斯 狄更斯,大政治家溫斯頓 丘吉爾等。


夜幕降臨,我們來到著名的皮卡迪利廣場(Piccadilly Circus),倫敦最為繁華的地段。


不遠處是同樣繁華的倫敦中國城,大紅燈籠高高掛。


雖然下午很晚才吃的午餐,但並不影響我們弄碗蘭州拉麵當夜宵嚐嚐


倫敦Tottenham Court Road 地鐵站晚間的燈光秀,以美麗的燈光變幻結束我們倫敦之行實在是意想不到,從這裏乘地鐵隻消兩站就到了我們酒店。第二天上午從希思羅國際機場飛往歐洲大陸的阿姆斯特丹國際機場,歐洲的流浪正式開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風語空靈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yz66' 的評論 :

感謝您的評論和厚愛!定當加倍努力寫好灣區的故事,為能在這裏生活倍感榮幸,旅行過很多地方仍認為這個半島最適合我們老中,是個獨一無二的地方。
xyz66 回複 悄悄話 一直很喜歡讀風語空靈博主的各種文章,因為博主寫作很有學術風範,認真求實,又不乏風趣幽默,配圖也很漂亮。同在灣區,每每讀到博主關於這裏的有趣風貌,會心一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