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南小鹿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石榴背後的轉化性飲食現象

(2021-03-13 12:53:28) 下一個

收藏於美國紐約曼哈頓修道院藝術博物館(The Met Cloisters )的獨角獸掛毯(The Unicorn Tapestries)係列總共有七幅,石榴作為一種藝術符號分別出現在第二副、第四幅和第七幅作品裏。

(掛毯係列之七,石榴樹造型比較怪異)

第七幅掛毯裏的石榴樹長得有點怪異,觀眾隻能從樹上的果實辨認出這是一棵石榴,第四幅掛毯裏的石榴樹造型則比較逼真。專家們猜測這兩幅掛毯很可能是不同的藝術家設計和編織的。第二副掛毯展示了一隻獨角獸,他的身邊有一個美麗的噴水池,噴水口是石榴形狀的。

(掛毯係列之四:石榴樹造型比較逼真)

(掛毯係列之二,噴水口是石榴狀的)

噴泉與石榴狀噴水口影射了眾人熟知的冥後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的古希臘神話傳說。珀耳塞福涅是主神宙斯和農業女神得墨忒耳的女兒,有一天,她和幾個仙女在草地上采花,突然被冥王黑帝斯(Hades)擄走。得墨忒耳到處尋找女兒未果,非常悲傷,因此大地萬物停止生長。後來太陽神將珀耳塞福涅的下落告訴了得墨忒耳。宙斯無法阻止大地荒蕪,派出信使勸說黑帝斯將珀耳塞福涅還回來,但珀耳塞福涅吃了冥府的幾個石榴籽,不得不每年呆在冥界幾個月,其它幾個月返回母親身邊。她在冥界時萬物枯竭,一旦她和母親團聚,大地上萬物生長。中世紀的掛毯藝術家們讓地下的泉水通過石榴這個意象噴湧而出,象征著珀耳塞福涅從冥府返回並以泉水滋養大地。

為什麽屬於神界的珀耳塞福涅吃了冥府的東西後就必須呆在那裏呢?這難道是一條約定俗成的戒律嗎?為什麽她吃的是石榴籽而不是其他食物呢?出生於溫哥華的學者梅瑞迪斯·沃倫(Meredith J C Warren)在幾年前提出了一個“hierophagy”新概念,很好地解釋了這種文學現象。Hierophagy這個單詞是她自創的,意為“Transformational Eating”(轉化性飲食),即品嚐(taste)或吃下(eat)另一個世界的食物後會產生三種後果:或與那個世界發生關聯,或在行為與外表上發生改變,或傳播新知識。 她認為,“轉化性飲食”是古地中海周邊國家的文學著作中經常出現的一種概念。

古希臘神話中有三界:神界、凡間和冥府。神的食物與凡人的食物是不同的,奧林匹斯山的眾神吃的是由鴿子銜來的芬芳甜美的佳肴(ambrosia)和美釀(nectar),吃了之後會長生不老。荷馬史詩《奧德賽》第五卷有一處很明顯的描寫:宙斯的信使赫爾墨斯(Hermes)來到女神卡呂普索(Calypso)的小島,女神友善地同他打招呼,然後“女神在他麵前擺放了一張裝滿了佳肴的桌子,混合著紅色的美釀。於是這位叫阿耳吉豐忒斯(赫爾墨斯的別名)的信使又吃又喝(the goddess set before him a table laden with ambrosia, and mixed the ruddy nectar. So he drank and ate, the messenger Argeiphontes. )赫爾墨斯離開後,女神遵從宙斯的指令讓奧德修斯離開小島, “女神和那個男人(奧德修斯)來到了空空的洞穴中,他坐在赫爾墨斯之前騰出來的椅子上,寧芙(次一等的仙女)在他麵前擺放了各種各樣的凡人的食物和飲料。但是她自己卻坐在奧德修斯對麵,女仆們在她麵前擺上了佳肴和美釀。”(And they came to the hollow cave, the goddess and the man, and he sat down upon the chair from which Hermes had arisen, and the nymph set before him all manner of food to eat and drink, of such sort as mortal men eat. But she herself sat over against divine Odysseus, and before her the handmaids set ambrosia and nectar.)這些細節表明神與人的食物是有區分的,即使神與凡人相愛並且親密無間地生活在一起,他們還是嚴格地遵守著各自的飲食習慣。某些歐洲古代文學作品裏出現了神享用凡間食物的情節,這通常發生在神悄悄裝扮成凡人遊走民間的日子裏。

有了以上的基本常識後,我們來分析一下冥府裏的石榴。冥後珀耳塞福涅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公元前七世紀的《荷馬詩頌》“致得墨忒耳”篇(Homeric Hymn to Demeter),古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 公元前43年- 公元17年)受此啟發,分別在《變形記》(Metamorphoses)和《歲時記》(Fasti,隻完成了前6卷)創作了情節略有不同的版本。在這三個故事中,冥府裏的石榴籽並不歸在奧林匹斯山的眾神享用的“佳肴”(ambrosia)和“美釀”(nectar)之列,而且《荷馬詩頌》特意提到這些石榴籽的味道蜜一樣甜(honey-sweet),不同於廣大讀者認知的凡間的酸澀的石榴籽。這說明故事裏的石榴是冥府的特產。

石榴是故事的關鍵。珀耳塞福涅吃了幾個石榴籽後,就再也無法保留純女神的身份,而是變成了一個“混合體”,一半屬於冥府,一半屬於地麵上的世界。《荷馬詩頌》中,珀耳塞福涅告訴自己的母親,“但是他(黑帝斯),偷偷地把石榴果,那蜜一樣甜的食物放在我的手裏,然後他強迫我吃了它。”( but he, stealthily, put into my hand the berry of the pomegranate, that honey-sweet food, and he compelled me by force to eat of it.) 在《變形記》中, “她(珀耳塞福涅)天真地在一個精心照料的花園裏遊蕩,摘下了一個掛在樹上的紅紫色石榴果實,並從其黃色果皮中取出七粒籽,塞進她的嘴裏。“(and wandering, innocently, in a well-tended garden, she had pulled down a reddish-purple pomegranate fruit, hanging from a tree, and, taking seven seeds from its yellow rind, squeezed them in her mouth.)前一個版本,女神是被強迫而吃下了石榴,後一個版本,吃石榴是“很傻很天真”的女神自願的一種行為。不管怎樣,珀耳塞福涅的唇和舌頭都接觸到了石榴籽。當這個真相被得墨忒耳和宙斯知曉後,他們隻能無可奈何地放棄了讓女兒徹底重返神界的打算。最後的決定是,珀耳塞福涅每年三分之一的時間呆在丈夫身邊,另外三分之二的時間陪著母親(奧維德的版本為冥後每年陪伴丈夫和母親各六個月)。

三個版本的珀耳塞福涅故事中還有兩個共通的現象。其一,上界(upper realm)和下界(lower realm)之間似乎有著嚴格的界限,兩個世界的神在各自的領地裏活動,很難走進對方的世界。比如得墨忒耳發現女兒失蹤後,心急如焚地到處尋找她,走遍了所有的天空、大地和海洋。或許她的神力不足,或許是天規戒律的限製,她並沒有鑽入冥府去尋女兒。其二,神界、凡間和冥府之間似乎有一個大家必須遵守的規定:一旦品嚐或吃下另一個世界的食物,兩個世界的界限就被打破,享用食物的一方與提供食物的一方產生了一種密切的關聯,因而身份不再單純。冥府的石榴是改變珀耳塞福涅純女神身份的媒介,盡管她千萬般不情願,她和黑帝斯的親密關係從此被綁定了,她注定要成為冥府的一員。奧維德在他的作品裏把這條規定說得明明白白的,《變形記》中,宙斯對一心想要從冥府把愛女解救出來的得墨忒耳說:“但是,如果您有強烈的將他們分開的願望,珀耳塞福涅可以重返天堂,但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她的嘴唇沒有碰到(冥府的)食物,因為那是命運頒布的法規。”(But if you have such a great desire to separate them, Proserpine shall return to heaven, but on only one condition, that no food has touched her lips, since that is the law, decreed by the Fates.)《歲時記》中,宙斯這樣勸慰得墨忒耳:“他不是讓我們感到羞恥的女婿,我本人並不更加清白高尚:我的權威在天空,另一個人擁有水域,另一個擁有混沌深淵。但是,如果您的心意已決,您非要打破這個已經締結的婚約的束縛,讓我們試試看吧,隻要她沒有吃(冥府的)任何東西。否則,她將成為她的冥府伴侶的妻子。” (“He is not a son-in-law,” said he, “to put us to shame: I myself am not a white more noble: my royalty is in the sky, another owns the waters, and another void of chaos. But if haply thy mind is set immutably, and thou art resolved to break the bonds of wedlock, once contracted, come let us try to do so, if only she has kept her fast; if not, she will be the wife of her infernal spouse.”)

 

女學者梅瑞迪斯·沃倫認為,古希臘人很早就意識到食物可以成為一種重要的社交工具,主人和客人通過共享一餐飯來建立和增強友誼。主人還通過為客人提供食物建立自己的權威,客人在接受食物的同時則默認了主人的權威。因此,盡管黑帝斯隻塞給了珀耳塞福涅幾顆石榴籽,也是宣誓權威的一種表現。此外,團體成員和家庭成員通過共享食物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紐帶,請客吃飯還有助於建立新的社區和協會。吃東西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食物的特質、食物中所隱含的文化信息以及食物的色香味對大腦皮層的刺激等,不斷強化著食客與主人之間的關係。當珀耳塞福涅吃了不同尋常的蜜一樣甜的石榴籽時,就擁有了進入冥府的“通行證”。《荷馬詩頌》“致得墨忒耳”篇中的黑帝斯有意識地利用了這個潛規則,老奸巨猾的他通過強迫珀耳塞福涅吃石榴籽來達到長期占有她的目的。《變形記》中,“傻白甜”珀耳塞福涅無意中觸犯了這個規則,不得不成為“王的女人”。

女學者還用了“轉化性飲食”這個概念來分析《創世紀》(Genesis)和《以斯拉記》(Fourh Ezra)的部分情節。《創世紀》第三章,夏娃和亞當偷吃了伊甸園裏的知善惡樹上的果實(禁果),獲得了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知識,他們睜開了眼,變得聰明了,意識到兩人全身赤裸,趕緊用無花果葉縫了圍裙披在身上。上帝知道了他們的所作所為後,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The man has now become like one of us, knowing good and evil. He must not be allowed to reach out his hand and take also from the tree of life and eat, and live forever.)言下之意,亞當和夏娃吃了禁果後不但擁有了智慧,還發生了轉化(transformation),人類因此離神界更近了。上帝擔心,兩人一旦吃了生命之樹的果實後,就會變成永生的神明了,故而防範於未然,將他們趕出了伊甸園。許多初讀聖經的人往往不明白,為什麽偷吃了禁果就會受到如此嚴厲的懲罰?用“轉化性飲食”這個概念似乎可以自圓其說。

《以斯拉記》的第14章說的是先知伊斯拉重寫丟失了的舊約的故事,“第二天,有一個聲音呼喚我,說,以斯拉,張開你的嘴,飲下我給你喝的東西。然後我張開我的嘴,看哪,他給我拿了一個盛滿水的杯子,但顏色卻像火。我拿過來喝了,當我喝完後,我的內心傾注了理解力,我的胸膛中的智慧增加了,因為我的靈得以加強而且記憶力得以保存。我的嘴張開,再也沒有閉上。(And the next day, behold, a voice called me, saying, Ezra, open your mouth, and drink that I give you to drink. Then I  opened my mouth, and, behold, HE reached me a full cup, which was full as it were with water, but the color of it was like fire. And I took it and drank; and when I had drunk it, my heart poured forth understanding, and wisdom increased in my breast, for my ruach strengthened and retained my memory: And my mouth was opened, and shut no more. )飲下上帝賜予的火色液體後,先知伊斯拉“打通”了從凡間到天堂的路徑,並獲得了神授的真理,逐字逐句地複製了幾十本經書。

其實,中國古代文學和傳說中也有“轉化性飲食”現象的。如《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被玉帝派去守蟠桃園,那裏的土地告訴他:“有三千六百株:前麵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後麵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孫悟空幾乎把園子裏成熟的仙桃吃光了,等於朝著“仙人”的境界邁了一大步,後來他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從此成為名副其實的長生不老的仙人了。還有,凡間女子嫦娥偷吃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後羿的不死藥後飛進了月宮,成為月宮仙子。也就是說,通過吃仙境裏的食物或丹藥,孫悟空與嫦娥完成了身份的轉換。

如何解釋這種東西方文學裏的不謀而合的共性呢?我認為,這與當時低下的生產力與科技水平有關。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解決吃飽飯的問題,吃飽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權利,而是需要生生不息奮鬥得來的。美食不僅僅是簡單的味覺感受,還滿足了人類的社交需求和精神享受。那時沒有飛機、火箭、宇宙飛船、潛水艇和基因編輯技術,被貧窮和落後限製了想象力的人們,欲實現“上窮碧落下黃泉”或“羽化成仙”,“轉化性飲食”是最簡單最靠譜的手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西湖孤山 回複 悄悄話 哎想象力豐富吧
西湖孤山 回複 悄悄話 哎想象力豐富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