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南小鹿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後院的那一棵開花樹

(2017-11-07 07:06:33) 下一個

幾年前,我們搬了新家,喜愛花草的老公全權負責打理花園。他在後院種了好幾棵藍莓,草莓,西紅柿和石榴。我但凡在家,不是躲進由地下室改裝成的工作間趕銀行的貸款業務,就是督促著兩個小兒做功課彈鋼琴,去自家後院閑逛的機會並不多。

前房主留下的花樹不少,我叫得上名的就有杜鵑,醉魚草,皺葉莢蒾,繡線菊,木蘭,北美海棠,日本雪鈴,黃櫨,毛剪秋羅等,春夏秋三季鮮花不斷。唯獨一棵長在角落裏的一米多高的綠色灌木,革質的葉子綠油油的,似乎從不開花,也不知何名,老是令我忽略了它的存在。

轉眼秋涼,後院的藍莓繼大豐收後,枝葉開始變紅變豔,粉色的繡線菊也開出了第二茬花。我到後院去賞花,忽然發現角落裏的那棵灌木不知何時冒出了滿樹花蕾,無數朵酷似茶花的白色單瓣小花在枝頭怒放。鵝黃色的花芯襯著素雅的花瓣,猶如月宮裏的仙子將皎潔的臉盤羞答答地半掩在綠色枝葉間,欲說還休,一副招人憐愛的模樣。我看得呆了,陶醉於這份意想不到的驚喜中。

從那以後,我幾乎天天都到後院駐足片刻。美中不足的是,十一月的溫哥華不時有幾天極寒的霜凍,甚至下起小雪,氣溫驟然降至零度。大幅度的降溫影響了花期,方才明媚鮮豔,隔了一夜,花朵就開始打蔫了。

這是一種本地罕有的植物,幸好有老同學萬裏迢迢托人送來了一本專門介紹北溫帶園藝花木的百科全書,書內附有幾千張彩圖。我仔細翻了一遍書,又上網查證,很自信地推斷:這是日本人眼中的“沙羅之花”紅山紫莖(Stewartia Pseudocamellia),在北美有少量栽培。

日本是個篤信佛教的國家,因為屬於溫帶,不能生長釋迦牟尼在樹下圓寂的沙羅雙樹(又名婆羅雙樹),但日本的高僧堅持認為一定可以在日本本土找到與婆羅雙樹類似因緣的神木,為此遍尋深山,最後終於發現“夏椿”(即紅山紫莖)。這種山茶科植物與佛教裏的婆羅雙樹有著極高的相似度,並可以提煉出豐富的人生寓意。此後,夏椿就成為日本佛教裏供奉的婆羅雙樹。

日本的某家著名寺院每年初夏會定期舉行沙羅之花的“賞花會”。在《平家物語》中,紅山紫莖被稱作“沙羅之花”來象征無常。紅山紫莖在早晨盛放,傍晚便凋謝,因此《平家物語》開篇詩雲“娑羅雙樹的花色,顯示盛極必衰的道理”。但日本高僧認為“紅山紫莖頂風冒雪,就是為了在這一天綻放。人生也必須克服痛苦和悲傷,不斷向前。”佛教大師寫到:“沙羅的花並不會因為隻有一日的生命而自怨自艾,相反,它們會用盡這一日的時光來精彩綻放。”

可見有佛性的人,從無常的自然萬物景象中仍可以領悟出積極的人生態度。我不信佛,但我喜歡這種積極的心態。

大學時代的我是席慕容的粉絲。她應該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吧,詩歌作品裏不時流露出淡淡的禪意。我最喜歡她的《一棵開花的樹》,那些清詞麗句在反複吟誦下已然印入腦海,經年不能忘懷: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

那棵開花的樹是什麽樣的呢?是落著紫色花瓣雨的玉蘭,還是紅顏易消散的山櫻?溫哥華的朋友們在微信裏發這些本地常見花木的美圖時,常常配上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應景。

如果讓我選一棵花樹,就選紅山紫莖吧,我在心裏默默地想。因為它離佛最近,離我最近,悄悄長在我的後院,隻為和我結一段花緣。那落在地上的白色花瓣,在秋日陽光的照耀下,為小園增添明亮的色彩,也仿佛在告訴我:即使隻有一日的生命,也要盡現輝煌。

我的心中溢滿柔情,趁老公再次收拾花園時,指著角落裏的紅山紫莖對他說:“那是我的開花樹。”

老公啞然失笑:“哎呀,你認錯了,那隻是一棵普通的油茶樹啊,我在國內出差時見過的。它和山茶花科的紅山紫莖很相像,不過花期不同。油茶花秋天才開,紅山紫莖的花期在夏季。”

老公的話讓我很錯愕,心中又有些慚愧 寫了那麽多北溫帶的園藝花木,竟然不識油茶樹。人們常常把油茶花和山茶花聯係在一起。它們很像, 但卻不是同一種茶花。山茶抗凍,可以度過很多零下的氣溫氣候,但油茶花喜歡溫暖,開花時需要平均氣溫在12攝氏度以上。突然低溫被霜凍或者被高溫暴曬,油茶樹會感冒與生病,即落花,落果,失去狀態,會減產少油。因此,原產於中國南方亞熱帶地區的高山及丘陵地帶的油茶,其實並不適於在溫哥華廣泛栽培。國內某些油茶產地每年舉辦盛大的油茶花節,我從網站上搜到不少花在叢中笑的照片,一張張仔細欣賞了,想象著滿山油茶花香溢四野時,遊人迷離其中,隨手摘一朵油茶花下來,除卻花蒂,用嘴吸吮,會有一絲清甜的蜜流,溜進他們的口裏,一直到達胃蕾, 得到人生中少有的一種甜蜜的滿足。

哎,我又吟詩,又憧憬,浪費了那麽多文藝細胞,最終發現院中的那棵開花的樹並非佛樹。看來我今生注定與佛無緣了。

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

我不問前世,不求來生,今生有幸成為一家人,一起平平安安走過一段塵緣就已經好滿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