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南小鹿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傷春悲秋,也自成顏色

(2014-10-13 20:29:47) 下一個
我的一位菲律賓同事撿了幾片剛剛飄零的楓葉,仔細晾幹,準備寄給在菲律賓老家的弟弟。看她那份精心和虔誠,我打趣她:"在中國人的眼裏,楓葉是離人的淚染成的,隻有情人間才互相贈與紅葉。你的那股認真勁應該給男朋友才對。”她說:“楓葉落下的時候多美啊,美的東西人人共享,豈能讓情人獨霸。”
春天蒞臨溫哥華,處處繁花似錦,綠意蔥蔥,草叢深處,灌木林裏不時冒出一簇簇白色和黃色的洋水仙,花朵健碩,展現出極強的生命力。黃水仙是加拿大防癌協會的標誌,象征著癌症病人樂觀頑強的生命力。我的故鄉盛產水仙。每年媽媽都要買來幾顆水仙花鱗莖,用鋒利的小刀小心翼翼將鱗片剝開,露出嫩芽。水仙花是種在裝有清水的盤子裏的,放在室內,避開霜凍和日光直曬,印象中“淩波仙子”需要這樣的精雕細琢和百般嗬護才能在春節時分開出色美香鬱的花,到加拿大後才知道水仙也可以大麵積土栽,粗放管理。
這裏的杜鵑隨處可見,不需要專門打理,節氣一到就大大咧咧地開得滿樹姹紫嫣紅,傳遞著熱熱鬧鬧的春意。從小古詩詞讀得多了,一提到杜鵑就想起“望帝春心托杜鵑”和"子規啼血", 這樣的花多少要帶著幾分憂鬱和纖弱的氣質,但本地的杜鵑卻絕對不讓你有呻吟嗟哦的衝動。有時滿樹的繁花把枝幹都壓彎了,隻感到生命的厚實與沉重。
在中國的時候愛傷春悲秋,或許是那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齡,那時的蒙蒙細雨,煙柳晴川,寒食東風以及瑟瑟秋意,都被古人層層渲染,寫進或激昂悲愴,或低吟嗚咽的詩詞小調裏。從小浸淫在古詩詞裏的我們,也明白"往往歡娛工,不如憂患作"的審美取向,張口閉口幾句驪歌,似乎最能抒發情懷,引起共鳴。
移民後帶來的異域文化的洗禮和衝擊,不知不覺也在改變著我們。我從迷戀福建老家的四季如春,到漸漸愛上這裏色彩分明的四季。喜歡絢爛明朗的秋季,卻不再感歎霜色流丹,夢斷奈何間。喜歡春天的勃勃生機,卻沒有了"子規啼月夜,愁空山"的不甘。每天都在學新的知識,咀嚼新思想,才知道原來不傷春悲秋,生活也自成顏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傷春悲秋其實是一種健康的情緒。人生難免陰晴圓缺,人的情緒自然不可能時時好好奇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