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知青博物館想起

(2015-11-06 20:40:04) 下一個
世上有各式各樣的博物館,紀念碑。記載著人類和自然的曆史;記載著輝煌,偉大,奇妙;述說著淒慘,悲壯,蒼殤。

圓明園,廣東虎門海戰博物館記錄了一八四零後鴉片戰爭西方列強因滿清王朝的腐敗,無能對中華民族的的欺淩,侮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辛亥革命武昌紀念館的槍炮喚醒了中華民族的新聲。聳立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呈現了傳播革命思想的五四熱血青年,八年浴血抗戰和為建立民主新中國奮勇向前,向前,向前的英雄們光輝形象;.....。
人民領袖高瞻遠矚地指出“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鳥覽中華民族百多年來的近代史,是一部從飽受淩辱,,到今天再重新屹立在各民族之巔的奮鬥史。數不盡可歌可泣的文字,畫麵,紀念碑,博物館毫無吝嗇地奉獻給各個時期為能有今天繁榮富強的中國,前赴後繼,泣血奮鬥的人民英雄們。
然而,讓我們,這群與共和國同年歲的人們,感到一絲沮喪的是,除了一倆部“山楂樹之戀”之類酸溜溜,軟綿綿的文學外,市麵上似乎找不到我們年輕的蹤跡。難道當年的我們沒有激情?缺乏幹勁?暮然回首,百萬年少的我們,五湖四海湧到天安門下,金水橋旁,接受偉大領袖的召喚;我們熱血沸騰,熱淚盈眶,沐浴紅太陽的光芒。隨後,高舉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大旗,衝向四麵八方,把牛鬼蛇神打得落花流水。偉大領袖令旗一轉,指到哪,打到哪。千百萬的我們義無反顧又衝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聽,“到農村去,到邊疆去。”的戰歌唱得如此激昂,嘹亮。
兜兜轉轉,來來去去,尋尋覓覓,曆史仿乎開了個玩笑。可能有人會笑著問,“轟轟烈烈的你們從城鎮奔赴農村修補地球,為什麽當今農村的大地難以找到當年你們有限的知識,寶貴的青春奉獻的痕跡?反而幾十年後的今天,遍地都是億萬踏踏實實的農村子弟們進城為今天祖國的繁榮添磚加瓦,做出巨大貢獻的足跡?”
且慢,幸好曆史是人民寫的。可不,據聞,今年七月,北京知青博物館隆重開幕了。一進門,豎立著與我們有同樣經曆的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的雕像,館內展現了當年的我們戰天鬥地的偉大業績光輝形象。和共和國同年歲的我們終於贏來了與不同年代英雄們爬雪山,過草地,打過三大戰役般的榮耀和尊嚴。
時過境遷,同樣經曆的朋友們,不管你們是否認同,反正我是接收到了當年最高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恩典,真正嚐到了做人的滋味。討厭王佑貴把“我們這一輩”說唱成象“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一樣的調調,蒼涼 ,殤悲。
曾經的我們與勤勞樸實的人民長久分享同樣的呼吸,曾經的我們最接底氣擁抱祖國母親大地。我們永遠難忘母親大地深沉的歎息和叮嚀,我們比任何人更珍惜飯碗麵前的每一粒糧食,我們比任何人更明白“知足常樂”深處的含義。佛家雲,“一切法得成於忍,逆境是增上緣。”一步淺,一步深;苦澀耕耘,幾何人生。我領了,我認了。
也許,現在的我們四肢麻木,老眼昏花,跟不上廣場舞歡快的節奏;也許,現在的我們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抵擋不住酒吧炸魚薯條,國宴飯局美肴的輪番轟炸;但是,無時無刻,我們的腦海可能會情不自禁地聯想起當年的日子;內內外外,可能會不知不覺抖曬出那份沉甸甸的學曆。
也許,現在的我們動脈硬化,血管不通;目光短淺,思維沉重。請朋友們體諒我們的自私,保守,不能衝動。我們看不懂也不感冒七彩繽紛鮮花民主的未來,我們滿足平平淡淡,溫良恭儉讓自由的現在。我們的未來交給偉大的夢,我們熱衷認認真真地過好現在的每一分鍾。
亂花漸欲惹人流,蜿蜒悠楚幾時休;溪終河盡千巒過,滄海一笑不回頭。

過去,瀟灑地去吧。此時此刻,朋友,不妨讓我們一起,美酒洗清前事,笑聲送走舊愁。低頭默默地祈禱,舉杯衷心地祝福:“偉大的中華,黃色的皮膚,東方的龍,擦亮眼,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永遠永遠地擦亮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