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幸福家庭教育俱樂部”和IWE教育機構共同設計和組織了一次“幸福家庭美東名校遊”活動,曆時整整一周,遊覽了波士頓、羅德島、紐黑文、紐約等地方,參觀了哈佛、耶魯、布朗和哥倫比亞這四所藤校,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羅德島設計學院、紐約大學、斯蒂文斯理工學院等幾所名校,還造訪了彭博社、Princeton Review等著名機構,最重要的是與多位名校學生、大學教授和行業精英們見麵交流(晚餐會或午餐會等形式),以深度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和名校背後的東西。關於這次遊學活動,之前分幾篇文章紀實報道過,感興趣者可以查閱博客內的相關文章。
雖然“名校遊”是個非常傳統而又很受歡迎的項目,但我們這次要打造的是與眾不同的遊學活動。這個不同主要體現在兩點:第一,組織多場主題交流活動;第二,靈活的自助遊出行模式。從最終行程、內容安排和大家感受來看,完全達到了預想的效果,當然有些環節還可以再改進提升。為此,從這幾點再做一個回顧和總結,以便今後類似遊學項目能做得更好。
一、看校不如看人。“名校遊”活動中的看學校,一般就是參加information session和campus tour這兩項內容,大約2個小時左右。如果就是參加這兩項活動,走馬觀花看看學校大樓和設施,很難對名校產生深刻的印象,也達不到學習的效果。如果能夠和在校的學生或者老師多接觸多聊聊,那就完全不同了,很容易生發具體的感悟和對名校的向往。
探訪名師名人,與大學生交流,是這次遊學活動的安排重點,大家也是感覺收獲最大的。對此,一位參與的家長分享到:“最特別的是,能夠請來很多學校和當地牛人,跟大家交流分享。既接地氣,又是難得的機遇,可以深入了解相關問題。”還有一位家長說:“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與在校大學生的見麵交流很有意義,大哥哥大姐姐的所言所行比父母說教有用得多,包括在學生食堂就餐感受大學生活。”這位家長的孩子在前幾天活動中都不太興奮,但是在紐約遇到一位學音樂的高材生,他一下子打開話匣,和那位學生聊得沒完。讓參加者都能找到興奮點,樹立新目標和產生內在動力,這才是遊學和教育的首要目的!
二、看多不如看精。組織“名校遊”活動時,往往以看學校數量多少為主要賣點,這個其實很容易的,隻要開車多去幾個地方即可,但實際效果未見得好。如果是第一次參加這種活動的話,看前一兩所學校還比較好奇和興奮,但看了幾所之後就基本上麻木了,甚至事後看所拍的照片都分不清是哪所學校了。我們這次原定的是要從波士頓逛到華盛頓DC,要看10幾所大學,但後來調整為隻逛波士頓到紐約這段線路(可以稱為北段),放棄了從紐約到華盛頓DC這段(可以稱為南段)。事後,大家還多少覺得學校看得有點多,對這些學校還是不夠深究細品。
看多容易看精難。要想看得精,除了上麵提到的要和在校學生和老師多聊聊之外,就是要深入體驗名校生活,最好能有機會臨時扮演一下名校的學生。這次我們安排大家在耶魯圖書館裏坐了一會,像耶魯人一樣看看書;還安排在耶魯學生餐廳、羅德島設計學院學生餐廳和紐約大學學生餐廳和學生一起就餐交流。對於這些活動,大家的感受都非常好。其中一位家長分享到:“我最喜歡的活動是在羅德島設計學院吃學生食堂,仿佛回到了大學生活,這種體驗非同一般!”
三、家長同行更有價值。這次活動,我們要求參加者是以家庭為單位,如果孩子要報名,一定要有家長一方或兩方都參加才行。這個要求和道理很顯然:第一,孩子升學看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實際上是全家的事情,家長的意見無疑很重要的;第二,華人家長(特別是新移民)對北美教育甚至北美主流生活都缺乏真正的了解,如果不了解何以來指導和幫助孩子呢?第三,我們這次安排約見的很多人,都需要家長層麵的對接和交流,而孩子本身還達不到這樣的認知水平和溝通能力。
這樣的安排效果很明顯,其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在遊學過程中,家長和孩子對某些問題的交流和探討,才是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對此,有位家長分享說:“堅持家長同行,家長是孩子成長規劃中的關鍵推動者,家長越了解才越能給孩子提供更合理更有遠見的意見,這就包括參觀知名企業和拜訪精英人士,讓家長更多了解各地學習環境和就業趨勢。”
四、吃住行和主流方式吻合。“遊學”活動當然既要有“遊”,又要有“學”,要把這兩個結合好,真正做到“遊中學”和“學中遊”。一般會認為“遊”好安排,“學”不容易,這個沒錯,但實際上“遊”也不是那麽簡單的。我們這次本來想推出完全的“自助遊”安排,也就是吃住行是大家自己安排,隻要統一參觀大學和參加主題交流活動即可,但實際上要做到這個對大家來說還是有不小的難度,所以吃住行方麵還是相當於統一安排,不過費用都是AA製。
即使統一安排吃住行的內容,我們也不像傳統的旅遊團或“名校遊”那樣,大都住在偏遠的地方,經常吃中式團餐;我們都是住在市中心的非常不錯的酒店,品嚐當地的特色餐飲,至少在吃住方麵要像當地人一樣,或者說像北美主流群體那樣去生活,而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了解和學習。既然希望孩子上名校,將來進入社會主流,那就應該讓孩子們熟悉和適應這裏主流社會的生活模式。
這種吃住行的安排無疑是大家都喜歡的,隻是費用要高出不少。有一位家長朋友說的好:“吃的好,有大餐也體驗學校生活。住的酒店也都不錯,設施不錯,酒店位置也都方便。交通工具好,人數合適乘坐舒適。”當然,也有缺憾,我們統一安排的旅遊景點相對有點少,因為這本來是想留給大家自己來安排的。
五、主題課程應該是核心。這次遊學活動中,安排了5、6場的主題交流活動,但是有些交流主題可能不夠明確突出,無法構成一個專題小課程,參加者就很難有一個完整和清晰的獲得感。對遊學活動來說,主題課程的設計有難度,但這個應該是最核心的。以後再安排類似的“名校遊”活動,爭取能有一兩個半天的專題講座活動,比如美國大學教育、博物館教育、唐人街變遷史,等等,主題容易找,但要打造成專題課程還需要整合一些資源的。
總之,首次嚐試的“幸福家庭美東名校遊”在大家的參與和支持下,非常成功,希望能夠總結改進,今後在“幸福家庭圈”內組織更多更好的遊學活動!遊學活動,特別是“名校遊”,能給參與者帶來很多的裨益,有的是顯而易見的,有的是潛移默化的,但肯定是有利無害、多多益善的。就如一位陌生的朋友在我博客的留言:“可憐天下父母心。當我女兒還在念小學一年級時,我去Boston開會,太太同行。我們參觀了哈佛大學,當時,我們有一個願望,希望女兒長大後能來此地上學。十二年後,女兒真的上了哈佛。希望你們keep your wish alive.會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