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ony00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海歸同胞必讀――創業

(2006-12-18 23:27:45) 下一個
第一部分 第1節 創業當老板,先掂分量
本文由 眉正經 在 2005-8-18 06:05 發表於: .美國 ( .com )


權力與金錢,是人類曆史上兩個永恒的話題。聖賢如孔子,在學有所成之後,不也駕著馬車,周遊列國,一心想謀個一官半職嗎?但是,孔老夫子說,當官要有"命",那麽做老板呢?也許不必有"命",但一定要有素質。
在我們對北京海澱區的一所小學做的一個隨機調查顯示,長大後想當老板與想當官、想成為科學家、教師、工程師、解放軍的學生幾乎是一半對一半;換了同一地區的一所中學做調查,結果將來想當老板與想做官的學生一樣多,而想成為科學家、教師、工程師的學生則寥寥無幾,想成為解放軍、打工者的學生幾乎沒有。想當老板的學生如此之多,而成為老板的途徑卻極為有限。目前來看,成為老板的有效途徑不過3條,第一,傳承。像周海江之於周耀庭、魯偉鼎之於魯冠球、徐永安之於徐文榮、梁昭賢之於梁慶德、茅忠群之於茅理翔,這是兒子接老子的班,兒子接替老子當老板;第二,先加入一個企業,當打工者,依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和才能,慢慢升格為合夥人,成為合夥製的老板,或在實力養成後,收購本企業或外部企業,成為老板;第三,自己創業做老板。三條途徑有利有弊,而且條件要求各不相同。第一條途徑,你首先得有一個好爸爸,能開創事業,做大事業,並且願意將事業傳遞給你守成。這十分難得,可遇而不可求,對大多數人來說,隻能是一個夢想;第二條途徑,很多人依循這條途徑成為了老板,但是過程漫長,對人的耐力、才華有超高的要求,而且這種才華不但是做企業的才華,還要有"做社會"的才華,是企業家,同時也是社會活動家;第三種是最簡單的,也是最直接、最幹脆的。開一個小門臉,投資一兩萬,你就可以當老板了。對大多數人來說,第三種途徑是成為老板最現實的途徑,也是最為可靠的途徑,換句話說,就是創業是你實現老板夢的捷徑。

有人說,除了以上3條途徑,成為老板還有另外的途徑。比如,通過政府任命,成為某個企業的管理人,從而成為這個企業的老板,但這種老板其實不過是個高級打工者。連同那些所謂的職業經理人,包括名人吳仕宏、王惟尊等在內,他們既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也不能主宰他們所管理的企業的命運。對於他們所管理的企業來說,他們隻是一些客人,是外來者。其中或許有一些特別有能耐的人,可以通過MBO之類的方式,將別人的企業變成自己的企業,從而使自己從名義上的老板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老板。確實是有這樣的情況,而且人們已屢見不鮮,像劉瑞旗"MBO"恒源祥、何享健"MBO"美的,最新的還有郎鹹平指責張瑞敏"MBO"海爾,但即便是這樣,也不過是我們所說成為老板的第二條途徑,並不能算得上是什麽獨辟蹊徑。

成為老板的道路雖然有若幹條,可供人們自由選擇,但綜合起來看,對於想圓老板夢的朋友來說,自我創業是最佳途徑,也是最便捷最可靠的途徑。需要說明的是,我們這裏所說的創業,是指以企業為載體、以正當手段獲得更多金錢為目標的活動,而非從政、從軍、從事科學研究,開創個人政治、學術等事業的創業。

從我們所研究的國內數千個創業案例和3年來親身走訪的數百名創業者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認為目前國內的創業者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種:生存型。創業者大多為下崗工人、失去土地或因為種種原因不願困守鄉村的農民,以及剛剛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這是中國數量最大的一撥創業人群。清華大學的一份調查報告支持我們的觀點。該調查報告說,生存型創業者,占中國創業者總數的90%。其中許多人是被逼上梁山,為了謀生混口飯吃。一般創業範圍均局限於商業貿易,少量從事實業,也基本是小打小鬧的加工業。當然也有因為機遇成長為大中型企業的,但數量極少,因為現在國內市場已經不像20多年前,像劉永好兄弟、魯冠球、南存輝他們那個創業時代,物質短缺,機製混亂,機遇遍地。如今這個時代,多的是每天一睜眼就滿世界找錢的主兒,少的是賺錢的機會。用句俗話來說,就是狼多肉少,僅僅想依靠機遇成就大業,早已經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了。

第二種:變現型。就是過去在黨、政、軍、行政、事業單位掌握一定權力,或者在國企、民營企業當經理人期間聚攏了大量資源的人,在機會適當的時候,跣足下海,開公司辦企業,實際是將過去的權力和市場關係變現,將無形資源變現為有形的貨幣。在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第一類變現者最多,現在則以第二類變現者居多。但第一類變現者當前又有抬頭的趨勢,而且相當部分受到地方政府的鼓勵,如一些地方政府出台鼓勵公務員帶薪下海、允許政府官員創業失敗之後重新回到原工作崗位的政策,都在為第一類變現型創業者推波助瀾。這是一種公然破壞市場經濟環境、人為製造市場不平等競爭的行為。

第三種:主動型。其中又可分為以下兩種,一種是盲動型創業者,一種是冷靜型創業者。前一種創業者大多極為自信,做事衝動。有人說,這種類型的創業者,大多同時是博彩愛好者,喜歡買彩票,喜歡賭,而不太喜歡檢討成功概率。這樣的創業者很容易失敗,但一旦成功,往往就是一番大事業。冷靜型創業者是創業者中的精華,其特點是謀定而後動,不打無準備之仗,或是掌握資源,或是擁有技術,一旦行動,成功概率通常很高。

調查還發現有一類奇怪的創業者。除了賺錢,他們沒有什麽明確的目標。就是喜歡創業,喜歡做老板的感覺。他們不計較自己能做什麽,會做什麽,可能今天在做著這樣一件事,明天又在做著那樣一件事,他們做的事情之間可以完全不相幹。其中有一些人,甚至連對賺錢都沒有明顯的興趣,也從來不考慮自己創業的成敗得失。奇怪的是,這一類創業者中賺錢的並不少,創業失敗的概率也並不比那些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創業者高。而且,這一類創業者大多過得很快樂。我們曾經想努力探求其中的道理,後來發現我們離事實核心總是差那麽一點兒。這種現象無從解釋,看來隻有從"積極、放鬆的心態"對外界變化更敏感、更容易發現商機來理解。

就像蘿卜、白菜一樣,雖然營養成分、味道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是蔬菜,都可以供人們充饑填飽,滋養身體,這是它們的共性。創業者也有其共性。研究其共性,並把握這些共性,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有人統計,中國創業者3年生存比例不到20%,5年生存比例則僅有5%~10%,也就是說100個人去創業,3年後剩下的不到20個,5年後能剩下的則隻有5到10個。這個數字也許不那麽準確,但在我們持續數年的研究中,發現失敗的案例實在太多太多。正如托爾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套用這句話,我們也可以說:"成功的創業者都是相同的,失敗的創業者則各有各的原因。"通過研究掌握那些成功創業者的共性,並以這些共性反觀自己,人們至少可以明了自己是否適合創業。如果創業,成功與失敗的幾率各有多少。這是我們進行這項研究的目的,也是我們這項研究工作的真正意義之所在。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的創業環境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創業者所處環境有很大不同,創業者在價值取向上亦有很大區別。國外創業者一般為機會型創業,此類創業者一般要占到創業者總數的80%以上,而國內創業者目前尚主要為解決生存問題而創業,屬於生存型創業。生存型創業者一般要占到國內創業者總數的90%以上。因為環境與目的的不同,所以對創業者的素質亦提出了迥然不同的要求。生存型創業者更加經不起失敗,所以,在動手創業之前,在踏上老板道路之前,最好能對自己進行一番仔細考量,從各方麵檢討自己,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創業。有些人,也許天生就是一個打工者,根本不具備做老板的素質,創業的後果可以預見隻有一個:那就是失敗。如果是這樣,雖然會令人感到很痛苦,我們依然勸其放棄創業的打算,放棄做老板的夢想。

說了這麽多,那麽在國內目前的環境下,創業者究竟需要具備一些怎樣的素質,才能有較大的希望獲得成功?通過我們對手頭數千個創業案例的研究,和3年多來對數百名創業者的親身走訪,我們覺得以下這些素質,對國內的創業者是目前最為需要的,多具備其中一項,便多一份成功希望,有心者可以對照檢查。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研究並不表明我們認為,一個人不具備我們所說的這些素質便不可能取得創業成功。創業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三因素的有效聚合,我們在這裏所研究的,隻是三因素中的"人和",而且隻是"人和"中的創業者本身。有些人,或者隻是依靠一時有利的"天時"或者一時有利的"地利"就一夜暴富,"創業"成功,這樣的故事人們天天都在講,但我們相信,這種成功隻是一種"偶然"的成功,不能夠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想研究的,是成功的必然因素,是可以為創業者所支配,並且為旁觀者所學習的那樣一些因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