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51)
2018 (58)
2019 (53)
2020 (76)
2021 (93)
2022 (84)
2023 (102)
晚上與幾個中學老同學在大柏樹附近一飯店吃飯。這幾個老同學基本都是兒時玩伴,以往每年回國都約了碰頭吃飯,這次因為疫情,期間三年多近四年不曾回國,這是時隔多時的再會,彼此玩笑碰杯,幸會,幸會。大家說起去年疫情封城,呆在家裏動彈不得,大街上空空蕩蕩,現在解封,忽然千樹萬樹梨花開,商店裏大街上到處熙熙攘攘人來人往,回顧一年前的封城,恍如隔世。現在雖然坐車時廣播還提醒乘客佩戴口罩,但人們對疫情似乎已經完全不以為意,地鐵上乘客佩戴口罩者大約四五成,馬路上更少,大約十之二三,還常看到雖然戴著口罩,卻口鼻裸露在外而將口罩拉至下巴上的。
我說起回國讓我最感覺別扭的是微信支付,許多地方不收現金,搞得仿佛現金歧視,乘地鐵的自動售票機紙幣塞進去反應都沒有,還得跑到站台服務員窗口去換硬幣。同學笑說,對國內人而言微信支付卻大為便利,現在他們出門口袋裏幾乎不揣現金,手機一隻在手,吃飯,購物,乘地鐵,預約網車統統搞定。隻要再帶一個身份證,乘火車,上飛機,入住酒店,上天入地走遍全國都可以。我想起坐出租時看到的,司機也都是仰賴手機,告訴他地址,他對著手機重複地址名,便衛星導航,將手機置放在方向盤前,按著手機發出的直走左轉右轉的指令走就是了。同學說外國護照也可辦理微信支付的,隻要國內有銀行賬戶。我說我有國內銀行賬戶,下午發小老友幫我搗鼓老半天想開通微信支付,不成。同學要過我的手機,說,我再幫你試試看。結果又試了好久,還是無法開通,卡在實名認證上。
同學又說國內現在到處刷臉,攝像頭神出鬼沒布滿大街小巷,連進小區都是人臉識別。認得的柵欄自動開啟通行,認不得的屏幕上顯示陌生人,縮在門房間裏的保安就會出來查問。問我國外是否也是如此,我說國外遠非如此,倒並非因為技術達不夠,而是顧忌公民個人隱私,不能那麽搞。一同學說攝像頭的普及和人臉識別的運用,使得社會安全很多,進小區入門行竊的近年來鮮少聽聞,深更半夜大街上行走也無安全之虞。至於個人隱私,反正小百姓過日子,安分守己不搞事情的,政府收集不收集的也無所謂,沒感覺。與我一同去日本的發小老友說,感覺還是有點的,這幾年接到的莫名其妙的電話越來越多,原本以為是詐騙電話,現在是各家銀行之類的正規機關的電話也很多,來主動提供貸款什麽的,他們怎麽知道我的情況?明顯是大數據搜集信息後提供給他們的。
同學裏有一人是私企老板,近年注重健康養生,年年住院做全麵身體檢查,還每次花費數萬元錢做過幾次換血。另一同學對此頗不以為然,以為換血利小弊大,沒有必要,養生還是平時注意飲食,鍛煉為好。過猶不及,要適可而止。私企老板說他換出的血裏肉眼可見黑色濃稠物,換血後身輕如燕,感覺年輕好幾歲,仿佛時遷能夠飛簷走壁。效果立竿見影,勝過飲食,鍛煉。
如此東拉西扯,時間轉瞬而過。到飯店打烊寸前散席,出門我打算叫出租,同學說網約車快,而且不用挪地,方便。又笑說,看到手機的方便了吧?網約車果然瞬間即到,與同學揮別,回酒店。
到酒店後,一同學在微信群裏發文:聚會還是很愉快的,尤其是多年不見,借用一首詩,蠻符合我們現在的心情:青絲白發一瞬間,年華老去向誰言,春風若有憐花意,可否許我再少年?
第二天中午,與小學同學聚會吃飯。回國前與一原來住在同一宿舍的同學聯係,相約見個麵吃個飯,她約了三女五男另外共八個同學一起聚聚。我自中學畢業後,從未與這些同學碰過麵,轉眼四五十年過去了。飯店在四平路國權路那裏,那一帶是我少年時生活“戰鬥”過的“井岡山”老根據地,現在已經天翻地覆慨而慷,舊貌換新顏,全無一點當初的影像了。
坐出租按時到達飯店,同學已經都在那裏了。幾個站在窗前小聊,幾個坐在桌邊絮語,看到我去,熱情相迎,紛紛用手指著自己鼻子,問我,我是誰?我一一道出他們各自的名字,他們開心笑道,還記得啊。我說,都沒怎麽變,看著還那樣。但其實變化還是挺大的。見麵之前這些同學在我印象裏還都是四五十年前兒時的模樣,一顰一笑,表情生動清晰可辨,一見麵後眼前臃腫發福的中老年形象立即覆蓋了原來清晰生動的少年模樣,乃至於見麵後原來的少年模樣竟模糊不清難以重現眼前了。
一個中學時身材瘦小的同學,現在氣球似地膨脹了一倍,皮帶斜係在滾圓的肚子下麵,讓我猜猜他的體重,我按目測估計的減少約十斤,說,有140斤吧?他哈哈笑說,150都不隻呢,看不出來吧?又手指另一同學說,他比我還結棍,至少180。那個同學笑道,那裏180喲,我都200多了,蹲都蹲不下來。
另一個同學問我還記得吧,小學時候他與我經常一起去複旦打乒乓球。我說當然記得的,看門房的不讓進,害得我們經常翻越籬笆牆。這個同學後來不知怎麽說起,他數年前在複旦那裏花費40多萬元買的一室一廳二手房年前轉手賣了二百多萬,漲了四五倍。看來許家印不動產的倒閉並沒有影響到上海的房地產價格一路繼續攀升。
一個原來在派出所當警察的同學斟了酒,提議大家幹杯。我說我不喝酒,以茶代酒。他說不喝酒人生少一大樂趣,他車裏後備箱裝的都是酒,全是人家送的。他說起他之前去英國倫敦旅遊,在泰晤士河裏坐船觀賞兩岸風景,嗨,一塌糊塗,土了要死,根本不值一看,下回免費給我去都不去。他說。另一個同學,女兒在美國,剛去美國探望女兒回來,聽了派出所同學的議論,不以為然,說,你不懂呀,人家好,又不一定就是高樓大廈。派出所同學聽了搖搖頭,停半晌,想了想說,(倫敦)至少比中國落後50年。
我因下午還有事,與同學聚會約兩小時後提前離席。分手後小時與我打乒乓的同學在群裏發微信說,聚會挺開心,可惜匆忙之間忘了合個影留念,有點小遺憾。我說,是啊,一時沒想起,光顧了說話了。下次吧。(待續)
能不能詳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