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玉米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腥風血雨裏的南明短命王朝(九)

(2023-03-09 08:37:02) 下一個

南明弘光朝廷在人力,物力方麵相較於清廷和大順政權占據著優勢。它占據著半壁江山,淮河以南是當時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可是,弘光朝廷腐朽不堪,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傾軋紛爭,尤其是軍隊完全蛻化成了將領們維護和擴張各自山頭的工具,他們怯於公戰,勇於私鬥,遇到農民軍或清軍則不戰而潰,望風而逃;遇百姓卻視如俎上之肉,敲骨吸髓,窮凶極惡。

弘光朝在軍事上無所作為,軍費開支卻極度膨脹。財政入不敷出,戶部就變相加征。地方官吏假公濟私橫征暴斂,剝民自肥。為了供應四鎮和左良玉的兵馬,江南百姓被壓榨得髓幹血盡。這些軍閥在清軍南下以前盤剝百姓魚肉人民,一旦清軍南征,又幾乎個個望風而降,充當清廷鎮壓,征服各地抗清鬥爭的幫凶,從而加速了南明朝廷的覆亡。

弘光帝朱由菘本人是一個不以國事為重,成天荒淫好色,追歡逐樂之君。他登上帝位寶座後不理朝政,把軍國大事委托給大學士馬士英,自己則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修建宮殿,四處購買珠寶,派出內官在南京,蘇州,杭州等地挑選“淑女”。他以大婚為名,把搜索民間絕色閨女,當成頭等大事。他又好酒貪杯,經常沉湎於醉鄉之中。他的內廷懸掛著一副對聯,“萬事不如杯在手,百年幾見月當頭”。

而被弘光帝委托以朝廷大事的馬士英,阮大铖等人則利用手中權力賣官鬻爵,聚斂財物。當時民間流傳的詞中說,“弓箭不如私薦,人才怎比錢財?吏兵兩部掛招牌,文武官員出賣。四鎮按兵不舉,東奴西寇齊來。虛傳閣部過江淮,天子燒刀醉壞。”弘光朝廷之腐敗由此可見一般。

建立於風雨飄搖之中的弘光朝,如此不知振作,文恬武嬉醉生夢死,清兵一旦南下立刻土崩瓦解,是毫不為怪的。

 

清廷在畿輔一帶站穩腳跟後,多爾袞於十月間命令清軍兵分兩路征服全國。一路由英親王阿濟格,平西王吳三桂,智順王尚可喜統兵取道山西北部和內蒙古進攻陝北,得手後向南推進,準備一舉摧毀以西安為中心的大順軍政權。另一路由豫親王多鐸,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率領南下,消滅弘光朝廷。

然而由於西路清軍,在河南懷慶地區被大順軍擊敗,多爾袞意識到同時兩路出擊的危險性,遂及時改變策略,命令原本計劃南征的多鐸部改南下為西進,先去沁陽解救被大順軍圍困的清軍,然後進攻潼關,打開入陝門戶,與阿濟格所率清軍南北合擊大順軍。

多鐸部清軍暫緩南下,使得南明弘光朝得到苟延殘喘的機會。當時在阿濟格,多鐸兩大清軍主力全部集中在陝西與大順軍一決雌雄的時候,清廷在畿輔,山東,豫東的兵力非常薄弱,隻有肅親王豪格率為數不多的人馬扼守黃河。多爾袞知道自己當時在整個華北地區勢單力薄,不敢輕舉妄動,避免同南明軍隊正麵衝突。當時弘光朝的總督王永吉和袁繼鹹曾經積極建議弘光朝乘虛而入出兵北上收取山東等地,但大學士馬士英,史可法等人生怕出兵黃河流域奪取山東等地會觸怒清廷,引火燒身,遂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看清廷全力以赴剿滅大順農民軍。多爾袞正是篤定吃準了南明弘光朝懼怕清廷,不敢出兵,才敢於在長達幾個月的時間裏孤注一擲,把幾乎全部主力投入西北一隅,與大順軍決戰。東線無戰事,給清廷提供了利用漢族階級矛盾各個擊破大順軍和南明朝廷的大好機會。弘光朝一廂情願消極避戰的“借虜平寇”政策,其結果是導致了自身的滅亡。(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玉米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uren_1970' 的評論 : 謝謝博友。
luren_1970 回複 悄悄話 南明確實軟弱腐朽。但是如果選擇在清軍和闖軍廝殺的時候北伐,也未必能奪取領土,反而會引起清軍的注意力。以南明的實力,自保都有問題,更不要說主動出擊了。不要說南明,就是大明還在的時候,跟清軍打也是負多勝少,野戰更加是從來沒有勝跡。 不過,如果南明能認識到局勢的嚴重,來一個全民總動員,總備戰,也許能搞一個隔江對峙。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