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說

流浪世界,感悟人生
正文

開窗換氣

(2014-11-17 08:42:51) 下一個

古人說人活一口氣是指氣節,意思是人要活得有尊嚴。但是這句話從生物學意義上也是沒錯的,因為相對缺水數天,缺食物數周仍然可以生存相比,大腦缺氧5分鍾就可致人死亡。近年來數億中國人在默默忍受著霧霾,渴望能呼吸清潔空氣的時候,我這個生活在美國這個有著藍天白雲的大農村的人也為能呼吸到清潔的空氣而煩惱,糾結和鬥爭。

三年前搬入我那平生第一次“擁有”的新房的第一晚,我就發覺有點不對勁。因為第二天就覺得喉嚨疼痛難忍,問問家裏其他人,他們覺得還好。後來每天回家一開門都有一股說不出來的氣味撲麵而來,而且白天變好喉嚨經過一晚後又有些難受。其實在建房的時候,我們就領教過這種氣味,而且跟開發商談過,被告知這叫“NEW BUILDING SMELL”或新房味,並且會很快消失的。我就信了他們,雖然不是那麽確定。因為從開始買房到入住,我發現他們遠不是他們聲稱的那樣,而是處處有陷阱。為了自己的喉嚨,更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我們決定開窗換氣:白天在家,隻要氣溫合適,打開每個屋的窗戶,晚上也要開幾扇二樓的窗戶。即使在寒冷的冬天,炎熱的酷暑,我們家每天都要開窗換氣,不得少於30分鍾。現在新房味是減輕了不少,可是有一間屋至今味很大,我們沒能用它。回家開門仍然能聞到這種味道,尤其在夏天。

一開始我以為就我家有異常,因為在我們每天開窗換氣的時候,我們都是新房的鄰居極少有人開窗,即使是溫度適宜的春秋季節。我也側麵問過幾個鄰居,他們都沒有感到不適。後來,我還專門花錢請專業的室內空氣檢測公司檢測,結果是一切正常,都在有關規定之內。可是問題依然存在,我的鼻子喉嚨不能欺騙我。於是,我就用我PHD 的專業精神做起了研究。真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嚇一跳。所謂的新房味叫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有多達40多種從建築用的木料,粘合劑,地毯和油漆而來的化合物,其中包括甲醛, 派烯等有害物。這些有機物的揮發雖然會隨著時間逐步下降。可是有些有機物,尤其是複合木料中用量極大的甲醛等在下降到一定程度後會持續揮發,這種揮發可以堅持100(1, 2)。世界衛生組織規定30分鍾內每平米空氣甲醛濃度不超過100 毫克(100μg/m3)就認為不會對人有害(3),而且大多是歐洲,加拿大,美國的甲醛濃度在10–80 μg/m3) (4),在中國報道的最高可達240 μg/m3. 似乎我們住的房子符合規定,可是在日本,在被報告病屋綜合征(sick-building syndrome)的房子中甲醛濃度高於沒有報告此病的房子 (67 μg/m3 vs.  56 μg/m3)(5). 全球大約有30%的新房或新裝修房被報告為有病屋綜合征房(6) 因此,雖然甲醛沒有超過WHO 的標準,可是它確實會引起人的不適。而且,不同的人對VOC的敏感度不一樣。再說,這幾十種化合物長期在體內積累,沒有人能說清楚會有什麽後果。在搜索了很久後,我沒有發現有關住新房與各種慢性病之間的確切的專業的報告 (如果有人知道,請通知我)。但是,有些事實可能從側麵證實我的猜測:比如 1)為什麽美國的小孩會有那麽高比例的哮喘,過敏;2)雖然美國CDC 90%的肺癌是由於吸煙,可是為什麽美國男人肺癌比例遠高於印尼男人 44.5 26.5 10萬人)而印尼男人吸煙比例是美國男人比的數倍(67% 21%)。我猜這與美國人永遠關窗戶有關。要知道,大多數獨棟房的空調係統沒有新鮮空氣交換,隻是內部循環。這很有點像好多公寓裏的抽油煙機,聽著嗡嗡響卻沒能把油煙排出去。室內新鮮空氣唯一的來源是開門開窗。

今年三月,我被通知要搬進新竣工的辦公樓。一進門,一股難聞的氣味撲麵而來。辦公室的確挺好,有大大的窗戶,陽光灑滿整個房間,尤其與我當時的沒有窗戶的我稱之為“單人牢房”的辦公室相比實在太好了。可是新房味,又是新房味。我又想辦公樓不怎麽用人造木料,這味道也許是油漆等 而油漆味會很快揮發掉的。在半猶豫之間就搬了進去,為了那一縷陽光。可是搬進去2個多月,每天忍受著,煎熬著。有很大的窗戶,可是被設計成死的,無法打開。試著跟管理的人溝通,看能不能加大換氣,可是沒能成功。我問了大樓裏很多人,要麽就是什麽也聞不到,要麽就是聞到了也沒有不適的感覺。難道就我神經過敏。終於有一天,有一個人向我抱怨這樣大的氣味怎麽能讓人入住辦公,感覺遇到了知音。忍無可忍之後,知道要求搬到舊樓。在經過無數周折,鬥爭數月之後終於搬到了一個有窗戶,可以開窗換氣的房間,壞事轉為好事。有一個同事還打趣說我可以憑我靈敏的嗅覺另謀一個工作。

本以為從此可以對“氣”放心了,可是我又一次犯了錯。九月的一天,偶然看到心儀的大床,包括顏色,結構,高矮,所以就買了。等安裝完畢,心滿意足的躺在上麵時,突然覺得哪裏不對。等我從別的房間進入時,我一下子明白了:原來這床,櫃子等散發著很不愉快的氣味。怎麽辦?可能是油漆味,先等等再說。於是,我們暫時到另一間屋去睡。每天開窗讓這惱人的氣味盡快消失,就這樣等了兩周。可等窗戶關上後,氣味仍然很大。要不就把它退回去,趕緊看收據,可是免費退換已經過期。再等等吧,就這樣安慰自己。可是,氣溫一天天下降,現在睡的房間朝北,冬天比南間要低好幾度,況且我喜歡的陽光在這北屋是不能享用的。痛定思痛之後,前天把所有新買的床,櫃子等統統打入北麵的“冷宮”,我們搬入溫暖的大南間臥室準備過冬。

現在唯一能做的是每天開窗換氣,即使那30分鍾感到刺骨的冷。為了這口相對新鮮放心的空氣,每天一回家就開窗已經成了我們家的規定動作,這個我們已經堅持了3年多並且不知道要堅持多久的動作。

 

1.            Park JS, Ikeda K 2006 Variations of formaldehyde and VOC levels during 3 years in new and older homes. Indoor Air 16:129-135

2.            Dingle P, Franklin P 2002 Formaldehyde levels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se levels in homes in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 11:111-116

3.            Mendell MJ, Mirer AG 2008 Dampness, Mould, and Health-a Review of Epidemiologic Evidence for the Upcoming WHO Guidelines for Indoor Air Quality. Epidemiology 19:S136-S137

4.            Salthammer T, Mentese S, Marutzky R 2010 Formaldehyde i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Chemical Reviews 110:2536-2572

5.            Takigawa T, Wang BL, Saijo Y, Morimoto K, Nakayama K, Tanaka M, Shibata E, Yoshimura T, Chikara H, Ogino K, Kishi R 2010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oor chemical concentrations and subjective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sick building syndrome in newly built houses in Japan.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83:225-235

6.            WHO, EPA 1984 Indoor Air Facts No. 4: Sick Building Syndrome. In: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