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懷念父親

(2017-04-12 03:35:30) 下一個
澳農
 
不知什麽原因,今晚難以入睡。披衣端茶站在客廳的窗前向外眺望,起初隻是想站一會兒消磨些時間以便入睡。
 
今夜無月亮,星光黯淡。
 
城市的天空即便是深夜也總沒有全黑的時候,總有些不知從何而來的光映襯在天幕上黑中帶著幾許灰白。想要真正體驗沒有一點點光亮黑漆漆的夜大概隻有坐夜班飛機打開側窗的遮光板向外張望。
 
 
今天上海最高氣溫18度,難得風和日麗的好天氣。朋友幫忙訂了一輛別克商務車,一家人一早便出門前往位於嘉定的墓園掃墓。下月初就是清明節,大多時候我們都避開清明當日或是周末,因為那些天前往掃墓的人實在是太多。
 
我們家客廳方向外很幸運地沒有高樓阻擋視線,因而可以極目遠眺。從左側方向望去,越過近處高矮不一的建築屋頂,遠處便是一橦大樓在晩上顯得格外的注目,因為那橦樓牆上有霓虹燈,這也是在這個方向所能看得見的唯一一橦有霓虹燈的建築上有“同濟醫院”四個字。
 
道路狀況還算不錯,僅用了一個小時便來到墓園。停車場幾乎滿位,大家都在盡可能地避開人流高峰日子前來憑吊已故親人。這是嘉定地區幾個較大規模墓園之一。站在遠處觀看,墓園進口處門樓寬而高大,廣場空闊,中國園林建築式陶瓦矮牆向二邊延伸,周圍靑鬆綠柏,營造出肅穆整潔的環境。
 
再沒有哪家醫院會讓我在過往的幾年在現時當下,在澳洲在中國,在夜深人靜在記憶深處,時時想起它的名字;再沒有哪家醫院我曾經無數次的出入,在那裏度過了多少白天陪在病房,夜晚守夜的日子;再沒有哪家醫院我對它的一些專科診室,樓層分布,病房設置,醫生查房,護士值班甚至護工阿姨如何盡可能的接活,多掙錢了解得如此詳盡而全麵。
 
墓園占地很大,規劃有不同區域並配有帶有吉祥的區名。電瓶車將我們帶到父親的墓碑前。環顧四周,原先的小鬆樹如今己長得有二米多高,一排排一行行修葺得整整齊齊。因為常年有人打掃,一切看上去幹淨有序。
 
每次都要將墓碑仔細擦拭一邊,揀去些散落的枯黃鬆針,撣去灰塵和雨跡,還有風吹來的一些浮土。打掃幹淨黑色的大理石墓碑在早春溫暖的陽光顯得具像起來,歲月積塵下的回憶隨之浮現轉為現實的情感。
 
墓碑上刻著生卒日,卒於二0一0年。
 
月落月升,潮漲潮落,轉眼父親離開我們已經七個年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多年前來此處購買墓地時,這裏有著大片的農田,散落著一小片一小片金黃色的油菜花田。如今城市擴展和工業化的腳步已經無人可以阻擋越來越逼近,周圍顯然多出了許多帶有圍牆的建築,雖然我不知道那些建築是何用處,但可以肯定的是那裏絕不是農田。希望這一切變化不會打擾到在墓園裏安息者。
 
仔細地將鑲嵌在墓碑上陶瓷燒製照片上灰跡擦去,最後用手輕輕抹掉邊上的印跡。當這看似不經意間的一抹,當手指與照片接觸的那一刻,忽然間產生了一個想法並竭力想從記憶的深處去尋找答案:我是否,曾經摸過父親的臉像是現在這樣?有意或是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
 
似乎以前從未想到這一看似在生活中很平常且合乎情理的舉動。我不知道別人是否有想過這個問題或是認為這一話題不易交流,因為我從未和別人討論過也沒人主動向我提問。
 
認認真真地回想一下,也許是從讀中學時開始或許是更早些的小學,我不曾在某時,某一場合下用這種方法表示對父親的親近和傳遞情感。如果沒有記錯的話,父親也沒有如此舉動。
 
更多的時候,父子之間表達,傳遞情感的最多方式是相互握手,這也合乎中華文化禮儀習俗。記得當年出國在機場,我們握手,然後揮手告別,而在多年後的第一次回國,父親來機場迎接我們,依然是握手,問候。
 
在以後的日子裏,每次回國無論是見麵,還是告別回澳洲,我們都是以同樣的方式握著手說,我回來啦,再見,你們多保重身體。隻是開始時是興奮與激動,但後來卻逐漸變得有些心事重重,心情複雜進而平添了許多離別的傷感,特別是在父親患病的那些年。
 
在我小的時候,我們之間是傳統意義上,家庭中長輩與晚輩,父親與兒子血緣親近。而當我長大工作以後,父子間的關係就微妙地多了層男人與男人間較為平等的關係,誰也沒有想要刻意地去選擇和營造這種氛圍,它的出現應歸屬於生物本能的演變,世俗家庭中孩子成長與成熟的過程。於是許多的交流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漸漸地趨向於雙向回複。我想父親一定也意識到這種變化並努力地從心態到言行上的作出嚐試。
 
我是否同父親有過徹夜長談,不必是那種刻骨銘心,讓人終身難忘且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很是嚴肅的談話。我所指的是一種無拘無束的像是朋友間說話一般,帶有思索的認真,但又輕鬆愉快地聊一些關於國策政治,人生經曆,哲學藝術,家庭子女等等話題。暫時不考慮父子間的輩份,也應該可以有些爭論,見解的相左,相互理解和彼此觀點的保留。最後說今天我們就討論到此,並意猶未盡地說有時間再聊。
 
早年剛出國時,因為長途電話費十分的昂貴,所以每次通話時間常常以分鍾計算,現在的年輕人大概是不會理解的了。因此每次通話的內容大多是簡短的問侯,報聲平安,像現在這樣不必擔心時間隨意聊天在當時來說簡直是不可想像的奢侈,因為在當時沒有多少人能負擔起話費。
 
最初的幾年,我們之間每二個星期都有一封書信往來。父親的每封信都會有二三頁之多,而我的回信則要簡短些。許多以前不曾聊過,涉及的話題以書信方式來傳遞則顯得自然而順暢。少了麵對麵淡話時的顧慮,也少了份言語不當的擔心。
 
大多時候,書信中父親對兒子的審視與關注多以欣賞與鼓勵;而兒子對父親則常懷著尊重與問候。寫信讓我們在落筆前有時間去思考整理,選擇合適的語句表達想法和看法,因而也更具有條理和邏輯性。娓娓道來之中常帶著真實感情的流露,有些話當著麵可能是不會說的。
 
很是懷念那段信件往來的日子。
 
而以後當長途電話費變得較為便宜時,通話取代了書信,隨之所涉及的內容則顯得散亂,隨意,也少有精煉和回味。
 
雖然依然保存著父親的幾封書信,但大多書信在以後多次搬家的日子裏遺失了,盡管我一直覺得這些書信應該是留存在某一紙箱裏,而樓梯下的儲物間確實有幾隻搬家後依然未開封紙箱。
 
不是我的粗心或是不在乎,因為在當時幾乎我所有的努力和進取都專注於初出國時的生存,個人前途和經營自己的家庭,所以並未意識到這些書信在今天看來是如此的珍貴,丟失便再也找不回來。也無人可以將書信再寫一次,即便是謄寫其中的某一封信,因為寫信的人,父親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對此我常自責,不能釋懷。
 
我並未意識到這一日子會來得這麽快,父親給我的印象是雖上了些歲數,但身體硬朗,依然健談,思維清晰。
 
父親的去世使我對人的生命,時間的流逝,家庭親情有了重新的認識和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以前認為那些依然遙運,模糊不清的的意識想法一時間變得如此地清晰而現實,譬如父愛母愛、疾病衰老、失去傷感,追思回憶。再譬如,假如生活可以重來,我是否會早早地思考這些問題。
 
對於家人,對於我來說父親是一部厚厚的書,一本曾經走過的歲月和現在在情感上愈加可依賴,寄托的書。每次翻閱時,總會有新的插頁和片斷被放入而愈加豐厚詳實,讀來讓我感恩上蒼所賜曾經擁有,回想愛與被愛的歡樂時光,也常有些遺憾和隱痛從封存的記憶中溢出。
 
逝者如斯夫,但往事並不如煙。我常為擁有這樣一本書而感到慶幸和滿足。
 
擺上供品,倒上一杯酒,點一炷香,三鞠躬。站在那兒默默地想著一些事情,也說了一些話,約定明年再來看您。
 
現在我要把厚重的書再次輕輕地合上,讓思念和傷感慢慢地平靜下來,收拾起思緒和心情準備離開。
 
正午時分,陽光正好。視線開始模糊,還有些液體從眼角滑落,用手擦去並喃喃自語道,為什麽今天的太陽光愰得讓人流淚。
 
謹以此文紀念父親去世七周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吃出健康 回複 悄悄話 很感人的文章!
越live越精彩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情真意切,很感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