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維省乾隆皇帝文物展 (三)

(2015-05-16 03:12:33) 下一個


澳農


中華千年曆史長河,鬥轉星移,江山易主,朝代更迭,大浪淘沙帶走了王侯將相、榮華富貴、恩怨情仇、是非名利,沉澱下來的是燦爛文化與珍奇殿堂。


喜歡旅遊和文物的人都知道,現在大陸和台灣各有一處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即所謂的一宮二院。


從明朝朱棣遷都北京建紫禁城至溥儀退位,清朝落幕,這座宮殿共居住過24位皇帝。辛亥革命後溥儀雖然退位但仍居住在紫禁城,1924年馮玉祥將軍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驅逐出宮,攝政內閣隨即組織由政府官員,社會名流,北京大學教授組成的“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負責清點,整理清宮財物並著手成立古宮博物院,開放幾百年來帝王居住的宮苑禁地。


籌備工作僅用了一年時間(工作效率相當高)故宮博物院於1925 10月10日舉辦成立典禮,參加者近萬人。據出版的報告記載,紫禁城文物共計有一百一十七萬餘件,包括曆代書畫、青銅器皿、玉器翡翠、家俱擺件等,加之集中華建築之精華的莊嚴巍峨,畫棟雕梁的宮殿建築群真可謂是盡攬中華文化之精髓。


曆朝曆代都有收藏文物的習慣,一個王朝滅亡新的王朝就將其文物據為本朝所有,如此積累之清朝,宮廷中的珍寶不計其數。當時的國民政府在軍閥混戰不斷,局勢動蕩的國情下將曆代皇家珍藏與紫禁城共同開放而建立起故宮博物院,保留住了文物瑰寶的同時古宮博物院也從此聞名於世,確實是件可載入中華文明史冊業績。


當時中國多值戰亂,烽煙遍地。先是軍閥混戰,新舊政權交相更替;後又有日冦侵華,中華淪陷。國寶的命運與多難的國家劫難相伴。故宮精品文物先後經曆了南遷上海,南京、西運貴州,四川、抗戰勝利後又重回南京、但在不到二年的時間又再度被運至台灣。


1948年底至1949年1月間國民黨從大陸撤退去台灣前分別從古宮博物院和南京分院搶運了一大批皇家珍寶,稀世文物分三次總共約有三千多箱海運之台灣,稀世珍寶包括甲骨文檔案二萬多件、西周至春秋戰國的青銅器兩千多件、大量的原始陶器與瓷器一萬多件、曆代書畫五千多件,其中宋代書畫就達943幅。文物運達台灣後一直存放在條件較差的倉庫,1955年借助美國亞洲基金會建立了一座小型陳列館,展示的文物僅二百件左右。直到1965年台北故宮博物院建成,大量價值連城的珍貴文物才又得以輪流展覽與公眾見麵。


據稱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比北京故宮博物院多,且精品部分都藏於台北。從上麵的數據可以看出,台灣文物界的自豪感不是沒有道理的。有種較為流行的說法,去北京的故宮是看這座承載千年中華文化的古都,皇宮,感受帝王的氣息,但如果是想看中國的文物精品,那就一定要去台北故宮了。


哪天去台灣旅遊,台北故宮那是一定要去的,但能看得到哪些年代久遠的珍品,沒有定數。因為所有展品都會輪換展覽,特別是那些宋元書畫真跡,展期很短,以防涓、紙受光線照射太長而加速老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