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論天下

歡迎來此暢談宗教信仰,百無禁忌。
個人資料
正文

一個家庭越來越好的4個跡象

(2019-07-16 20:53:14) 下一個

《安娜·卡列尼娜》裏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什麽是幸福的家庭?團結一致、欣欣向榮,越來越好的家庭就是幸福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或許有矛盾,但總能被輕鬆化解;或許會遇到挫折,但在挫折來臨之際,一家人依然可以砥礪風雨,互助前行。

 

  可在現實的磨礪下,許多家庭總會為了收入、為了孩子、為了老人而產生無休無止的爭吵;因為自私、因為貪婪、因為不和而帶來無窮無盡的怨懟,這些五花八門的爭執已經耗盡了一個家庭全部的精力,又怎麽可能做到越來越好呢?

 

  正如《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那句話,家庭走向敗落的原因各有不同,然而一個越來越好的家庭卻都有著相同的跡象。

 

  當一個家庭具有下麵這四個跡象時,這個家庭就有了越來越好的潛力,也具有了幸福的能力。 

 

  夫妻和睦,同心同德

 

  有人說過,家庭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不是母子關係,不是父子關係,而是夫妻關係。

 

  不論是什麽樣的家庭,夫妻都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亦是家庭的核心。夫妻和睦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家庭的整體氛圍。

 

  我有一個朋友,事業有成,有兒有女,外人覺得他生活美滿,分外羨慕。可隻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家庭與婚姻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

 

  朋友結婚十年,與妻子關係卻十分冷淡。

 

  十年如一日的爭吵,早已經消磨了彼此的耐心。夫妻感情不和,以至於朋友連家也不怎麽回,真正成了孩子口中“不著家的爸爸”。  

 

  朋友一度以為,這個家可能永遠都會這樣,夫妻不睦,家不成家。

 

  直到去年冬天,事情有了轉機。

 

  朋友出了車禍,雖沒有危及生命,可是傷筋動骨之後,總要在病床上躺上幾個月。

 

  令朋友沒有想到的是,這幾個月裏,一直是妻子不計前嫌、任勞任怨地照顧著他。夫妻關係的緩和,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出院後,朋友開始向妻子道歉,而妻子也學會了理解與包容。這個家,才終於有了家的樣子。

 

  有時候,改變就是這麽簡單的一件事,邁出第一步,你會發現所有的一切都變得簡單起來。夫妻之間,哪裏會有那麽多的隔夜仇,不妨敞開心扉試著理解。或許,這就會給你帶來一個不一樣的家。

 

  最近一次看到我的這個朋友,是上一個周末。朋友帶著妻子兒女去遊樂場,四個人一路說說笑笑,歡樂又溫馨。

 

  在這一刻,他們一家人真正幸福得令人羨慕。

 

  

 

  母慈子孝,善待老人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人這一生最大的修養與德行。

 

  相信大家都看過一則小故事。

 

  一家三代,父母和孩子,還帶著一個年邁的奶奶。

 

  奶奶年紀大了,失去了勞動的能力,隻能整日躺在床上,動不了,也不會說話。

 

  在這對父母眼中,奶奶已經變成了一個累贅。他們懶得再去關心,每天隻讓孩子端一碗飯過去。那盛飯的碗幾年都從未洗過,缺了角,碗底還積著一層厚厚的黃垢。

 

  沒有誰覺得不對,這對父母還認為自己已經仁至義盡了。

 

  知道有一天,他們受夠了這位奶奶,覺得自己連一頓飯也不願意給了。

 

  他們將奶奶送到了深山裏,讓她自生自滅。

 

  回家後,這對父母再次看到了那個髒兮兮的破碗。

 

  母親覺得礙眼,想要將碗扔出去。孩子阻止了她,一臉天真:“別扔啊,這碗還要留給你們以後用呢。”

 

  天真的話,天真的殘忍。 

 

  善是能夠傳遞的,同樣的,惡也能夠傳遞。

 

  故事的最後,這對父母迫不及待地將奶奶接回去了,一改以往做派,開始善待老人。然而現實中這樣懸崖勒馬的例子又有多少呢?

 

  我們的言行舉止,無一不被孩子看在眼裏,繼而被他們效仿、傳遞,然後再落回到我們身上。

 

  我無法想象,一個苛待長輩的家庭,往後還會變得如何母慈子孝。

 

  誠然,這是不可能出現的。

 

  正如伊索克拉底所說:“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

 

  誰人都會變老,隻有善待老人,才能讓做父母以後也被善待,才能讓整個家庭和睦美滿,越來越好。

 

  一視同仁,杜絕溺愛

 

  前兩天我陪妻子散步,路過小區公園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哥哥六歲左右,弟弟才不過兩三歲。

 

  兩人手裏都拿著玩具,弟弟手裏的是個小恐龍。顯然,他也是喜歡恐龍的,但是哥哥手上的小熊貓他也同樣喜歡。

 

  小孩子不懂事,喜歡就一定要據為己有。要求沒有被滿足,弟弟當場放聲大哭。

 

  我和妻子也停了下來,靜靜地看著這位母親的反應。

 

  母親蹲下身子,輕聲問哥哥能不能將小熊貓給弟弟。哥哥猶豫了一下,然後點點頭。

 

  我與妻子對視一眼,都有些失望。

 

  不料,那位母親將小熊貓給弟弟之後,又將弟弟手中的小恐龍給了哥哥。

 

  弟弟不滿意了,小恐龍他也喜歡啊。 

 

  母親一臉嚴肅:

 

  “沒有誰天生就該遷就你。”“哥哥把東西讓給你,是因為他懂事。”“玩具隻是借給你的,並且,今天的晚上的冰淇淋沒有了。”

 

  弟弟似懂非懂,不過迎著母親的目光,卻並沒有再哭鬧了。

 

  一場矛盾就此解決,我和妻子都佩服起了這位母親的原則與遠見。

 

  在我們的慣性思維中,好像大的就應該讓小的。

 

  最小的那個,總會因為年紀而被無限包容。長此以往,被溺愛的那個已經習慣了別人的遷就與付出,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事。實則,這樣是不對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應該享受一份獨一無二的愛。

 

  能夠一視同仁的父母,必定是有遠見的父母;能夠杜絕溺愛的家庭,必定是有原則的家庭。

 

  

  勤儉節約,理財有道

 

  這些年,我們總在拿“男孩窮養,女孩富養”說事兒。

 

  實際上,不論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做父母的都應該給他們提一個力所能及的生活環境,在這個環境之下,也不能忘了教育他們勤儉節約、理財有道的重要性。

 

  電視劇《金婚》中,文麗和莊嫂是一對活冤家。

 

  文麗是小學老師,受過新思想的教育,所以在她身上總能看到一種文人的清高;莊嫂是典型的農村婦女,心直口快,大大咧咧,往往得罪了人都不知道。

 

  但是就是這樣的農村婦女,卻能在困難時期將自己的小家庭經營得有聲有色。

 

  文麗染頭發、穿布拉吉,佟誌又對家中收支又絲毫不管,兩口子沒有一點的理財念頭,日子過得入不敷出,以至於整天吃素麵。

 

  反觀莊嫂這邊,時不時的來一頓豬肘子、黃花魚,肉票到月底都還沒有用完。

 

  誰家過得好,誰家過得差,一目了然。 

 

  莊嫂的確沒有文化,但她能用自己有限的收入將自己的家庭打理地井井有條,這就是她的智慧所在。

 

  居家的智慧,不一定要優雅高尚,但一定要實用。

 

  一個家庭如若奉行月光主義,沒有勤儉意識,那麽富不過三代的悲劇將會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一種感恩的生活態度,一種謹慎的處事原則。

 

  當這種生活態度、處事原則被貫徹到每一個家庭成員的生活當中時,這個家庭必定會積極向上,越來越好。 

 

  家庭兩個字,說來簡單,實則每每想起都是一份厚重的責任。

 

  家不是某一個人的家,而是家裏每一個成員的家,哪怕這個成員裏麵有個牙牙學語的嬰兒,亦或是他已經變成了一個垂暮之年的老者。

 

  隻要生活在家庭之下,他都是家庭的一份子,可以為家庭出一份力,會對家庭抱有一份期待。

 

  為了一個越來越好的家,每一個人都應該學著理解、學著包容、學著為自己的這個家著想。

 

  夫妻和睦、善待老人、杜絕溺愛、勤儉持家,這些家庭之中的修養與德行缺一不可,隻有具備了這四種跡象,一個家庭才是真正和睦的,真正健康的,而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每個人,都會充滿希望與感恩。

 

  我們需要這樣幸福的家,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滿帶希望又輕鬆地麵對生活中的一切。

 

  倘若沒有,也不必遺憾,因為改變從來都不會晚的。

 

  一切都是為了家,所有的都是為了家人。

 

  與君共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