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論天下

歡迎來此暢談宗教信仰,百無禁忌。
個人資料
正文

為什麽越來越多的人關閉了朋友圈?

(2017-03-31 19:20:14) 下一個
 
  



  你有沒有發現,最近流行關閉朋友圈?

  無意中打開某個朋友的主頁,隻看到一張精美的朋友圈封麵圖赫然出現在麵前,下麵鎮著一句十字真言:該朋友暫未開啟朋友圈。

  立馬就讓人覺得該朋友太高冷、太酷、太有個性了!

  

  ▼

  關閉朋友圈後的主頁

  這與不久之前微信更新的功能有關:無法查看已經關閉朋友圈用戶的主頁。過去用戶選擇停用朋友圈後,既可以不受小紅點的打擾,又能自說自話地發動態。如今,關閉朋友圈後就隻有“該朋友暫未開通朋友圈”一行小字橫在那裏,無法查看其他內容。

  於是,很多關閉朋友圈的人被親朋好友興師問罪而百口莫辯,最終在壓力下不得不重啟朋友圈,還要先發一條說明情況以求原諒。還有人關了朋友圈沒幾天,就忍不住重新打開,默默潛水點讚。

  關了又開,開了又關,反反複複。

  然而,逃離朋友圈作為一種能量和趨勢,正在積聚形成。

  

  ▼

  在你身邊

  朋友圈的潛水黨是否越來越多

  

  逃離朋友圈

  朋友圈這個名字,深得中國文化的精髓。

  一個典型中國人的社交生活,由無數圈子組成,身處圈內的人能夠在推杯換盞、勾肩搭背之間達成利益交換,甚至是情感上的交融,而圈外的人想要進入圈內,則要大費一番功夫。阿Q覥著臉跟趙太爺湊近乎,結果就被狠狠地打了兩巴掌。

  圈子有貴賤,高者如娛樂圈、總裁班同學圈、藝術圈,泛泛之輩是無論如何也進不去的,低者如同事圈、鄰裏圈、親戚圈,則人人皆有。微信的朋友圈功能之所以能夠取代論壇、博客、微博,成為國人網絡社交的主要空間,在於其成功地在手機上搭建起中國人熟悉的圈子。

  所以,朋友圈上的圈子也分大小遠近,對什麽樣的人分什麽樣的組,跟什麽樣的人說什麽樣的話。選擇不同的分組,就相當於坐在不同的酒桌上。這種角色扮演的技藝,對在酒桌文化和熟人文化中泡大的國人而言,自然駕輕就熟。

  

  ▼

  開通微信朋友圈後

  就能一手掌握中國人的所有熟人社交圈

  朋友圈完美地複製和放大了現實中的熟人社區。然而,年輕的互聯網使用者越來越厭惡熟人關係的24小時綁架。2016年,騰訊的一項調查指出,95後最常用的社交工具是QQ,而微信的用戶大多是成年人。

  一時之間,“95後都用QQ,老年人才玩微信”的段子傳遍了互聯網。一些95後認為,微信就像是“一個氣氛尷尬的家庭派對”,但是“又不能真的走開”。據《“95後”新生代社交網絡喜好報告》顯示,高達48.2%的95後會屏蔽自己的父母。

  豆瓣用戶“三鮮”說:“微信朋友圈越來越有那麽點情感綁架的味道,哪個朋友生個娃你忘記給點讚,沒準就暗暗結下了梁子。就像若幹年前QQ給人帶來的社交壓力,隱身容易得罪人,不隱身又受不了別人煩,有時候壓根還忘記了誰是誰。等到壓力積攢到一定程度,再碰上軟硬件改朝換代之類的外力因素,新的IM就容易出現。”

  

  ▼

  企鵝智庫的調查顯示

  QQ是95後最常用的社交產品

  現在,他們已經采取多方作戰的策略。不同的需求,用不同的APP,在不同的社區進行不同的社交行為。曬圖用INS和IN,追星用微博、貼吧和QQ群,發心情用微博小號和 QQ空間,和熟人聊天才用微信。

  由於短期內互聯網的總用戶數的變化不大,所以各平台的活躍用戶數隻能彼增我減。根據2月23日微博發布的財報,微博的月活躍用戶已經達到了3.13億,移動端用戶占比高達90%。因微信而一度低迷的微博,現在已經收複失地,用戶數更勝從前。

  從2011年1月21日上線至今,微信時代已經進入了第七個年頭,我們也到了與微信朋友圈的七年之癢。

  

  看膩了的朋友圈:發者難受,觀者難受

  大多數不看朋友圈的人都有一個相同的理由:煩。大多數不發朋友圈的人也有一個相似的理由:累。

  的確,當你在霧霾包裹的樓宇中吃著外賣、敲著代碼,卻發現朋友圈裏戴著太陽鏡在金色沙灘上高高躍起的朋友露出了誇張的笑容。倏忽之間,你就被濃濃的自怨自艾包圍,天天如此,隻剩煩人。

  你以為照片裏的朋友就容易麽?在海灘上跳了十七八次,才捕捉下一張還算完美的照片,修過圖之後發出去,已經累得滿身大汗。難得休一次年假,不收獲幾十個讚和回複實在太虧。幾條票圈發出來,次次湊夠九張,怎能不累?

  

  ▼

  美食、旅行、跑步、孩子、恩愛...

  朋友圈各種頻繁的秀令人厭煩

  朋友圈是一門秀的藝術。很少有人把傷痛難堪、沒有結果或不如人意的事情發在朋友圈,我們所能看到的,往往都是別人光鮮的一麵。陽光總在風雨後,風雨就不跟你說了,隻給你點陽光感受一下吧。很多時候,能發一條讓人豔羨的朋友圈,甚至成為麵對眼前困難的動力。久而久之,朋友圈上全是輕鬆又美好的快樂圖景,而背後曲折的生活真相永遠是個謎。

  朋友圈陷入到“總是羨慕別人”和“處心積慮讓別人羨慕”的境地,雙重尷尬下,發票圈和看票圈也越來越無趣。

  小女孩一根一根地劃火柴,想要熬過這冬夜,目的是在哥本哈根的太陽升起時發一條朋友圈,配以“我就是這樣堅強的女孩”的文字。發者難受,觀者尷尬,大家都被這個圈子套牢,有點想脫身了。

  

  ▼

  逃離朋友圈

  才能享受更多的私人時間

  

  下一個宣泄口在哪裏?

  中國人自古需要圈子來表達,在微信朋友圈出現之前,我們的生活裏也不乏這樣的設定。

  在唐朝,在長安的大雁塔上刻字成為新科進士的一種傳統。白居易考中進士之後,就在牆壁上發了一條朋友圈“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學霸發圈春風得意。

  可惜的是,唐武宗時的宰相李德裕並非進士出身,一怒之下把大雁塔上的曆代學霸曬的圈鏟個精光,不就是嫉妒心爆棚的窺屏者清空了數據。

  雷軍說,大風來了,站在風口上的豬也能飛上天。微信朋友圈挾著中國人巨大的圈子社交需求而來,風靡全國,勢不可擋,但是在這個時代,一款產品摔下浪潮之巔隻是早晚的事。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隻要圈子文化還在,就會有新的空間,重新把我們圈進一個又一個圈子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綠肥紅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五湖以北\':讚同這種觀點!
NUNU123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現在的人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卻花很多時間在看別人家的事很無聊的。特煩有人閒到每天發朋友圈。
紫嫣淡染 回複 悄悄話 很見解獨到的博文,剖析的淋漓盡致。喜歡!
help10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你原創?很有見解的文章!
help10 回複 悄悄話 發朋友圈的是露陰癖,看朋友圈的是窺陰癖。
dreamstory 回複 悄悄話 女性熱衷24小時綁架熟人,因為情人都是熟人; 男性逃避熟人,因為小三是越陌生越好。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很多人發朋友圈的本意是記錄,像半公開的日記,是記錄還是炫耀,看閱讀者的心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