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論天下

歡迎來此暢談宗教信仰,百無禁忌。
個人資料
正文

那些沒有爸爸陪的孩子,後來都怎麽樣了?

(2017-02-12 01:35:05) 下一個

文丨雨霏  

  前兩天在知乎上,看到有位媽媽匿名發了一個帖子,內容是抱怨孩子父親的,她寫著:

  “我想離婚。他像個小孩子一樣幼稚,自私。對生活一點危機感都沒有。”

  “我們母子都是花我自己存的錢,他連一件衣服都沒買過,所以感覺不到壓力吧。每天下班就是玩遊戲到半夜,說他影響我休息也不理會。”

  “孩子和他相處很愉快。感覺沒有爸爸的孩子應該會很不幸,所以很難抉擇。”

  從講述中,能感覺得到這位媽媽的氣憤和無助,但並不是真的想離婚,看得出隻是宣泄自己的情緒。

  確實,現在在咱們國家,接送孩子補習最多的是媽媽,學習各種育兒知識最積極的多是媽媽,陪伴孩子時間最久的是媽媽,批評孩子錯誤給孩子講道理最常見的也是媽媽。

  爸爸在育兒過程中的參與度和存在感很多時候都沒有媽媽高,而這種現象,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不利和危險的。

  

  爸爸應該成為孩子的依靠

  不該成為媽媽的替補

  昨天坐出租車回家沒帶錢包,問司機師傅可不可以加他微信,把車費用紅包的形式發給他,師傅人很好,當時就同意了。

  師傅是個清瘦的中年男人,微信名字卻叫:小博的大樹。頭像是個可愛的小男孩。不用說,一定是他的兒子。

  路上跟司機閑聊,知道他兒子8歲了,是個淘氣的小子並且學習成績不太好。現在早出晚歸的出車,就是想多給兒子攢點錢,用來支付補課的費用和以後娶媳婦兒的開銷。

  問師傅每天都幾點出車,師傅說他跟搭檔是一人開一天,他開的時候都是早上五點多出門,晚上十二點以後回家。“累死也得幹啊,我兒子得靠著我的呢。”

  “那您這麽忙,孩子能理解嗎?”

  “提起來就心難受,我出車的時候兒子還沒起來,回家的時候他都睡了。好不容易能陪會兒,他也不咋願意跟我說話。也不知道是害怕我還是跟他媽跟習慣了,一點也不親。”

  後來他又說:“我也想開了,寧可多出會車,多賺點錢。讓他媽管他吧。誰管不一樣的。”

  不能說司機師傅不是一個好爸爸,他和大多數爸爸們一樣,一直都努力的在為家庭打拚。就像那句話說的“我抱起磚頭就沒法抱你,放下磚頭就沒法養你”,他的努力和辛苦,不容抹殺。

  但是有一句話他說的不對,養育孩子並不是“誰管都一樣的”,來自父親的關愛,是母親無法取代的。

  在嬰兒時期,孩子確實對媽媽的需求更大一些。因為他需要更體貼更周到的照顧。

  但是當孩子長大一些,特別是4歲以後,他更需要的是多跟爸爸在一起。因為爸爸在家庭中,其實代表著秩序也代表著權威。這個時期爸爸的回應、爸爸的幫助,會讓孩子充滿安全感。

  孩子們多數時候會視爸爸為偶像,認為爸爸很能幹很了不起。爸爸更強壯、爸爸更勇敢、爸爸更有趣、爸爸知道很多媽媽不知道的事情。

  男孩子希望跟爸爸學習如何更勇敢,如何承擔責任。女孩子更多的是希望得到爸爸的保護,爸爸對她的態度,往往影響了她以後是要“嫁給爸爸這樣的人”還是“一定不能嫁給爸爸這樣的人”。

  可以說,孩子對爸爸的需要,以及爸爸對孩子的影響,絲毫不比母親少。

  爸爸可能工作更忙一點,也可能更粗心大意一點,但是爸爸再忙,也應該抽出時間來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因為父親對孩子的影響,真的貫穿了孩子整個人生。

  

  每個孩子都從內心

  渴望著父親的陪伴和認同

  做第一份工作時,公司有每周一早上開大會做分享的慣例。這麽多年過去,公司一位總監的分享依然記得十分清晰。

  總監在會上說起了他兒時的故事。兒時他是個頑皮的孩子,父親工作特別忙,幾乎看不到人。家裏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母親一個人在操勞。

  在他的記憶中,父親即使在家,就是在書房裏麵看書。幾乎從沒有陪他們兄弟姐妹玩耍或者幫母親做些什麽。如果父親開口叫兄弟姐妹中的誰過去,那麽糟了,一定是要挨罵或者挨打了。

  他曾數次的嚐試著跟父親說話,但是都不太成功。那時候他就從心裏覺得,這個家裏隻有母親是愛他們的,父親不愛他們。他要逃離這個家,要帶著母親遠離這個冷冰冰的父親。

  多年以後,總監長大成人。他拒絕了家鄉“鐵飯碗”的工作,拒絕了母親三番兩次的懇求,隻身一個人來到大城市打拚。他說,就是想做出成績來讓父親看看,自己也是很不錯的。

  數年間,總監從無名銷售,到在大城市娶妻生子有房有車。但跟父親的關係依然沒有緩解。父親沒有誇過他一句,也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在意。

  有一天總監接到姐姐的電話,說父親病了,要他回去。他回到老家的時候,猛然發覺,父親老了。罵不動他,也打不動他了。那一刻,他覺得自己這麽多年和父親較勁,實在是太傻太傻。

  就在父親生病幾個月後,總監再次接到姐姐的電話,說父親病危。總監說,他連夜往家趕,父親也撐著一口氣就在等他。知道他回來了,就要握他的手,幾個小時後就走了。

  這個故事很沉重,但是現在想來,總監所經曆的遺憾,何嚐不是在千千萬萬個家庭中重演著呢?

  之前在看到過一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當代中國少年兒童發展狀況調查”的數據,數據顯示:

  在被問到“心情不好時,誰最能理解、安慰你”時,僅有10.0%的少年兒童選擇了父親;

  在被問到“空閑時間,你和誰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時,僅有6.9%的人選擇了父親;

  在被問到“誰最尊重你,讓你感到很自信”時,僅有15.5%的人選擇了父親;

  在被問到“內心的秘密,你最願意告訴誰”時,僅有8.5%的少年兒童選擇了父親。

  這組數據,可以說有點觸目驚心。每個孩子,都應該得到父母同等的撫養和愛護,如果孩子對童年的回憶中,所有美好和照顧都源自於母親。父親隻是匆匆的過客,隻是一個“陪玩者”,甚至連“陪玩”都沒有做到位的人,那麽將是何其可憐。

  也許有一天孩子終將理解父親,但是消除隔閡,彌補遺憾所付出的代價依然太大了。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父親的陪伴和認同,不應該成為孩子們求而不得的東西。

  

  父親是孩子的導師

  指給孩子通向世界的路

  陳冠希早年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說過這樣一件事。

  他九歲的時搬到香港,卻得不到父親陪伴,他希望周末跟父親相處,卻隻得到“沒有時間”的回答和很多錢。

  “我想知道,從他身上知道,怎麽成為一個男人,怎麽成為一個紳士。但我所得到的隻有錢。”

  成龍也曾在一次訪談中提到,他平時很少有機會陪伴房祖名。有一次他抽出時間去接兒子放學,但是在小學校門口等了好久都不見人影。他回去問兒子是怎麽回事。

  房祖名低著頭,丟出一句:“爸,我上中學了”

  媒體還報道過兩次吸毒的張默兒時的經曆。同樣是缺少了父親的陪伴,他的童年更讓人難過一些。

  他出生後,父親就一直在外拍戲,跟母親感情也出現問題,所以極少回家。兒時他長得比較瘦小,經常受到同學們的欺負。又因為沒有父親撐腰,便越發的內向孤僻。

  童年的他,也怨恨著父親,絕對不提自己父親是張國立。有時填表格碰到“父親”一欄,他不是填“工人”就是填“修鞋的”,或者幹脆填上“下崗”……

  很多人覺得為了多賺一些錢,當爸爸的少陪孩子一些沒什麽的。但這真不是錢的事情。教育一個孩子,最黃金的時期就那麽短短的十幾年。這段有效期,過了就是過了,沒了就是沒了。

  就像龍應台在一篇文章裏說的:

  “等孩子一到了青年時期,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都應該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這驗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針,也是孩子對外界的應變能力。“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麽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得有效了。”

  在孩子需要父親的時候,得不到父親良好的陪伴和指引,等他長大之後,父親再說什麽對他來說都晚了。

  孩子的成長,是用多少金錢與成就都換不回來的。也許爸爸們照顧孩子會經曆很多困擾,但是請相信,所有的代價都值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我公公去世前我和他兒子去看他,在他床塌前待了15分鍾,公公一句話不說,他平時就不愛跟他兒子說話,真不理解。我老公再忙,不管在哪個國家,孩子睡覺前也要跟孩子道晚安。孩子最愛他爸爸
Free9 回複 悄悄話 男孩兒跟著爸爸學做一個男人;沒有爸爸的陪伴,成長該是多艱辛
喜愛心 回複 悄悄話 父愛與母愛的圍繞是孩子所正常需要的安全感的來源,所以如果缺失一方都必定會對孩子的性格造就產生影響,這是不可以回避的。對於孩子而言,最好的愛是陪伴,是在孩子無論快樂失落的時候的那個擁抱,輕吻與愛撫,這些金錢權力無法代替的堅強支持。但是人生都不可能完美,對於單親家庭,無論父母那一方,都應該盡可能的走進孩子的內心,填補缺失的另一份親情,特別是心靈的撫慰。很多時候,單親家庭不是爸爸或者媽媽不願意去彌補,而是一個人確實無法兼顧所有。所以,文章裏其實提到的是,對於很多非單親家庭,父親對於金錢事業的追求超過了對孩子成長的重視,這種比單親家庭的境況其實更殘酷,對於另一半,對於孩子。

水粉畫 回複 悄悄話 我倒覺得沒有那麽了不得。 好媽媽比爸爸重要多了。 很多單親媽媽的孩子很優秀。
為寫而寫 回複 悄悄話 是的,這的確有個“過期”的問題。雖然亡羊補牢總比什麽都不做強。父親的陪伴太重要。這個也要當妻子的好好教丈夫怎麽當個好爸爸。
thequeens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的父親在這方麵做的有所欠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