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紀念六四 普世價值下黯淡的歐洲前景

(2014-06-09 02:17:59) 下一個
西方文明發源地,普世價值的真正源頭——歐洲,現在正走向全麵動蕩的邊緣。之前冰島危機、西班牙危機、希臘危機算是開胃菜,老鼠拖鐵釺大頭在後麵。

        歐洲的黃金時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之際,雖然英國從來不認自己是歐洲國家,在曆史上隔著海峽跟歐洲大陸上的國家一個個打得不亦樂乎,克裏米亞熱戰,放水普魯士崛起鉗製法國等等等等,中國管這叫以鄰為壑。但歐洲作為一個看起來鬆散的整體,在曆經大航海、文藝複興、啟蒙運動,尤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對世界的影響力是巨大的。英法的文化輸出,工業社會範本的建立,對所有古代農業社會的肢解,全球化的第一次真正形成,甚至美國在西方文明基礎上的獨立建國;所有這一切,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曾經那麽欣欣向榮的大歐洲、大西方。而今天,在新大陸強國美國和舊大陸複興國家中國的默契下,歐洲再次踏上動亂的門檻,前景一片灰暗。

        第一次世界大戰讓歐洲的現代化發展從此被外部勢力所能乘,一個名為合眾聯邦其實政治集權效率很高的美國開始成為這個世界某種意義上的主導。一戰打爛了歐洲的產業,恢複階段人才大量外流到北美,美國當時不僅擁有和歐洲一致的技術能力,還源源不斷的通過“美國夢”的宣傳收割歐洲中高端乃至各種草根類實用型人才。歐洲的產業留不住這些人,歐洲唯一可以引以為傲的是啟蒙運動以來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科學家群體,他們的學術研究工作仍然還在歐洲這片土地上,為二戰後新一輪工業革命儲備著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戰則令歐洲徹底淪為西方體係的從屬勢力,美國把歐洲的產業體係改造成北美產業體係中可控的一環。仍然是全球化,但是主導權從此不在歐洲,也再也沒回去過。納粹德國的民族政策甚至威脅到了歐洲的科學家群體,二戰前既有大量的科學家被迫離開歐洲遠赴北美。二戰和一戰一樣,又一次全麵破壞了歐洲的發展建設,更多的人才以各種方式變成了美國的優勢資源。

        由於蘇聯一度的強勢存在,資本主義體係的歐洲國家和美國形成同盟關係,產業對接,金融權旁落。資本主義的歐洲國家集團不是社會主義歐洲國家集團的對手,必須依賴遠在幾千公裏之外的美國的保護。冷戰期間各個資本主義歐洲國家仍然盡一切可能發展,完善了國家福利體係,穩定了人民群眾情緒,也為後來的福利過度埋下隱患。製造業和金融業的優勢是美國戰後輝煌的核心支柱,在國家發展上美國選擇了消費主義為主導的大方針,雖然美國國家福利製度一直為歐洲福利國所詬病,可那種寅吃卯糧的痛快淋漓對歐洲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吸引力不言而喻,“美國夢”被注入了更多迷幻色彩。福利穩定的歐洲比不過瘋狂消費的美國,不過兩者都是第三世界窮苦大眾羨慕的對象。歐洲的穩定福利是建立在歐洲仍然具有的強大產業基礎之上,所以還能刷出“第二世界”高貴冷豔的存在感。而這一切,在冷戰結束後,好景不長了。

        中國作為陸上遠離歐洲的舊大陸國家,從改革開放以來,或多或少的能看到同時間段歐洲的逐漸下滑。80年代中國打開國門,建立特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上不再閉關自守。美國出於對抗蘇聯的戰略目的,解除了對華經濟封鎖,世界各國的製成品大量進入中國市場,讓中國人開了眼,看到了物質豐富的生活遠景,也領略了西方民生製品的品種繁多,品牌林立。家家戶戶都製定了提升家俬的小九九,拚命攢錢,拚命購買計劃中的產品。國家也開始大力發展民生製造業,引進了很多全新的項目,打造了一個個“中國製造”的本土品牌,中國造和進口貨一起來豐富市場。不過在那時,歐洲和日本的民生製品才是中國人眼中的“高端”。

        沒過多久,歐洲民生產品在中國市場上日漸式微,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基本上全是“日貨”,歐洲品牌在民生市場上的追捧度越來越低,直至幾乎完全消失。不但中國市場,海外其他地方也一樣,而且歐洲自己也被來自日本的民生製品占領了市場。日本在90年代是全球民生製造業的大戶,這是美國的布局也是日本“經濟武士”們的努力。中國人第一次聽到“過勞死”這個概念,就來自日本的輿論。歐洲躺在福利上打盹,日本還處在戰後國民努力工作,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慣性當中,而中國剛剛發力還沒有形成影響。

        日本的經濟武士們在90年代一舉掃蕩了歐洲的民生工業體係,歐洲人卻渾然不覺。他們以為自己和美國一樣,不過是把一些難以維持成本,利潤不佳的產業體外推了而已。靠高端技術產業和美國以外全球最大的金融能力仍然可以繼續那種穩定的福利製度,那些有著豐厚福利的人正好可以充分享受人生,一切有國家兜底,讓日本去打工吧,為全世界服務。日本的製造業奇跡在不久後被中國取代,近代貧困時間比日本還久的中國“見錢眼開”“不顧一切”,中國當時不具備國際市場的優勢,但是是錢就賺,麻雀肉也是肉,玩集腋成裘聚沙為塔的製造業戰術。日本經濟在90年代達到最高峰,美國很精明的對日本開放市場,吸引日本投資。日本投資人將戰後的產業利潤大舉投入到美國,以為可以像掃蕩歐洲產業那樣給美國也來一個“經濟珍珠港”,通過資本控股來翻盤二戰戰敗的恥辱。這次卻是失算了,美國對日本擁有絕對的政治優勢,大量的日本投資由如泥牛入海,當日本明白過來的時候,這些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不過刺激盤活了部分美國民間的不良物業,變成美國消費主義的營養,日本的投資為美國持續繁榮做了嫁衣。好在美國對日本不是完全不仗義,美國是“全球實驗室”,掌握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高端技術體係,美國允許日本無障礙通過商業手段獲得大量專利來支持日本的製造業,保持對歐洲對中國的技術優勢。日本產業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加上美國對日本的絕對政治優勢,使日本產業集團喪失了獨立升級的可能,實際上比歐洲還不堪,歐洲起碼是美國的實驗室合夥人,尤其是英國,跟美國共享同一個科技平台。

        90年代至今,至少是2010年以前吧。我們看到這樣一個世界產業格局:

        美國擁有全球第一的金融硬實力、科技硬實力、高端製造業體係,決定著全球市場的基本定價權和技術標準。

        歐洲和美國分享科學平台,成為美國科技專利的貢獻者和分紅者,同時保持了兩次產業革命中形成的奢侈品行業壟斷地位,不斷通過對石油財富國家的融資(主要是奢侈品製造業與相適應的金融業),來保證經濟的基本穩定。

        日本可以優先獲得美國輸出的各類科技專利,其民生製品的科技含量最高,成為全球市場當仁不讓的搶手貨,一樣保證了其經濟的活躍性。

        中國很努力的在追趕,一是中國擁有第三世界國家中最健全的基礎教育體係,而且在高等教育的投入和發展態勢上不讓發達國家。二是中國吞嗤了全球低端製造業作為重要基礎,並向中端製造業一步步蠶食,取得了重大的進步。三是在金融上捆綁美元體係,中國製造混合美元全球結算形成一種怪異但有效的組合。四是中國堅持自主高端技術研發,而且手段靈活,商業渠道暢通就不惜重金收買,遇見封鎖門檻就走私核心技術對比山寨,從而給未來的自主產業升級儲備了相對充分的技術資源。

        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可以從略了。

        對比之下可見千秋,歐洲、日本的經濟和中國相比更像是美國產業體係的附庸,中國的壟斷全球低端製造業、蠶食和稀釋全球中端製造業、國家投資鞏固高端製造業形成自保局麵、全球金融滲入的手段,讓西方資本主義體係對中國摘不開隔離不了又無法有效控製。前蘇聯那種和西方井水不犯河水的經濟政策,高度的政治對立局麵,反倒可以讓西方聯合起來進行封鎖,難以伸展。美國在科技和金融上與歐洲合作,在高端製造上和日本合作,在民生產品上則依賴中國製造。隨著中國整體產業的崛起,中端製造業也越來越被中國控製。歐洲民生產品也從日本造向中國造大舉過度,日本在90年代推倒了歐洲的民生產業體係,最後接盤的卻是中國。

        盡管歐洲對美國依附度很大,美國上層資本力量卻依然不放過歐洲。冷戰期間美國還算給歐洲麵子,英法德意各自擁有相對完善的高端產業體係,高科技製成品在世界上也算拿得出手。英國的航空發動機、法國的大飛機、德國的內燃機都是好東西,歐洲國家也明白過度依賴美國不是好事,有遠見的政治家也一次次想方設法整合歐洲的自主力量,打造歐盟推出歐元都是這種努力;在軍事上歐洲也盡量合作,狂風戰機、EF2000戰機等項目都顯示了歐洲工業人的實力。

        對美國而言,歐洲的這一些列動作屬於赤裸裸的不聽話,危及美國國家利益,絕不聽之任之。冷戰甫一結束,世界各國都鬆了一口氣,歐洲資本主義體係最大的表麵敵人沒有了。但美國是不會和盟友分享冷戰紅利的,首先組團收拾冷戰期間扶持起來的地區霸權國家,伊拉克首當其衝,這一點上大家利益還算一致,確保中東石油安全。同時對其他發展中國家保持了威懾力。隨後就是對東歐的政治擴張,這點也符合歐洲利益,盡量斬草除根。一通大打出手下來,歐洲資本主義集團認為安全了,可以繼續過第二世界的幸福生活了。而且還多了中國這麽大能量的打工者,把所有他們認為不賺錢的活都塞給中國來完成,歐洲隻要保持住冷戰期間的產業優勢,仍然是世界人民心中的福利天堂。

        90年代的各種大打出手,讓歐洲見識了美國在冷戰期間的軍事存量威力。雖然蘇聯已不在,歐洲各工業國的國防武備升級變得沒有目標和去缺乏動力。但國不可一日無防,國家間的軍備對比仍然是政治家責任的敏感地帶。為了確保未來的優勢,也確實應該對軍備做一個調整來適應可能的變化和潛在威脅。美國大張旗鼓的研發四代機,一舉推出兩種機型備選(YF22、YF23),上千億美元砸了進去,這下可把歐洲下了一跳。歐洲無論從高科技到經濟實力都比美國低一個檔次,麵對一個虛擬的威脅對象有必要這麽燒錢搞軍備嗎?歐洲的分散性這時成了跟美國搶冷戰紅利最大的絆腳石,各國意見不一。就在歐洲吵吵嚷嚷的時間,美國的四代機浮出水麵(F22)。上千億美元的投資,冷戰期間鍛煉出來的高技術工程師團隊,把神話變為現實,歐洲傻眼了。

        美國像二戰後一樣,又一次把老歐洲遠遠甩在後麵。凡事就怕比,美國給四代機製定的高大上的性能要求,讓歐洲的三代半戰機弱爆了。歐洲軍事輿論文過飾非了一番,仍然是老調重彈,拿國家需求,歐洲地緣環境等當借口。無非是歐洲當前主要方向不在於此,恢複東歐經濟,調整新形勢下民生發展是第一位的雲雲;至於性能如此好的武器,暫不在考慮之中一類的。嘴硬歸嘴硬,隻要不是傻子就明白國防武備體係的技術性代差是最大的不安全感來源。政治家們整合歐洲幹什麽,不就是為了增強在世界上的競爭力,借蘇東垮台之機重振老歐洲的光榮嗎。現在一上來就被美國打了臉,以後拿什麽去嚇唬第三世界,討價還價。

        美國不失時機的提出了新的四代機計劃,各國都可以參與,共享美國科技平台以降低研製期間的經濟技術壓力,裝備時還有盟國的優惠價。這種大占便宜的好事打動了歐洲各國的政客,從表麵上看這真是好事。繞開了任何一個單獨的歐洲工業國難以承受的巨大經濟壓力和缺乏技術的尷尬現實,獲得一型先進武備來進行國防升級的有效過度。待將來歐洲統一局麵既成,再進行歐洲自主式的升級,各方麵都不耽誤。和議既成,新四代機的選型轟轟烈烈展開了。美國按照上一次的經驗,還是推出兩款備選(YF32、YF35),波音洛馬兩家大公司鼓足幹勁,都要爭取這個價值數千億美元的世紀大單。

        隨著選型成功,洛馬公司推出的YF35正式進入工程發展階段。從這個時候開始,歐洲覺得有點不對勁了。首先美國一如既往的給新飛機製定了高標準嚴要求的性能規劃,遠遠超過了歐洲工業國的研發現實能力,歐洲隻能看著美國設計師大包大攬的完成主要工作,自己隻分到一些可憐的子係統研製。不好意思,誰讓你們技不如人呢。這種合作下來,歐洲對四代機的理解不比90年代美國推出F22時多了多少,還是不摸門。然後就是單機價格節節攀高,從當年說好的三千萬美元/架漲到了現在上億美元一架。當初的價格也不過是同時一架三代機的價位,而今天的價格已經成了各國的噩夢。通過歐美聯合研發四代機,最大限度繞開財政壓力並獲得先進技術為我用的理想粉碎,老歐洲被美國狠狠的擺了一道。

        歐洲跟著美國全球打擊那些邊緣化的前盟友,對蘇東舊勢力範圍以熱戰方式深度介入,21世紀初又成為美國全球反恐的戰友;所有這一切已經消耗了大量冷戰期間的國力存量,加上被日本和中國在製造業上相當程度的抄底,歐洲的經濟能量岌岌可危。聯合研製四代機的參與政策,等於是更加弱化了歐洲的高端技術產業能力,核心技術先進性不保,人才團隊離散。這哪裏是增強競爭力,完全是南轅北轍的道路。盡管歐盟成型,歐元也大麵積的統一了歐洲,但是整體實力是嚴重的倒退,比冷戰期間還不如。

        一戰、二戰、冷戰、全球反恐戰到現在,老歐洲日益邊緣化。高端技術體係沒法和美國平起平坐,中低端產業體係讓韓國、日本、中國三個東方工業國侵蝕的千瘡百孔。歐洲還剩下什麽能拿來繼續維持二戰後的福利政策?冷戰結束後,老歐洲跟在美國後麵重塑國際新秩序,在意識形態輸出上打“普世價值”牌,給第三世界洗腦以維護第二世界發達國家固有的光輝形象,甚至還打造歐盟來試圖過一把第一世界的癮,這一切都隨著歐洲產業體係被衝擊而顯得搖搖欲墜。雖然很多第三世界國家在“普世價值”的忽悠下爆發各種動亂,把很多前統治者都給趕下了台,但是歐洲自己一樣不乏亂象。和發展中國家相比,老歐洲目前還勉強能控製局麵,因為福利體係終歸還沒有完全崩潰,人民鬧歸鬧,但也懂得在既得利益和更高一級訴求之間的微妙平衡。石油國家的投資財富、中國對高端技術製成品的龐大需求、以及全球奢侈品市場的貿易量是歐洲經濟的強力支柱,也是歐洲政治家尚能維持社會平衡的底線。中國整體的產業升級最終會讓歐洲的高端技術製造業失去市場,這點毋庸置疑。中國進口歐洲的高端設備是為了升級製造業,買的是製器之器,這些製成品進入中國不是用於消費市場而是用於中國核心技術的改造提升。升級了的中國產業體係對歐洲高端技術產品的依賴性會漸漸降低,和90年代日本衝擊歐洲製造業一樣,升級了的中國製造業體係是歐洲產業的競爭對手,教出徒弟餓死師傅的邏輯仍然有效。

        歐洲向全世界推廣了很長時間的“普世價值”,“普世價值”是引起經濟落後地區動亂的一流大殺器。打鐵先得自身硬,隨著歐洲經濟在未來進一步衰落,推出去的“普世價值”會回頭反噬他的輸出國。今天的世界不比19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狀態,那時美國遠在天邊,對歐洲沒有幹涉力。其他地區都是非工業化社會,因此歐洲自己無論怎麽打也引不來外部壓倒性勢力的幹涉,打完了重建還是列強,讓世界人民仰慕。二戰之後全球覺醒,所有的國家都在努力提升自己,歐美用“普世價值”忽悠殘了許多發展中國家,但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卻沒有中招,仍然穩定而堅定的發展。美國出於一己之私在冷戰後再次衝刷了歐洲產業,無形中與中國形成了某種默契,和前蘇聯垮台其產業遺產成為中國發展的營養品一樣,歐洲各資本主義國家陷入“普世價值”引發的動蕩後,中國又將迎來一次經濟全麵升級。而老歐洲各國極有可能在中美兩個大國的產業夾擊下倒退成發展中國家從列強中永久除名。

編輯 艾德華

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擊缶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