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個人資料
正文

《讀易筆記》渙卦“渙汗其大號”:大號令、大建立、大更革

(2015-04-30 08:50:30) 下一個

 
渙卦,風水渙, 坎下巽上

 
      中國曆史上的朝代,漢、唐、宋、明,都有遺害甚大的朋黨之爭。
 
明朝的王世貞有〈題闕其八十一〉,寫士人亦不免於結黨樹敵:
牛李相樹敵,進退為是非。刺刺唇吻間,人主至宵衣。
如何洛蜀黨,賢者亦為之。渙群表大易,不比有明規。
    
    詩中的“牛李”
指唐代的牛李黨之爭。洛蜀黨,指宋朝程頤、蘇軾兩個集團。感慨即使是程頤、蘇軾如此有才學的士君子,其人生也消磨在黨爭之中。

     “渙群表大易” 語出《易經》渙卦,六四爻辭: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王世貞以學為,“渙其群” ,解散結黨,才合乎易理的大義。不互相“攀比” ,更是朝廷既有的規定呀。
 
1912126日,在袁世凱授意下,在前線和革命黨打戰的段祺瑞忽率北洋將領聯名致電北京朝廷說: --------茲既一再停戰,民軍仍堅持不下,恐決難待國會之集,姑無論遷延數月,有兵潰民亂、盜賊蠭起之憂,寰宇糜爛,必無完土,瓜分慘禍,迫在目前。---------而默察人心趨向,恐仍不免出於共和之一途,----------祺瑞等受國厚恩,何敢不以大局為念?故敢比較利害,冒死陳言,懇請渙汗大號,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以現在內閣及國務大臣等,暫時代表政府,擔任條約、國債、及交涉未完各事項,再行召集國會,組織共和政府。當時宗社黨的領袖良弼強力反對清室退位。126,京津同盟會的彭家珍以炸彈刺殺良弼,彭當場犧牲,三天後良弼傷重不治,滿族親貴人人自危129日,清廷禦前會議,隆裕太後授予袁世凱全權,與南京臨時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條件。
 
      段祺瑞通電的文稿出自其心腹徐樹錚。徐樹錚(18801925)江蘇蕭縣人,字又錚,號鐵珊,自號則林。1901年,徐樹錚受知於段祺瑞,被延攬入幕。1905年,段祺瑞保薦徐樹錚赴日本士官學校留學,1910年學成歸國,此後作為段的首席策士,參預諸事。

     
“渙汗大號”語出《易經》的渙卦,九五爻辭:“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
宋朝的楊萬裏《誠齋易傳》,對“渙汗其大號”,做過如下闡述:
 
“九五以剛明中正之德,謙抑卑巽之度,為一卦之主,用羣臣之賢,將何以大慰天下之望,盡散天下之難乎?不有大號令、大建立、大更革,未見其可。蓋天下有大險難,如一身有大疾病也,除大疾病者,非一汗則疾不解,排大險難者,非大號則難不散。何謂大號?發號施令必大焉。先小者、碎者雖多,無補也。”
 
徐樹錚以“懇請渙汗大號,”指出隻有“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大號令、大建立、大更革,才是當時唯一可行之路。

1915年,袁世凱稱帝,段祺瑞無意擁進,徐樹錚寫了一篇《上袁大元帥書》說
 
“天下初定,誓血未幹,而遽覷非常,變更國體。民信不孚,幹戈四起,大局之危,可翹足而待。惟有速下罪己之令,去奸諛之徒,收已去之人心,複共和之舊製,國勢可定。若再遲疑瞻望,多延時日,是直授人以柄,自召天下之兵,非策之得也!”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1916年,徐樹錚任陸軍部次長兼國務院秘書長,徐樹錚的目中無人,加劇黎段之間的府院相爭。徐樹錚設計,先慫恿辮子軍張勳率兵入京趕走黎元洪,演出溥儀複辟醜劇;段祺瑞再馬廠誓師,回京驅張,重掌大權,為段祺瑞贏得“三造共和”之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