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個人資料
正文

周恩來說:決不開第一槍

(2015-01-11 04:51:33) 下一個

            
要等待,不要將已見強加於人。”              ----周恩來

在中共曆史上,前幾位外長都有相當的文采,如周恩來、陳毅、喬冠華。 在對文藝工作的談話,周恩來表示: “你們是靈魂工程師,思想總要高些,思想水平不提高,作品不可能寫好。”

  一九六三年,周恩來會見埃及來客時說:“我們中國人辦外事有這樣一些哲學思想,其一是“要等待,不要將已見強加於人”,當雙方爭執不下時,強加於人反而容易壞事,最好的辦法是等待對方自己覺悟;其二是『決不開第一槍』;其三是『來而不往,非禮也』。”
 
      在中共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中,周恩來是最能長期得知識分子心的人,可以說是被視為中國高層人物之最後一位“人格者”,但也有人認為他太陰沉,才能成為“不倒翁”。他的醫護人員早在1967年2月文革初期,也在辦公室門口對他貼出「大字報」,提出要求:“我們要造你一點反,就是請求你改變現在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才能適應你的身體變化情況。”周恩來在大字報上批答了:
“誠意接受,要看實踐。”

     在文革鬥爭中,他仍力疾從公,力抗四人幫,並預備安排鄧小平複出,硬是撐到生命中的最後一口氣。一九七六年一月周恩來病故,即使是反共人士也表惋惜。周恩來的骨灰依其遺誌遍撒在中國大陸。海外學者中最堅定反共的餘英時也以“觀於海者”的筆名在香港的《明報月刊》發表詩作悼周恩來:

化骨揚灰散作塵,一生伴虎有餘辛。
先機抱器歸張楚,晚節藏鉤賺大秦。
始信秀才能造反,更無宰相解安民。
萬千寒士應垂淚,誰為神州護早春。

   對於周恩來的身後評價,葉嘉瑩在《迦陵詩詞稿》中有提及,曾受“周恩來紀念館”之托撰聯, 她撰了聯句:

長年伴虎生涯,苦意有誰知,忍聽人傳身後謗。
千古臥龍相業,憂勞將身殉,固應祠向世間留。

以“伴虎生涯”形容周恩來和毛澤東的關係,結果未被采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周恩來是他那個年代唯一的中國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