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個人資料
正文

偶然風雨驚花落 鴉片戰爭(1840~1842)

(2014-11-12 11:51:06) 下一個

偶然風雨驚花落(鴉片戰爭,18401842)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

清朝中葉,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大量銷往歐洲,英國希望中國能更開放通商,但清政府不積極響應。長期下來,英國方麵形成龐大的貿易逆差。為了改變這種局麵,英國人藉由在印度等殖民地大量種植鴉片,再走私到中國。鴉片大量的流入中國,對民眾健康的危害,以及中國白銀的流失,逐漸形成動搖國本的大難。

林則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是開設私塾的教書先生。林則徐自幼隨父入塾讀書,十四歲中秀才。1804年,參加鄉試,中舉人。1805年,入京會試落第。回福州開設補梅書屋授徒。之後,至廈門,任海防同知書記,處理商販洋船往來的文書記錄,開始了解鴉片走私所造成的社會問題。受福建巡撫張師誠的賞識,招為幕僚。1812年中進士,之後在京供職七年,做過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撰文官、鄉試考官等工作。再外放任浙江杭嘉湖道、鹽運使,江蘇按察使、江寧布政使。任上整頓鹽務、興辦河工。1832年授江蘇巡撫。1838年,林則徐在湖廣總督任上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赴粵查禁鴉片開始了與英人的鴉片鬥爭

 

林則徐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並整頓海防備戰,數敗英軍。英軍轉而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再前進天津海口。直隸總督琦善與英軍談判,議定草約,承諾割讓香港。清政府怒而對英宣戰,戰事失利,嚐到了西洋船堅炮利之可怕,被迫簽定《南京條約》,開了五口(上海、寧波、廣州、廈門、福州五個口岸城市)通商。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中國的主權。英國還享有協議關稅、領事裁判權和片麵最優惠國待遇等特權。美、法各國也接著威迫清政府一樣簽訂下不平等條約。西方列強形成瓜分中國之勢。

 

鴉片戰爭後,道光皇帝驚恐求和,歸咎於林則徐,將他革職並充軍伊犁。林則徐於西安途中有詩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給家人,其中有句:

http://www.china10k.com/common/space.gif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http://www.china10k.com/common/space.gif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他自言年老力薄,恐怕難再承擔重任,但隻要有利於國家,仍將不計禍福全力以赴。

他到新疆協助興修水利,開辟屯田。又繪製邊疆地圖,建議兵農合一,呼籲警惕帝俄威脅。林則徐如是說:“英夷何足深慮,其誌不過鴉片及奇巧之物劫取中國錢帛而已!餘觀俄國勢力強大,所規劃布置,誌實不小……俄夷則包我邊疆,南可由滇入,陸路相通,防不勝防,將來必為大患。”1843年,林則徐作《除夕書懷詩》:“謫居本與世緣睽,青鳥東飛客在西。宦味直隨殘臘盡,病株敢望及春荑。朝元舊憶趨丹闕,賜福頻叨濕紫泥。新歲儻聞寬大詔,玉關走馬報金雞。 表達了希望再被起用及思歸之情。因在新疆建設有功,1845年,林則徐在哈密奉旨釋放,起程赴京,途中在玉門關接旨,以六十高齡署理陝甘總督。

 

聽到林則徐再被起用,友人作詩:“最難西域生還,喜聽東山複起。”因鄧廷楨陝西巡撫任內逝世,遂令林則徐接任。邱景湘因案被遣戍出關,過陝西相見,林則徐寫聯「偶然風雨驚花落,再起樓台待月明。」贈之。這可說是曆經困境,自勵勵人之語。他痛心整個民族麵臨驚世變局,社稷動搖,預感將來風雨過後,唯有重整根基,發展出新的文化,來指引其前途,民族才有複興之望。

 

 1850年春﹐因病辭職回鄉。林則徐在自滇返閩途中,因胡林翼之引見,於長沙湘江邀晤左宗棠,這是兩人一生中唯一的相會。林則徐將在新疆所積地圖資料交付左宗棠。此時,林則徐年已65歲,左宗棠時年37歲。不久,道光皇帝卒,鹹豐帝繼位。36年之後(光緒甲申) ,左宗棠至閩,受邀為《林文忠公政書》作序,猶有 展卷數行,猶彷佛湘江夜話時也 之語,當時林則徐告以: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空有禦俄之誌,終無成就之日,數年來留心人才,欲將此重任托付。……東南洋夷,能禦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屬。

 

林則徐回到故鄉,仍領導福州的士紳與英人周旋。當時廣西天地會﹐洪秀全等組織的拜上帝會也逐漸活動。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軍務前往鎮壓。林則徐抱病起程,於途中。左宗棠悼之曰:
附公者不皆君子,間公者必是小人,憂國如家,二百餘年逆直在;

廟堂倚之為長城,草野望之若時雨,出師未捷,八千裏路大星頹

 

 

1989年八月,江澤民接任中共總書記之後第一次來到清華大學。在主樓會議室和師生代表麵談,他對學生說:你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要讀一點近代史,特別是對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曆史要好好了解。」並念了林則徐的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兩句,汪道涵、江澤民、溫家寶在不同場合都引用過,以為愛國者當如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