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囚徒困境”的啟示

(2005-09-22 05:12:05) 下一個
“囚徒困境”的啟示 “囚徒困境”是博弈理論中一個有意思的命題。在這裏我簡單的介紹一下:在美國,有兩個男子,因為被懷疑搶劫銀行而被抓住,他倆人分別被關在兩個不同的監房裏。他倆現在麵臨一個選擇,要麽承認要麽撒謊。具體來說,他們的選擇是: 1)兩個人都不承認,這樣他們的犯罪行為因為缺乏證據,兩人僅僅會因為未經允許攜帶槍支,被起訴,並且被判一年監禁。 2 ) 兩個人都承認,那麽兩個人因為主動認罪,會被判監禁五年。 3)兩個人自己都不承認,而是指控同伴的罪行,這樣自己就可以作為證人,得到釋放,而被指控的另一個人,會被判十年監禁。 4)兩個人互相指責,等於兩個人認罪,判五年監禁。 很明顯1)這個選擇最好了,因為兩個人都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就是一種共贏的局麵,判一年監禁,最主要的是搶銀行的事情還不會暴露,贓款還可以拿到,當然我們並不是要提倡大家去犯罪! 3)這個選擇對個人也許很好,可是對兩個人卻不利,而且如果兩個人都這樣做,實際上的結果是等於兩個人承認了罪刑,結果是被判處5年。 現在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其中一個囚徒,你不知道對方會怎樣做,你無法和對方溝通,隔著監牢的牆壁,這時候該怎麽辦呢?為了更好地分析這個問題,這裏我要引入集體理性和個人理性的概念。集體理性就是個人通過把集體利益最大化,來實現自己的個人利益最大化。個人理性就是考慮問題時首先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回到“囚徒困境”這個問題,如果我們以集體理性為出發點,那麽我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1),因為這樣,兩個人都因為不承認,而隻是判一年刑,從而兩個人的共同利益都最大化了。如果以個人理性為出發點,那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3)因為隻要我自己能得到釋放,管別人是死是活呢,關在監獄裏的犯人該怎樣辦,這就是“囚徒困境”。然而如前所述,解決這一困境的根本方法不是謀求自己的利益,而是謀求集體利益!因為自己的利益被包含在集體利益之中了。 雖然這個問題有些理論上的抽象,可是並不難理解。如果兩個人平時親如兄弟,相互信任,即使被抓了起來,也不會懷疑對方。那麽選擇1)很容易的,這就是所謂的“義氣”。因為相互信任,即使不能見麵,還是會很容易以集體理性為出發點。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看到一些犯罪組織會教導成員要忠誠,要講“義氣”,其實就是培養成員的集體理性,以便遇到問題時,自覺地從集體理性出發,而不會出賣同夥。由此可見信任是走出“囚徒困境”的一個出路。 還有一個出路,就是如果兩個犯人此時可以相互交底,所謂的串供,這樣兩個人還是可以做出1)這個選擇。因為兩個人通氣後,知道了對方不會出賣自己,自己也就不會出賣對方。 即使這樣,人們的個人理性也是很強大的,人們往往自覺地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不考慮別人。正所謂打著自己的如意小算盤。在五六十年代,中國試圖在農村基層建立公社組織,做到大家一起勞動,然後一起吃食堂,最後證明行不通,其實用“囚徒困境”來理解這個問題也很簡單。設計這個製度的時候,設計者有一個潛在的假設,就是所有社員都會從集體理性出發,都會從集體利益出發,來實現自己的個人利益,其實“囚徒困境”已經告訴我們,就是兩個人都會因為相互間的利益和信任問題而產生猜忌 ,更何況那麽多的人!強行集體化, 要讓這些人都以集體為出發點,相互信任,談何容易,在這個意義上,“大鍋飯”現象,就不難理解了。 現實生活中,人們的願望是好的,理想是好的,製度設計者們,希望人們都生活在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裏,這都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能忽視了個人理性和個人為了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現實社會是占據主導地位這一事實。而且,個人的理性也不都是什麽壞事,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就認為,經濟上的個人理性可以導致社會財富的增加,他的大意是說,比如麵包師傅在做麵包時,不是想著為社會做什麽大的貢獻,而是要賣掉麵包賺錢,可是客觀上,社會上的人們得到了麵包,社會財富也增加了。 對於個人理性,我們不應該以道德的角度去急著批判,因為這是人類的現實,是現階段我們所無法消除的,所以,我們在設計製度時候要考慮這個因素,要明白人們如果服從集體理性,也是因為這種集體的安排能夠有利於個體,要創設條件,把個人的理性引導到集體理性的軌道上來,從而使個體接受集體的安排,而不是憑借主觀願望忽視個體的利益,後來在改革過程中,涉及製度的時候,充分考慮了這些情況,引進競爭機製,實行了獎勵和處罰機製,“幹多幹少不一樣”,逐漸的把個人的理性引導集體理性的軌道上,經濟才有了活力。人們也總結出“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沒水大河幹”的道理。 大到國家間體係,國際關係也是這個道理。國家有時候也會遇到類似於“囚徒困境”的局麵,從而不知所措。這就是要加強國際組織建設的重要原因,因為通過國際組織,各國可以相互合作,培養一種信任的機製,同時經常性的通通氣,比如領導人峰會,各級部門的談判,人民之間的交往等等,都是為避免出現互不信任的局麵,追求共同目標,謀求共同利益。 生活中的商業社會,更是要求彼此的信任和交流,人們來自不同的地區,具用不同背景,都想賺錢,“囚徒困境”告訴我們,隻有相互信任,互相合作,經常的溝通,謀求共贏,才是商業利益最大化的途徑,那種不考慮他人,隻為自己的經商思想,往往導致兩敗俱傷!反而得不到最大化的效果。 一個小小的“囚徒困境”卻蘊含著大道理,我們如果仔細的去想,還會得出許多的結論、很多的啟示,我希望人們通過這些啟示,處理問題時候,會越來越明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