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習近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2015-12-23 17:39:58) 下一個

12月21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首次出現在中央層麵的會議上,它的提出,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和深遠的理論意義。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將30多年的經濟發展實踐和思想理念,不僅上升到理論層麵,同時也上升到學科高度,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說的巨大創新,極大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梳理習近平與這一重大理論創新的密切關係。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

  列寧指出:“政治經濟學的基礎是事實,而不是教條。” 習近平指出:“要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麵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立足於中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是研究和揭示現代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運行規律的科學,是在長期的經濟發展實踐中,初步形成的科學完整的理論體係。在未來的經濟發展實踐中,我們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

  1.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原則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是鞏固社會主義製度的需要,是解決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自然的曆史過程,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目前我國仍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仍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一要務。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習近平指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2.共同富裕原則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根本原則和最終目標。鄧小平同誌一再強調:“一個公有製占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共同富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均富”、“共富”思想,而是消除兩極分化、真正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的“共同富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不能完全解決分配不公問題,但必須從製度上防止兩極分化。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誌座談會時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3.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也是中國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它既繼承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精髓和思想方法,又結合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進行了一係列理論創新;既借鑒西方主流經濟學指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合理方法和手段,又堅持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牢牢守住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在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的經典的社會主義理論中,社會主義意味著消滅商品生產,實行計劃經濟。但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表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經濟製度中引入市場機製才符合社會發展實際,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改革開放以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過程中,我們逐步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華麗轉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要有三個原則:其一,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其二,將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結合起來;其三,社會主義國家要從宏觀層次上對市場經濟進行調控,以減少市場的盲目性和自發性,要用“看得見的手”引導“看不見的手”。

  4.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原則

  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根基。公有製為主體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製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公有製經濟和非公有製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按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要求,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係,保證各種所有製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製經濟。

  5.社會主義分配原則

  對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分配製度,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過兩條基本原則:一是在社會主義製度中,“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將如此迅速,……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二是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將實行按需分配原則。低級階段則要對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分配理論從以下三個方麵繼承和發展了上述分配原則:一是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二是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三是堅持效率與公平的統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關注社會公平,實現社會的共同富裕。

  6.獨立自主同擴大開放、參與經濟全球化相結合原則

  我國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發展經濟與社會事業應放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點上。同時,我們黨確立了對外開放和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基本國策,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主要包括以下原則:一是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寬發展空間,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二是強調經濟全球化作為一個客觀進程,具有二重性。三是要正確處理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關係。

  7.改革、發展、穩定三統一原則

  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改革是為了更好更快地發展;發展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共同富裕;穩定是給改革與發展提供一個和諧而寬鬆的環境。改革、發展與穩定是互相依存與互相促進的關係,改革的力度與發展的速度要考慮社會可承受的程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