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日本武裝東海島鏈 馬奇諾防線再現?

(2015-12-22 18:28:32) 下一個

22日,據相關日本軍事計劃者和政府決策者稱,日本正按照新製定的戰略,進一步加固東中國海島嶼的防禦。除了部署雷達、放空、反艦導彈外,還將增派常駐軍力至一萬人左右。一旦建成,這條由200多個島嶼組成的軍事防務鏈將蔓延1400公裏從日本本土直至台灣,以期更有效的抑製中國軍力在西太平洋地區占據優勢。


日本將對本土至台灣之間海域的島嶼進行軍事部署

這些人士認為,中國正在采取“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的戰略逐步將美國和其盟友擠出亞太地區,執法船隻常態化地巡邏於釣魚島周邊,軍艦頻頻進出宮古海峽,在爭議海域進行軍演,並大力發展各類精確打擊彈道導彈。安倍政府為了對這一現象做出反應,方通過建築這層海上屏障來達到抑製中國的目的,屆時中國軍艦就需要在交錯編織的日軍覆蓋網下方能穿行於這片海域。前日本防衛大臣、日本拓殖大學教授森本敏表示,這條第一島鏈將對中國與美日聯盟之間的軍事平衡起到關鍵性作用。

在美國采取全麵戰略收縮以確保傳統核心地區利益的情形下,美國對地區盟友為其分擔軍事責任也就有了更多的期待。路透社18日報道,稱美國認為日本作為亞洲第一盟國,必須協助美國抑製中國日益強大的軍事影響力。在這一點上,美日的立場便高度一致。

美國一直敦促日本放棄已實施了數十年的本島防衛政策,以便更好地在亞洲發揮軍事實力,除了在釣魚島問題公開支持日本以外,也時不時地派軍艦挑戰中國人造島基地的領海權限,此前10月美軍對南沙群島的試探便是一例。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吉原恒淑認為,日本在限製中國在東海和西太平洋的活動空間、提升美軍航行自由方麵能發揮重要作用,而一旦與中國爆發軍事衝突,日本也可以為盟軍爭取一定反應時間。對日本而言,除了可以利用美國的軍事力量抑製中國以外,也可以在配合美國的過程中壯大自己。

釣魚島衝突爆發之後,日本正加速放棄本土防禦戰略,實施離島防禦部署、進行奪島演習、強化美日聯合作戰能力、並在政界修憲擴軍,都是通過反製中國“擴張”而采取的舉措。一旦日本得以順利完成對這條島嶼鏈的軍事部署,那麽日本便有可能一轉此前在東海被動的頹勢,另中國艦船在進出太平洋時受到日本的震懾。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也有可能進一步實施擴軍,將以往本土防禦戰略拋諸腦後。

與越南、菲律賓等其他美國地區盟友相比,日本的確具有更多的實力來阻礙中國海洋戰略的實施。然而日本是否能對蔓延1400公裏的海域實施有效武裝和輻射已是疑慮之一;即使加以武裝,倘若真有軍事衝突爆發,在中國各類精確打擊彈道導彈的覆蓋下,其防禦效用能否達到有效水平又是其二。在這樣的前提下,日本正在擬建的軍事島嶼防線就與當年二戰前法國所興建的“馬奇諾防線”無甚大區別:在和平時期起著所謂的“威懾”,破壞地區的相互信任,而在戰時卻無法起到實際作用。

不過正如學者蕭功秦近期撰文所言:在溫和理性的中產階級成為日本社會主體的今天,這種大規模對外軍事部署能否得到日本民眾的認同本就值得懷疑。但一方麵因為中國民眾對日本強烈不信任感;另一方麵,日本處於島國的孤獨狀態,也對中國崛起心存疑慮。雙方都對對方存有誤解並因此產生了不安全感,這使中日關係無法擺脫敏感脆弱的一麵。中日之間的惡性互動更是使得日本右翼漁利的主要原因。

有介於此,對於日本擬建軍事防務島鏈這個“日本馬奇諾防線”一事不必反應過激,切勿令2012年釣魚島事件的反日遊行中砸燒日本車等過激行為再現,以至激起中日民眾之間的不滿情緒,導致最終令日本右翼群體得益,當年日本得以通過“集體自衛權法案”就是當時雙方反應過激的惡果。話雖如此,在美國冀期於重返亞太、抑製中國的大戰略下,日本很有可能充當此前土耳其在挑事俄羅斯時擔當的角色,主動對中國製造事端。對於日本軍政界的這些投機者,中國也當保持戒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