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月2日習近平和馬英九都講了話

(2015-09-03 11:55:11) 下一個

            大陸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典禮已經結束,我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看了都很過癮,畢竟這麽多新的武器,雄姿英發的檢閱方陣,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70年前中國抗戰時相比,那時如果我們國家有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那麽抗日戰爭就不會是那麽艱巨,慘烈。我們要感謝當年浴血奮戰,英勇犧牲的那些抗戰英烈,是他們保衛了我們的祖國,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國家強盛。

            采用閱兵式來紀念這一勝利,我認為也很恰當,用閱兵式紀念抗日戰爭的勝利無可厚非,通過閱兵可以達到振奮民心,震懾潛在敵人的目的。 總的來講這次閱兵是得到大多數國人的支持的,當然就像有些人講的那樣,一切事物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我們總會聽到不同的聲音,甚至噪音。  有人發文說這次閱兵是中國“選擇用一種相當「法西斯」的方式,來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又不斷宣傳反日仇恨,堅持日本要認錯、道歉”。這真是豬八戒倒打一耙, 明明是70年前日本法西斯侵略了我國,今天日本的政府仍拒不承認侵略,不道歉,不認罪, 還在積極地要去除和平法案,大力發展軍備,中國倒成了法西斯,這些人這樣本末倒置地為日本法西斯張目,極力抹黑我國的紀念抗戰勝利閱兵式實非我中華民族的同類,而是日本軍國主義法西斯力量的幫凶。

    也有些人要問為什麽美國等國不用閱兵式? 我想美國可能沒有這個傳統,或者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已不需要采用閱兵式,而且同樣是顯示軍事實力,和在自己國家進行閱兵式相比,在國際上舉行大規模的軍演來得更給力。 閱兵式隻是一種儀式,和真槍實彈的軍演相比,更平和,更具觀賞效果,有一定走秀的成分。 看過美國軍演的宣傳片,那浩浩蕩蕩的成千上百的軍艦在航母的統領下,在海洋裏鋪天蓋地而來,再加上空中呼嘯而過的大批機群,那是何等壯觀啊,這才是真正的顯示實力。 所以閱兵式並不帶有軍事挑釁的意味,而是一種慶典形式。

    習近平在這次閱兵式上講了話,有趣的是人在台灣的馬英九也在同一天發表了紀念抗戰勝利的講話,比較兩人的講話還是很有意思的。 他們在談話中都講到了抗日戰爭的慘烈,都對抗日戰爭給與了非常高的評價,稱抗日戰爭是“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習近平語),和“中華民族曆史上規模最大、死傷最多、影響最深的民族保衛戰”(馬英九語)。他們也都提到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所做出的重大犧牲和卓越貢獻,“在那場戰爭中,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習近平語),“中國全力堅持對日作戰,避免了日本與德國會師,將戰場連成一線。”使“同盟國能在歐、亞戰場同時作戰,節節勝利” (馬英九語)。在談到抗戰中傷亡的人數時出現了不小的差距,習近平提到“中國傷亡人數超過3500萬”, 而馬英九則說“官兵傷亡322萬”,“百姓死傷更在2000 萬人以上“。這些統計數據需要進一步核實,看來兩岸共享資源,共同研究抗戰曆史非常必要,不然愧對後人。

      兩人講話最大的不同是習近平通篇不提政黨,隻提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強調全體中國人民對抗戰所作的貢獻和犧牲。這是習近平執政後對抗戰曆史全新的看法,共產黨修正了許多過去的提法,不再把國軍的抗戰排除在外,而開始實事求是地評價國民黨的抗戰貢獻,在電影,電視劇作品中出現了大量的國軍抗戰描寫,對其進行了歌頌。這次閱兵式也邀請了台灣的代表參加,並有國軍老兵參加閱兵方陣,看得出是要釋放善意,消除隔閡。 而馬英九則花了近一半的篇幅談論“誰領導抗戰”的問題,雖然他沒有完全否定共產黨的抗日,但他說1937年“中共響應政府號召投入抗戰,經軍事委員會收編為第八路軍與新四軍,之後八 路軍改為第十八集團軍。但幾乎同一時間,中共就確定了“七分壯大、二分應付、一分抗日”的發展策略。”這裏其實還是過去國民黨講共產黨利用抗日擴充地盤,壯大勢力,仍然是批評共產黨不抗日,所以他和一些國民黨人對連戰的講話非常惱火。這裏要提的是“七分壯大、二分應付、一分抗日”的發展策略,原本是一個共產黨的叛徒,叫李法卿的講出來的,1943 年出版的一本叫做《共產黨在中國》的書中有一篇“李法卿訪問記”, 其中他講到了所謂的“七二一方針”, 但始終沒有任何證據。 這種對方叛徒嘴裏挖出來的東西,底下說說沒有關係,拿來在正式的場合講,有點兒不嚴謹,把它當作攻擊對方的炮彈,恐怕隻能暴露自己的淺薄和私心。 當年國共互相攻殲時,可以不擇手段,無中生有,指鹿為馬,不用考慮指控的真實性,今天再這麽做就有點動機不存,小雞肚腸了。 其實共產黨也有許多類似的炮彈,國民黨在整個抗戰曆史中也非白玉無暇,現在網上剛在傳的有關蔣介石說的“日寇為癬疹之疾,共黨乃心腹之患”,被外國人翻譯成“日本人是皮膚病,共產黨是心髒病。” 在抗戰時這樣的話語出自蔣介石之口,我是寧可信其無,而不想信其有的。 現在再來打嘴仗,不覺得太不合時宜了嗎? 我希望兩岸能消除異願,求得共見,為中華民族的複興做出新的貢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