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Y自然流露Y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難忘難舍木須肉,居然有多個版本

(2019-06-14 07:59:04) 下一個

都說“出門在外,永遠忘不了媽媽的味道”, 確實如此,咱也感同身受,出國這些年,留在記憶中老媽的點點滴滴,除了一份母子深情,剩下的就是撫育我們成長過程中的衣食住行,其中每日三餐的美食, 恐怕要首當其中,這東東誰也離不開。從小到大父母吃的文化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口味,以致成家立業後,各自帶著各家的口味生活在一起,估計也是酸甜苦辣, 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協調, 改變, 形成自家的新口味。

前兩天寫的一個關於【北京的好吃】的博客, 有一朋友留言道“特別,特別懷念木須肉。”一下就戳了咱的心, 沒想到海外有如此“吃喝同道”的戰友。說實話,留在記憶中老媽的味道,木須肉就是其中重要之一。記得臨近高考那兩年,父母提供了良好的衣吃等各方麵的條件,我們隻要上進努力學習即可。那時正是中國百廢待興之時,物質還沒有達到極大豐富,但市場的供應好多了,常常是老爸騎車四處采購,老媽忙碌下廚。她會時不長地做頓北京的木須肉,豬肉、雞蛋,黃花菜,黑木耳,和黃瓜炒在一起,色香味全。 通常一大盤擺上來,咱能吃掉大半,尤其那會還沒有什麽精瘦肉,肥瘦肉合體,更合口味....

時至今日,咱還是忘不了這道菜,時不時在家裏還會舞動炒勺,解解饞。有次在家裏搞聚會,朋友帶上各自的拿手佳肴,一起分享,咱下廚就做了一道有“媽媽味道”的木須肉, 待咱喊著菜名端上來之時, 一朋友說他們家也備上了木須肉, 於是擺在一起 PK, 大夥一看居然不一樣, 人家的如此簡單,就是雞蛋炒肉, 後來大夥聊起來, 朋友說,他們是沈陽的木須肉,咱就好奇您這菜裏何來”木須“, 哥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可就是說當年在國內,他們沈陽就是如此稱這道菜是木須肉, 都是朋友,不必爭個子醜寅卯... 可咱心理還認為北京的最正宗 -:)

早年有次到一家中餐館與朋友聚會,現想不起來是廣東人還是台灣人開的了?大家一起點菜, 咱翻著翻著看有一道菜名曰木須肉,讓咱有點小興奮,沒想到在海外餐館還能吃上“媽媽味道”, 於是就點了,朋友也各自找到喜歡可口的菜肴,過了不大多一會,菜上來了,其中有一盤是像是京醬肉絲和一些脆脆的類似米花的東東, 邊上放了一盤薄薄的春卷皮, Waiter 說這就是木須肉,你們拿邊上的皮子卷著吃就可以了, 聽此,咱是大眼瞪小眼, 這是哪家的木須肉, 醉了 -:)

【木須肉】 介紹 (取自網上):
木須肉原名木樨肉,是一道常見的特色傳統名菜,屬八大菜係之一的魯菜-孔府菜,俗語常讀作為木須肉、苜蓿肉等。其菜以豬肉片與雞蛋、木耳等混炒而成,因炒雞蛋色黃而碎,類似木樨而得名。清人梁恭辰在其《北東園筆錄·三編》中記載:“北方店中以雞子炒肉,名木樨肉,蓋取其有碎黃色也”。據現有記載,木樨肉原出現於曲阜孔府菜單中,其原料除豬肉和雞蛋、木耳外,還包括有玉蘭片。該菜傳入北京等地後,由於北京一帶缺乏竹筍,玉蘭片逐漸為黃花菜、黃瓜片等取代。

木樨肉是典型的北方菜,原料除了豬肉、雞蛋和黃花菜,山東孔府的做法要有黑木耳和玉蘭片(筍片),北京的做法要有黑木耳,金針菜和黃瓜。此菜勝在製作方便,原料隨手可得;味道清新,口味鮮美、口感豐富、營養豐富、老少鹹宜。不需準備很多,對於不經常下廚的人 ,是一個很容易的生活體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