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出國以後, 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的經曆,也體會了生活中的辛酸苦辣, 由於看過和體驗的太多,有時讓人感到無奈,更不願與人說起, 但這並不等於我們沒有故事, 恰恰相反的是故事太多太曲折, 已經不再為此大驚小怪, 或者應該說, 我們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再去想如何訴說了。這就是我們有時麵對國內和國外親朋好友時, 所擁有的一種扭曲的心態。
對於海外的我們來說, 有兩撥朋友 -- 國內和國外。 每次回國, 封印的記憶被打開, 見到國內朋友本是一件多麽幸福的事情。 可是在兩個不同環境成長和發展的我們, 發現彼此共同語言越來越少, 當自己滿懷激情的要把經曆和感受說給他們的時候, 反而讓朋友們感到莫名其妙, 雖然每次朋友都會微笑點頭 , 但是直覺告訴自己, 他們無法感同身受, 就象自己很難理解朋友們的許多想法一樣。最後能讓大家一起共鳴的, 就隻剩下懷舊了, 大夥將當年同桌的你我他(她)的舊事翻出來,插科打諢一番, 一笑了之。
在國外的朋友就不同了,經曆相同的事情, 接觸相同的時間, 共同語言就會多許多, 然而離的越近, 摩擦麵也就越大, 好在雖然時不時吵到麵紅耳赤, 幾個小時以後, 大家有都會回到不分你我, 因為心裏都明白, 處一個朋友是如何寶貴的, 快樂是因為兩個人的快樂, 悲傷是因為兩個人的悲傷。
想家想父母, 但是不知如何確切地表達。 即便在國外學了許多語言, 卻發現自己的表達能力越來越差,對他們的關切隻能流於表麵的客套 --”注意身體, 該吃的吃, 該花的花 ........“。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這裏麵的分量, 心裏明白, 想說又難以啟口。想家的感覺很美, 就像圓月的深夜, 想要沉靜在這裏美麗中, 卻有冷風時時提醒自己, 這是外國的月亮。家對我們來說, 是藏在心裏最暖的一個寄托 , 不敢打開這個"潘多拉" 的盒子, 一旦打開, 眼淚就會有留下來。然而, 海外不需要我們的眼淚, 隻需要汗水。這糾人的親情也自然就成了一個永遠的話題, 成了一個鬧心的情結。
不得不承認我們在海外生活富足享受著所謂的文明, 但內心都會有少許的扭曲, 這就是我們離開自己故土的代價。
》隨鄉入俗
這 “鄉” 指的是中華大地的任一個角落 -:)
》沒錢! 還在這裏BB.
聊這些感受與錢無關。
》 還是念念母國好吧
俺打根上起就愛中國 -:) 否則就不會 ”想家的感覺很美, 就像圓月的深夜, 想要沉靜在這裏美麗中, 卻有冷風時時提醒自己, 這是外國的月亮“。
》融入世界先進文明為啥扭曲呢?
融入世界先進文明 -- 物質文明, 能融入多少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