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淡泊宗

破浪衝濤到碧灣, 插玉屯雲滿渭川. 不戀榮華不慕仙, 每日江邊理釣竿.
正文

舊日遊記 之洛陽

(2005-10-06 09:54:39) 下一個

舊日遊記 之洛陽 剛剛看了介紹白居易, 想起了當年曾去過他故居, 記得那年電影少林寺才放映, 嵩山成了一處熱門的地點, 那年頭旅遊事業還比是很發達, 暑假的學生旅遊還是很熱, 本來約好一幫同學在畢業前一年暑假再周遊一次祖國大好河山, 結果成行時就剩俺和另一哥們. 我們第一站就是洛陽, 經一夜的火車折騰, 地二天一清早就到了古都, 昨晚剛下過一場大雨, 這使城市顯得特別幹淨, 由於時間太早, 我們把行李寄放在火車站, 就搭車去龍門.

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郊伊河岸邊,  這裏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我們來的太早, 收門票的還沒上班, 我們就從不太高的欄杆上爬了進去, 由於剛下過雨, 這裏的空氣特別清新, 沿著清清的河水一會兒就到了石窟, 不知是由於多年的戰亂還是文革, 許多石像都沒了頭,我們還把身子藏在像後, 就露一腦袋和這些佛像合影, 現在想想還覺好玩, 不過可真是有點褻瀆神靈, 罪過罪過.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 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麵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隻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 河另一側的琵琶峰上,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墓園,稱為白園,這位詩人曾以居士情結與如滿和尚等人結為"香山九老"唱酬於香山寺的堂上林下,晨煙夕藹,會昌六年,終老於河南履道裏,白園在龍門橋東頭,迎門為青穀區,叢竹夾道,荷池送爽,樂天堂、聽伊亭、鬆風亭等。樂天堂內有白居易塑像。園中間為墓體區,有墓塚、24噸重的自然石臥碑、烏頭門、登道、碑樓。我們也就順道一遊.

不一會兒, 天空又下起了雨, 我們到達關林洛陽關是埋葬三國蜀將關羽首級的墓塚,相傳曹孟德就是在此處得關王爺”還我頭來”之夢, 這裏有古柏翠鬆,綠樹蔥蘢. 在雨中遊關林的感覺真不錯, 遊人很少, 那八十二斤的關王大刀就放在那, 也沒人管, 我們分別都舉起大刀留念, 不過真要想用這刀去殺敵還真非得有關王爺的神力不可 關林

關林有一碑,是70餘座碑刻中唯一的一座刻畫碑,此碑上所刻即“關帝詩竹”。它畫中藏詩,原為關公借物寄情,讀來令人回味無窮。碑上有兩竿翠竹拔地而起,雄健挺勁。左方一竿竹子稍向右斜出,清新俊逸的叢叢竹葉,疏密有致,豐麗滴翠。整個畫麵構圖簡練,主題突出。若是細細觀察和品味,你會發現,這些似在臨風搖曳中下垂的簇簇竹葉竟組成了一個個文字,原來是一首五言詩:“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畫的右上端還有兩方刻印,上邊是陰文“關羽之印”,下方為陽刻“漢壽亭侯”。 說的就是《三國演義》中,關王爺在曹營的故事。關爺衷心不改,一心係念著兄長劉備。一天,他思索著給劉備寫封信,可又擔心被曹操發現,於是就畫了這幅竹畫托人捎給劉備,表達了富貴不能淫的品格,這即後人所熟悉的“身在曹營心在漢”之典故的出處。 關帝詩竹畫是清康熙55年(公元1716年)韓宰臨摹的。關羽究竟有無此作,無處考證。據有關資料顯示,清代文人善用竹葉、花、鳥等組字成畫。關帝詩竹很可能是他們附會而成。

出了關林, 又趕去白馬寺, 這廟相傳是佛教傳入我國後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 那門口還真有人養著兩匹白馬讓人拍照留念, 要是自備相機, 騎馬照相才兩毛錢, 我們給了他一塊, 讓我們騎著轉一圈, 您還別說, 這馬還真不錯, 俺下馬後那跨骨都合不上, 好一會兒才緩過來. 也許是因為第一站, 再加剛剛是雨後, 洛陽給俺的感覺真是不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