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羅蘭

記錄所見所聞及心情
正文

明天,如果還有明天

(2017-02-06 04:31:54) 下一個

 

建華,中國重名率最高的雙字名。每千萬人口中,約有8800多人的父母,會不約而同地將這個飽含政治寓意的名字賜予自己的孩子。

 

1986年,一位出身於高考大省山東的“建華”,以泰安市狀元的成績考入北大法律係。不知何故,出生於1967年的建華,卻在日後被外界統一記載為生於1971年。於是,建華上北大的年齡被定格為15歲,“少年天才”一名不脛而走。

 

如同每個衣衫襤褸的北漂逆襲故事,三年後,年少得誌的建華順利擔任了北大校學生會主席。這是一個非常穩妥和可期待的體製內跳板,堪稱人中龍鳳之位。

 

不知何故與一位曆史係的王姓師弟結下仇怨,北京小夥隨後多次發動學生會改選,試圖將山東少年拉下馬,可惜功敗垂成。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裏,每個年輕人都試圖去把握自己的時運機緣。父母均為北大校友的小王眼見改選不成,便在三角地組建了一個新的學生組織,旋即與另外幾位北大學長投身於命運的洪流。而原本熱愛政治,想當高官山東小夥,卻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喧嘩聲中,將自己關進了圖書館埋頭讀書,並自此徹底泯滅了從政的理想。

 

後來,那個春夏,發生了那場風波。多年後,山東小夥成了加拿大籍國際友人,北京小夥那年之後流亡燈塔國。

 

某個時刻,他們也許相遇在太平洋彼岸,相視一笑湎恩仇。

 


 

學業和仕途當然不是大學生活的全部,在建華入學的第二年,北京姑娘吳今以罕見的高分考取了北大生物係。與喜歡讀《毛選》的建華不同,吳今不僅成績好,還會彈鋼琴,更愛好芭蕾舞,是北大校舞蹈隊的主要成員。據傳言,建華是吳今的眾多追求者之一。

 

一個地方來的草根,一個京城的書香門第大家閨秀。山東小夥成為了漂亮的小師妹吳今眾多的追求者之一。

 

然而命運弄人,就在風暴前夜的1989年4月1日,才藝雙全的吳今與同學前往遠郊春遊,卻於第二天失蹤,遺體在三天後被發現,確認為意外死亡。

 

那個時刻,女神香消玉殉、英年早逝,山東小夥的內心,藏著什麽樣的秘密,沒有人知道。

 


 

雖然有過糾結和彷徨,在上街還是呆圖書館之間,山東小夥最終選擇了呆在圖書館,繼續埋頭苦讀。他一直愛讀書,尤其愛讀馬列著作和毛選,在當年自由主義泛濫的北大,特立獨行。

 

曆史的聚光燈選擇了此前活躍在三角地那一畝三分地上的北京小夥,他成為了名動一時的青年領袖。他廋弱的身軀,曾經在燈塔國燈光照耀之下,光芒萬丈。

 

同時,泡在圖書館的建華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與吳今同為1987年入學的信息管理係同學虹文,最終成為了山東漢子的正房太太。並在日後為建華的萬億金融帝國起到了關鍵性支持作用。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財政部科員魏東已經進入中國經濟開發信托投資公司,隨後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代紅馬甲;重慶人唐萬新連續創業失敗後欠下外債180萬,正賭氣準備回去上班。而日後將與他倆並駕齊驅的建華,當時還在中關村附近兜售個人電腦。

 

憑借在北大方正工作的妻子,以及大量的政府訂單,建華在五年時間裏,賺到了十幾億元的“第一桶金”。當他1998年逐漸淡出計算機品牌代理業務時,另一位叫劉強東的江蘇小夥才剛剛在中關村擺出櫃台。

 

1993年,建華借北大招牌成立了北大明天資源科技有限公司,這便是日後名動江湖的“明天係”之始祖。不得不提的是,在1998年時,一位名叫貝誌誠的北大退學青年加入了明天係,隨後出任了廣州明天高軟的法人代表、北大明天高軟的總經理。

 

沒錯,貝誌誠的網名,叫“一毛不拔大師”。

 

貝誌誠的第一次出名,是因為1995年時,利用電子郵件在國際互聯網上為自己的同學朱令求助。朱令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1992年入讀清華化學係,不僅是清華大學民樂隊主力隊員,也是北京市遊泳二級運動員。卻因不明原因,於1994-1995年連續遭遇鉈中毒。該案件於1998年時,被公安部門因“事發兩個月後才報案,證據已經滅失”為由結案。然而由於事發蹊蹺疑點眾多,每年朱令案都會重新引發社會輿論的關注。

 

朱令案後,一毛大師在1995年從北大綴學,也有人說是開除,反正就離開了北大,加入了山東小夥創立的吳今帝國,成為了核心骨幹。當然,憑借在朱令診斷案的一炮而紅,一毛成為了互聯網達人,是中國網推和水軍的祖師爺。

 

一毛大師從2002年開始,不斷地在網上發起輿論,指名道姓地指責朱令的同學孫維就是投毒凶手,其中的很多指控後來被證偽。直至2013年方舟子質疑之後,一毛大師再也沒有公開談論過朱令案。

 

很多人質疑,一毛大師其實是賊喊抓賊,他當年正是因為朱令案才被北大開除的,難道當雷鋒可以構成開除的理由?

 

此外,朱令還有一位親生姐姐,就是上文提到的,1989年死於河北山溝的吳今(姐妹倆分別隨父母姓)。

 

還是說回建華。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間,建華敏銳地抓到了市場上所有的機遇——這其中包括某國有能源公司私有化事項、某證券公司繞過監管上市事項、收購某國字頭保險公司股份事項……建華在資本市場一路斬獲的背後,是相關媒體報道被接連失蹤的蹊蹺。甚至於這麽多年來,和他一起叱吒風雲的資本大佬跳樓的跳樓,坐牢的坐牢,隻有建華一直安然無恙。網上有人說他是“中國X大操盤手之一”,名單中的另幾位要麽早已隱退江湖,要麽還在服刑。2016年,建華被胡潤評為全國排名第32位的富豪,身家差不多是妻子同班同學李彥宏的少一半。

 

不是沒有惶恐,每年花數百萬住在維港邊上的“望北樓”套房,在保鏢叢中生活。卻依然想洗脫身上的異味,於是給北大清華捐贈數億元人民幣;甚至破天荒麵對媒體,大談“優秀的人都在黨政體係內,從政的這批人素質遠遠比經商的要高很多。在從政的領域裏,我們商界的人要進去競爭,隻能是中等偏下的水平。”

 

而人們能記住的卻依然是他那句名言——“每個人都有價碼”。這句話也成為某種經濟轉型期的典型宿命,如沾上血跡的手套般無法洗白。

 

終於,在1986初登北京的30年後,加拿大公民建華被“休假式治療”了。明天係相關股票應聲大跌。事實上,早在另一隻名為徐翔的白手套落地時,有觀察家已經指出“這是一連串金融指控的前兆”。

 

據坊間傳說,“明天係”的典故,出自吳今姓名諧音“無今”之意——如同龔小京之於京東。隻是不知道,早已妻妾成群的建華,是否還會迎來屬於他的明天。

 

扒到這些,是不是很有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