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羅蘭

記錄所見所聞及心情
正文

大陸上青天白日旗唯一沒落下的地方,今生你是否要去看一下?

(2017-01-14 05:47:57) 下一個

你要了解中國的抗日戰爭史,就應該去雲南省騰衝市。"騰衝,那是大陸上唯一能一直懸掛著青天白日旗的地方。

 

騰衝是中國三大地熱區之一,地熱溫度之高、蒸氣之盛、水熱活動之強烈,為國內罕見。境內有各種熱泉88處,其中以熱海為最。而大滾鍋則又是這熱海中最為主要的景點之一。大滾鍋泉成圓形,直徑6.12米,深1.5米,水溫96.6度,不少遊人在這裏煮雞蛋或蒸米飯吃。

 

1944年5月11日,中國(國民黨)遠征軍第20集團軍實施騰衝反攻。全軍於5月11日黃昏強渡怒江,次晨開始仰攻高黎貢山。經過9天血戰,日軍潰退。從高黎項山逃走的日軍與守在騰衝的日軍合編為一個混成聯隊,由148聯隊長藏重康美大佐指揮,死守來鳳山和騰衝城。

 

中國(國軍)遠征軍強攻來鳳山。7月26日,在空軍掩護下,以優勢兵力向來鳳山五個堡壘群同時猛攻,官兵奮勇,攻占了來鳳山。據說戰後來鳳山原來茂盛的森林僅存七棵樹,並且都有彈傷,可見戰鬥之慘烈。8月2日,遠征軍攻城,戰鬥更為艱難,"攻城戰役,尺寸必爭,處處激戰,我敵肉搏,山川震眩,聲動江河,勢如雷電,屍填街巷,血滿城垣"。

 

從1944年5月11日中國(國民黨)遠征軍20集團軍強渡努江,至9月14日攻占騰衝城,曆時127天,曆經大小戰役40餘次,共生俘日軍軍官4名,士兵60名,營妓18名。擊斃敵少將指揮官及藏重康美大佐聯隊長以下軍官100多名,士兵6000餘名。而遠征軍也傷亡軍官1234名,士兵17075名,另有盟軍陣亡將士14人,騰衝民眾隨軍作戰陣亡及赴義死難者6300人。光複騰衝戰役與著名的鬆山戰役一樣,是滇西北戰役中的一部分,它打破了滇西北會戰的僵局,拉開了中國(國軍)抗戰大反攻的序幕。

 

1944年冬,為紀念(國民黨)抗日陣亡將士及死難民眾,由國民黨政府撥款和華僑捐資,騰衝在縣城西南來鳳山北麓的緩坡上建立了烈士墓園。其中有抗日名士、國民黨元老李根源手書的"國殤墓園"和"民族英雄",有蔣介石手書的"碧血千秋"、"河嶽英靈"。在忠烈祠裏,導遊告訴我們,在中國大陸,隻有這裏才是青天白日旗沒有落下的地方。

 

我問導遊:"在文革中也沒落下?"

 

導遊答:"沒有,這裏沒有受到文革的衝擊,因為這裏的百姓永遠記得他們是怎樣被國軍從日本鬼子的鐵蹄下解救出來的。"

 

在中國(國民黨)遠征軍攻克騰衝陣亡將士紀念碑下麵的緩坡上,是一排排代表每一個犧牲將士的小石碑。導遊說這小石碑計有9618座,每個石碑下均葬有陣亡將士的骨灰罐。這時,我看到竟還有一些無名將士的墓碑,碑前被擺上了鮮花。導遊說,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在這裏奉獻鮮花。

 

說話間,我們又看到一個女孩子手捧鮮花走過來。路非迎上去問她來自哪裏?她說她來自攀枝花。路非又問她:"這裏埋葬的有你的親人嗎?"她說:"沒有,但他們都是為國捐軀的,值得我們敬仰。"

 

導遊說,來這裏獻花的很少有親屬,因為這些犧牲的將士都很年輕,最小的也隻有十五、六歲。在攻入騰衝城後,被冷槍擊中而犧牲的李頤少將剛剛結婚,可能還不到三十歲。這些犧牲將士的平均年齡不到二十二歲。

 

我問:"不是說收複騰衝時國軍遠征軍陣亡一萬多人嗎?為什麽這裏隻有九千多?"導遊說:"另外還有,在騰衝賓館那邊就有‘陸軍第54軍198師攻克騰衝陣亡將士紀念塔’,保住了幾千名國軍殉國者的尊嚴和光榮。"

 

在國殤墓園的一側,還有一個烈士碑,導遊告訴我們說那是中共烈士紀念碑。

 

我問導遊:"平日有人去獻花嗎?"

 

導遊說:"沒有。"

 

再問:"為什麽?"

 

導遊說:"這邊是為國捐軀的國軍烈士,那邊是打內戰死的,不一樣。"

 

身後一個遊客接上了腔:"我一直弄不明白,‘抗戰外行,內戰內行’這話是諷刺誰哬?"

 

離開騰衝,我的心潮一直不能平靜,我以為騰衝之行是我許多次旅行之中最受震撼的一次。在國殤墓園,在國軍抗戰博物館,在198師紀念塔,在飛虎隊的雕塑前,我的眼睛一次次地濕潤了。每當我想起國軍將士在這裏為國捐軀之後,他們的後人還要因為他們的國軍身份而蒙受幾十年的不白之冤時,我竟為我和的同時代的人羞愧得無地自容。你們TM的還是人嗎?

 

離開國殤墓園,我的耳邊一直響徹遠征軍反攻的炮聲,我的腦海裏一直閃現著那幾個大字:"銘記曆史,勿忘國恥。"

 

你要了解中國的抗日戰爭史,就應該去雲南省騰衝市。"騰衝,那是大陸上唯一能一直懸掛著青天白日旗的地方。

 

騰衝是中國三大地熱區之一,地熱溫度之高、蒸氣之盛、水熱活動之強烈,為國內罕見。境內有各種熱泉88處,其中以熱海為最。而大滾鍋則又是這熱海中最為主要的景點之一。大滾鍋泉成圓形,直徑6.12米,深1.5米,水溫96.6度,不少遊人在這裏煮雞蛋或蒸米飯吃。

 

1944年5月11日,中國(國民黨)遠征軍第20集團軍實施騰衝反攻。全軍於5月11日黃昏強渡怒江,次晨開始仰攻高黎貢山。經過9天血戰,日軍潰退。從高黎項山逃走的日軍與守在騰衝的日軍合編為一個混成聯隊,由148聯隊長藏重康美大佐指揮,死守來鳳山和騰衝城。

 

中國(國軍)遠征軍強攻來鳳山。7月26日,在空軍掩護下,以優勢兵力向來鳳山五個堡壘群同時猛攻,官兵奮勇,攻占了來鳳山。據說戰後來鳳山原來茂盛的森林僅存七棵樹,並且都有彈傷,可見戰鬥之慘烈。8月2日,遠征軍攻城,戰鬥更為艱難,"攻城戰役,尺寸必爭,處處激戰,我敵肉搏,山川震眩,聲動江河,勢如雷電,屍填街巷,血滿城垣"。

 

從1944年5月11日中國(國民黨)遠征軍20集團軍強渡努江,至9月14日攻占騰衝城,曆時127天,曆經大小戰役40餘次,共生俘日軍軍官4名,士兵60名,營妓18名。擊斃敵少將指揮官及藏重康美大佐聯隊長以下軍官100多名,士兵6000餘名。而遠征軍也傷亡軍官1234名,士兵17075名,另有盟軍陣亡將士14人,騰衝民眾隨軍作戰陣亡及赴義死難者6300人。光複騰衝戰役與著名的鬆山戰役一樣,是滇西北戰役中的一部分,它打破了滇西北會戰的僵局,拉開了中國(國軍)抗戰大反攻的序幕。

 

1944年冬,為紀念(國民黨)抗日陣亡將士及死難民眾,由國民黨政府撥款和華僑捐資,騰衝在縣城西南來鳳山北麓的緩坡上建立了烈士墓園。其中有抗日名士、國民黨元老李根源手書的"國殤墓園"和"民族英雄",有蔣介石手書的"碧血千秋"、"河嶽英靈"。在忠烈祠裏,導遊告訴我們,在中國大陸,隻有這裏才是青天白日旗沒有落下的地方。

 

我問導遊:"在文革中也沒落下?"

 

導遊答:"沒有,這裏沒有受到文革的衝擊,因為這裏的百姓永遠記得他們是怎樣被國軍從日本鬼子的鐵蹄下解救出來的。"

 

在中國(國民黨)遠征軍攻克騰衝陣亡將士紀念碑下麵的緩坡上,是一排排代表每一個犧牲將士的小石碑。導遊說這小石碑計有9618座,每個石碑下均葬有陣亡將士的骨灰罐。這時,我看到竟還有一些無名將士的墓碑,碑前被擺上了鮮花。導遊說,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在這裏奉獻鮮花。

 

說話間,我們又看到一個女孩子手捧鮮花走過來。路非迎上去問她來自哪裏?她說她來自攀枝花。路非又問她:"這裏埋葬的有你的親人嗎?"她說:"沒有,但他們都是為國捐軀的,值得我們敬仰。"

 

導遊說,來這裏獻花的很少有親屬,因為這些犧牲的將士都很年輕,最小的也隻有十五、六歲。在攻入騰衝城後,被冷槍擊中而犧牲的李頤少將剛剛結婚,可能還不到三十歲。這些犧牲將士的平均年齡不到二十二歲。

 

我問:"不是說收複騰衝時國軍遠征軍陣亡一萬多人嗎?為什麽這裏隻有九千多?"導遊說:"另外還有,在騰衝賓館那邊就有‘陸軍第54軍198師攻克騰衝陣亡將士紀念塔’,保住了幾千名國軍殉國者的尊嚴和光榮。"

 

在國殤墓園的一側,還有一個烈士碑,導遊告訴我們說那是中共烈士紀念碑。

 

我問導遊:"平日有人去獻花嗎?"

 

導遊說:"沒有。"

 

再問:"為什麽?"

 

導遊說:"這邊是為國捐軀的國軍烈士,那邊是打內戰死的,不一樣。"

 

身後一個遊客接上了腔:"我一直弄不明白,‘抗戰外行,內戰內行’這話是諷刺誰哬?"

 

離開騰衝,我的心潮一直不能平靜,我以為騰衝之行是我許多次旅行之中最受震撼的一次。在國殤墓園,在國軍抗戰博物館,在198師紀念塔,在飛虎隊的雕塑前,我的眼睛一次次地濕潤了。每當我想起國軍將士在這裏為國捐軀之後,他們的後人還要因為他們的國軍身份而蒙受幾十年的不白之冤時,我竟為我和的同時代的人羞愧得無地自容。你們TM的還是人嗎?

 

離開國殤墓園,我的耳邊一直響徹遠征軍反攻的炮聲,我的腦海裏一直閃現著那幾個大字:"銘記曆史,勿忘國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