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食客與凶年”繼續,見刊《中國報》2020年12月10日C9版

(2021-06-20 07:30:40) 下一個

“食客與凶年”繼續

    《食客與凶年》是中國第一個象征主義詩人李金發1927出版的詩集的名字。詩歌的內容早已模糊,但是書名“食客與凶年”仿佛仍在繼續。聯想到新冠肺炎始發地中國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以及2020年的流年不利,無不叫人一聲歎息:果然是食客與凶年!
    1923年,在法國勤工儉學已4年的李金發,把自己寫的兩部詩稿《微雨》和《食客與凶年》,寄給北京大學教授周作人(魯迅的弟弟),周作人回信稱李金發的詩“國內所無,別開生麵”,並將這兩本詩集推薦給北新書局出版。出版《食客與凶年》時,作者不過是一個年僅27歲的青年詩人。
    1945年3月,李金發出任中華民國駐伊朗大使館一等秘書。新中國成立後,李金發既沒有按指示到台灣去,也沒有回中國大陸,而是去了美國,經辦農場,自食其力,直至1976年,在紐約長島病逝,享年76歲。《紐約時報》登載了《雕塑家、外交官、詩人李金發逝世》的訃告,簡短介紹了李金發的生平。
    因為象征手法過於難懂,李金發的詩被稱為“怪詩”,他自己也被稱為“詩怪”。他怪就怪在,居然能夠“預測”到近百年後,人類因為做了海鮮市場的“食客”,從而遭遇到難以想象的冠病“凶年”。
    食客對於馬來西亞是情有獨鍾的。中國的《三聯生活周刊》曾經采訪“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出生在新加坡的文化名人蔡瀾,問他“去過這麽多城市裏麵,哪個城市的美食是您最喜歡的”,有“食神”美稱的蔡瀾回答說:“我很喜歡吉隆坡的美食。”看得出,我國的美食是出了名的好吃,與美食相伴的當然是食客。雖然還不能夠確定今年的冠病疫情也在我國爆發,是否與食客有關,但是,病從口入則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至於凶年,那就更不用說。2020年對全世界的人來說,都是多災多難的不祥年份。
    在我國,2月23日的“喜來登行動”,讓執政22個月的希盟政府轟然倒塌,盼了60年才換來的政權更迭毀於一旦。從此,人們在擔心疫情的同時,也為國家的前途與命運擔憂。慕尤丁領導的國民聯盟在下議院隻占有微弱優勢,岌岌可危。馬哈迪稱之為“由貪汙及賄賂議員等方式組成的後門政府”,最近又爆出在經濟不景之際更新行政議員官車的課題,使這屆政府的口碑雪上加霜。
    反對黨希望閃電大選,以期東山再起。而慕尤丁則說,一旦冠病疫情結束,就會舉行第15屆全國大選,以便國民聯盟能取得人民的委托執政。意思是說,疫情一日不結束,他就一直當下去。
    問題是疫情何時能結束? 12月8日,中國的抗疫明星張文宏醫生發文表示:“全球疫情在1到2年內不會結束。”除了精準防控外,還應該普遍接種疫苗。而馬來西亞自己能不能研發生產疫苗?鬥士黨尤侖國會議員慕克裏詢及我國是否會著手自己研發疫苗,凱裏表示,目前我國的設備不足以應付疫苗研發。
凱裏的回答,讓人氣短;而MCO期間大馬有266人尋了短見,則讓人痛心疾首。假如我國真的沒能力研發生產疫苗,防控疫情的前景恐怕凶多吉少,意味著全國大選也將遙遙無期。食客與凶年的傳說,怕是還要繼續下去吧?
見刊《中國報》2020年12月10日C9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