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禍兮福所倚,見刊《中國報》2020年4月23日C9版頭條

(2021-06-20 07:14:55) 下一個

禍兮福所倚

    禍兮福所倚,出自中國古代哲學著作《老子》第五十八章,意思是說“禍”使人悲傷,又有可能使人吸取教訓而產生“福”,或許還能夠因禍得福。總之是要從“禍”中看到“福”的希望。在MCO期間,重溫這種禍福相倚的關係,很有現實意義。
    不可否認,冠病來勢洶洶,連學醫出身的“老郎中”敦馬都認為,疫苗未麵世,新冠病毒仍危險,我國不能倉促解除行動管製令。由此可見新冠病毒之禍,真的是殃國禍家,沒有人能夠全身遠禍。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天天恐慌萬狀,日日長嗟短歎。畢竟,壞事也可能轉化為好事。疫情背後有溫情,值得多往好處想。
    遭此瘟疫,國人應該會更加尊重科學特別是醫學,養成良好的衛生健康習慣。
    長期以來,重商主義(Mercantilism)在社會上盛行,對宗教或法師之類的崇拜也是十二萬分。然而,當病毒來襲,科學特別是醫學,才能救命與救民,甚至救國。中國過去醫患關係緊張,醫生經常成為患者家屬攻擊的對象。在這次冠病防控過程中,中國醫生的社會地位得到顯著提高,特別是馳援疫情重災區湖北省的醫生,更是被稱為英雄。中國的鍾南山,我國的諾希山,這兩位“山哥”幾乎成為萬眾追捧的抗疫明星,也能說明問題。如果我們經此一疫,以後能夠更加尊重科學,相信醫學,人人講衛生,個個愛健康,那何嚐不是轉禍為福?
瘟疫肆虐,可謂禍出不測。防控冠病的過程,也是朝野矛盾緩和、國人達成共識的過程,令人從“禍”中看到“福”的希望。
持平而論,這次世界性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事件,對我國的衝擊還不算最嚴重。我國政府及時啟動行動管製。卸任首相馬哈迪還發布視頻表示,任何人都應遵守限製令,沒有人可以享有豁免權。
事實也證明,即便是副衛長群聚用餐,也要公開向國人道歉。理論上,政黨政治的爭論是不可避免的。不過這一次,在野的反對黨,基本上沒有上演“為反對而反對”的政治鬧劇。納吉也就是在臉書上,記錄了幾個現任與卸任官員的口誤之類而已,反對的聲音應者寥寥。被終止SEDA主席職務後,黃家和不過是揶揄了一下國民聯盟政府非常“有效率”罷了。相反,安華拜會慕尤丁,討論人民福祉和國家利益,包括要透明化處理冠病疫情相關的資訊。林吉祥提出“後MCO時代”的“退場大計”……凡此種種,都沒有隔岸觀火或者亂中取勝的直觀表現,沒有太多政治化的攻擊,反而體現出一種有難同當的家國情懷,實在是國利民福。
    在“疫情經濟學”方麵,也能看到“禍兮福所倚”的表現。
    大疫當前,政府推出多個數額不菲的振興經濟配套,協助國內各階層人士度過禍福無常帶來的衝擊。這是大馬版的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隻要得到有效執行,國人避禍就福,國家否極泰來,馬來西亞繼續扮演東南亞“網紅”國家角色,也就指日可待了。
見刊《中國報》2020年4月23日C9版頭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