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知進退,明得失,見刊《中國報》2019年8月15日C11版 頭條

(2021-06-20 07:05:48) 下一個

知進退,明得失

 

知進退,明得失,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漢高祖劉邦的名言。這六個字,理解起來並不困難,就是說,大到治國理政,小到為人處世,都要審時度勢,善於觀察和取舍。不要“一根筋”,死板不開竅,認死理不知變通,一條道跑到黑。

國際紛爭,需要知進退,明得失。今天是8月15日,74年前的這一天,日本天皇裕仁,通過廣播發表《停戰詔書》,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

眾所周知,日本為了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對周邊國家進行過肆無忌憚的侵略。馬來亞也慘遭日寇蹂躪,被日軍殺害、虐待和奴役至死的馬來亞各族人民,有50萬人之多。

日本自恃武力強大,對國際反戰浪潮熟視無睹。1945年7月,蘇聯、美國、英國首腦在波茨坦發表對日最後通牒,敦促日軍放下屠刀。然而日本對《波茨坦公告》置若罔聞、負隅頑抗。最後盟軍於當年8月6日和9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日本天皇才不得不宣布投降。假如日本事先知進退,明得失,果斷接受《波茨坦公告》並向盟軍繳械,也不至於遭到核武器的打擊。

國內的民主政治,也要知進退,明得失。例如,最近的爪夷書法風波,有望在進退與得失之間取得平衡,這才是紛爭各方應有的君子風度。張念群接受媒體專訪時說,不否認爪夷書法風波,已使執政黨或行動黨遭遇一次“信心危機”。她這話意思表明,在得與失之間,強推“爪夷納課”不得人心。林冠英也替張念群叫屈,說火箭部長不知前朝沒諮詢華團,教育部需要補救,並承諾他會在內閣會議中,再次提呈建議,重新檢討此事。行動黨人倪可敏還說,在爪夷文書法課題上,希盟政府誤判了形勢。

這些表態,都與剛開始的強硬態度有所不同,體現了希盟有識之士在執政的進退、得失方麵,聽進了不同的聲音,這將有利於事態良性發展。即便將來沒有完全撤回這一行政命令,也會令執行命令的學校與老師有更多自由施教的可能。

香港“反修例”示威,也屬於中國國內的民主政治問題,亟待各方知進退,明得失,不要動輒武力恫嚇,得理不饒人,在親痛仇快的路上走得太遠。

就個人而言,為人處世,更要當進則進,該退則退。筆者在給亞洲城市大學(AMU)碩士生講授《中國商業文化史》課程時,曾經舉過範蠡的例子。全世界華人供奉的財神爺,原型就是中國古代春秋末期政治家、被後人尊稱為“商聖”的範蠡。

範蠡輔佐越王勾踐,臥薪嚐膽20年,打敗吳王夫差。勾踐成就霸業之後,對範蠡封官加爵。但是範蠡沒有貪權戀棧,而是急流勇退,帶著美女西施,離開越王,四海經商。在伴君如伴虎的朝代,範蠡若不離開,隻怕遲早要為越王所害。

要言之,生而為人,選而為官,都要辨善惡,定行止,識大體,權衡得失,進退有度。

見刊《中國報》2019年8月15日C11版    頭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