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非教無以立國,見刊《中國報》2019年1月31日C15版頭條

(2021-06-20 06:48:03) 下一個

非教無以立國

史上“最佳”副教長張念群最近表示,教育部正研究修訂法令條文,強製家長必須讓適齡兒童上學並完成中小學11年義務教育。希望這樣的政策早日落地生根,畢竟,非新無以為進,非教無以立國。
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沒有教育就無法讓國家強大。堅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強製推進與層次提高,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取向。“幼有所育”是保證全體國民共建共享發展的第一要務。
教育與國家經濟增長之間,有著密切的聯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 OECD)在2015年發布過“全球最大規模基礎教育排名”,排名榜上位居第一的是新加坡,之後是香港。該排名主要依據76個國家的15歲學生在閱讀、算術和科普技能等方麵的測試成績統計而成,這一排名統計主要顯示教育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聯係。排名最高的新加坡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有很高的識字率,表明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作用非常重大。難怪李光耀會說:“教育是確保下一代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元素。”
張部長宣布考慮普及中小學11年義務教育,這無疑值得期許。無獨有偶,中國教育部也在2018年上半年權威發布:2020年在中國全麵普及高中教育。馬中兩國,在延長青少年義務教育或者說教育普及化方麵,何其相似乃爾。
中國目前是9年製義務教育,小學6年,初中3年。所有適齡青少年,必須接受9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免除學費。貧困學生可以“空書包上學”——連書本費都是國家提供的。隨著中國國力增長,《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橫空出世,該計劃表明,到2020年,中國要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適應初中畢業生接受良好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這對小小讀書郎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可以讓更多的青少年接受更好的教育,提高全民教育水平。
非教無以立國。大馬無疑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新政府應該把教育看成是國家振興的重要手段與途徑。延長國人接受義務教育時間固然必要,有教無類,春風化雨,公平對待各源流教育,則更顯創新風範。統考文憑承認一事,糾結了幾十年,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誠如馬華總長魏家祥所指:“人身處在不同的年代,麵對不同的政治,所做的可能與當時情況不盡相同,所以更要強調務實。”我們也許不能指望現實能夠立竿見影改變,但是,史上“最佳”副教長等袞袞諸公,如能務實行事,相信一定能把國家教育帶進新天地。
見刊《中國報》2019年1月31日C15版頭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