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此生無處訪劉郎

(2018-07-25 06:17:16) 下一個

7月13日,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劉曉波病逝。除中國之外的世界媒體,大都報道了這一噩耗,表達了對逝者的哀悼、對中國民主政治的憂思。在中國的非官方傳播渠道,例如微信朋友圈裏,一些關注中國民主政治的人,以藏頭詩、悼亡詩等各種方式,深切緬懷這位“中國的馬拉”。

同樣死於7月13日的馬拉(Jean-Paul Marat ,1743~1793),是法國政治家,醫學博士,法國大革命時期民主派革命家。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馬拉投入戰鬥。他創辦的《人民之友》報,成為支持激進民主措施的喉舌。在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中,他成為巴黎公社的領導人之一,隨後又當選為國民公會代表。1793年 7月13日,馬拉在巴黎寓所被反對派刺殺。馬拉之死震動了整個法國,巴黎人民為馬拉舉行了莊嚴的葬禮。

劉曉波之死,顯然不可能獲得如此的哀榮。甚至很多中國普通老百姓,都不知道劉曉波是何許人也,更不知道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網上有朋友說:“他不是很早就去世了麽?我還讀過他的代表作《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呢!”這不是黑色幽默,這位朋友把劉曉波當成了王小波。王小波是中國當代學者、作家,曾留學美國,20年前因病早逝,王的妻子是著名性學家李銀河,她經常寫文章懷念亡夫,給世人留下較深印象。從中國社會知名度來說,劉曉波還真不如王小波。

同樣是出生在中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劉曉波的知名度,也不如莫言。劉曉波201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中國的官媒極盡挖苦諷刺抨擊打壓掩蓋之能事。而莫言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中國朝野一片歡呼喝彩。老百姓教育自家的小孩,都說:“好好寫作文,將來當莫言!”因為寫作文與讀“文言文”,是中國學童最頭痛的“兩文”。說來頗具諷刺意味,劉曉波與莫言,竟然是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導師教育出來的。1988年,劉曉波從北京師範大學獲得中國第一個文藝學博士,導師叫童慶炳。而莫言則是童老師指導的碩士弟子。一個教授教出兩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童慶炳可謂空前絕後。

盡管劉曉波名聲在外,在國內被禁聲禁言,被投入大牢,但是他的人生經曆依然在中國的百度網上存有詞條。換言之,在網上還是能夠搜索得到關於他的種種“負麵新聞”的。熟悉中國國情的人,都會對這些“負麵新聞”反過來讀,讀出其正麵意義來。

有人說:“如果在印度,他就是聖雄甘地。如果在南非,他就是推翻白人種族主義統治的領袖曼德拉。如果在美國,他就是‘我有一個夢想’的馬丁路德金。而在中國,他卻是一個囚徒。”人們有理由相信,諾貝爾和平獎不會頒錯了人,被顛倒的曆史一定會重新顛倒過來,冤死的靈魂遲早會含笑九泉。隻可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生無處訪劉郎。

見刊《星洲日報》2017年7月17日言路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