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印博弈,首戰失利

(2017-08-28 17:18:54) 下一個

洞朗衝突的後遺症:1)中方作為受害方,不僅沒有得到任何補償,實際上用停建公路換取印方撤軍,開了一個中國過去不曾有過的解決領土爭議的負麵先例;2)與中國有領土爭議的周邊國家會受到印度的鼓勵,有聯合起來對付中國的戰略誘因,而美國也會加以支持並從中牟利;3)“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出現反麵新解:中國在國力增加的表象下,因為19大和金磚會議的召開時間巧合以及軍力部署不夠,反而被迫采取了維護國內大局但有損國家長遠利益的妥協;4)美日表麵呼籲中印雙方克製,和平解決爭端,但同時與印度在印度洋舉行規模空前的聯合海空演習,以中國為假想敵作未來實戰演練,考慮到印度入侵中國的違法事實在先,這實際上是對印度的入侵的默認和公開支持。而俄羅斯則態度曖昧,升級對印度的軍火出口,遏製中國的意圖不喻自明,中國孤立無援。綜上,印度這次入侵,擇機行事,果斷出手,不戰而屈人之兵,為未來贏得戰略主動。反觀中國,6月16日開啟修建洞朗戰備公路,是此次中印邊境衝突的導火線,而這個決策顯然缺乏深思熟慮,未能充分估計到印方的反應以及中方的對應措施,措手不及,無牌可打,陷入困境,顯然,最高決策層在方向、時機、情報等問題上出現了輕敵的重大戰略誤判。洞朗地區事關中巴經濟走廊,是““一路一帶“的出國首站,中國在這個地區已經投下的450億美元。長達2個半月的中印對峙雖然有驚無險地暫告一斷落,但就中國而言,如不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深刻教訓,今後還會在洞朗甚至其他方向重蹈覆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