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頂級米飯大賞

(2019-02-13 10:05:46) 下一個

吃遍各種山珍海味,回過頭才來會發現,原來一碗簡單的米飯,做到極致,卻可勝過世上任何美味。正如《隨園食單》的作者袁枚所說:“飯之味在百味之上,知味遇有好飯,不必用菜。”

黯然銷魂飯

中國最有名的一碗飯,莫過於黯然銷魂飯,這本是周星馳主演電影《食神》 裏邊的一碗普通叉燒飯加荷包蛋的叫法。《食神》裏對星爺所做的黯然銷魂飯有這樣一段評價“雖材料做法極其普通,但因烹飪者用心之真切,讓食客吃地感天動地、蕩氣回腸,百般滋味齊上心頭,宛若初戀再現。”

廣東煲仔飯

煲仔飯是以砂鍋作為作為器皿煮米飯,而廣東稱砂鍋為煲仔,故稱煲仔飯。煲仔飯的傳統品種主要有豆豉排骨飯、臘味飯、滑雞飯、黃鱔飯、田雞飯、鹹魚香肉飯等,正宗的要用絲苗香米,取其堅實細密晶瑩,口感好、滋味濃又易被湯汁浸爛。對於外地人來說,初嚐時刻,多少難免對於這種黏性較低、略顯堅實微硬且氣味獨特的絲苗米稍稍感到不慣,但這許多特性,一旦表現在煲仔飯上,卻分外相得益彰。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廚影美食。晶瑩剔透的米飯,吸取了材料的精華後,滋味並非如之前所想象的、飽含了湯汁的濃鬱鹹重,而是在淡泊的芬芳米香裏,每一入口,都延伸著鮮美。

好吃的煲仔飯有兩個不容忽視的特征,一是跟煲上桌的調味汁,揭開蓋子澆在飯上,有嗞嗞的響聲,此為畫龍點睛之筆,看上去黑又亮,全看調汁師傅的手藝了;另一處是晶瑩剔透的絲苗米被光滑的煲底燒出的一層金黃的鍋巴,與普通鍋巴不同的是不但脆而且滋味深長,實為一煲之精華。

廣東生炒糯米飯

生炒糯米飯是各種糯米飯中最好吃的,但難度係數也最高。之所以叫做生炒糯米飯,是因它的確是用生的糯米直接下鍋炒加調料汁炒製至熟,期間要數度揮動鍋鏟,把糯米飯翻來覆去,既考掌勺人的耐性以及對火候的掌握,也考他的臂力。因此一般酒樓通常隻在早茶或午市供應——如前所述,4點早起泡米,6點開始製作,糯米飯雖賣得不貴,卻因製作耗時,往往限量發售,一天隻賣十幾份。雖然製作不易,但生炒糯米飯的確美味。飯粒肥碩飽滿、香滑彈牙,飯中有肉的濃香,肉裏卻隱隱有股米的清香,兩者融在一起,頓覺甘香可口,亦香亦糯,異於尋常美味。

台山黃鱔飯

要煮出好的黃鱔飯,必須要用台山本地黃鱔和都斛珍香米,本地黃鱔色澤金黃,鱔身光滑,肉質爽韌。而都斛珍香米口感軟韌,與黃鱔是最佳搭檔,尤其以晚造米質量最好。

除了選料講究,烹調中每一個細節都有標準。先將黃鱔放入熱水中慢慢浸熟,以保證黃鱔肉嫩滑。然後將黃鱔放入冰水中過冷,起肉拆骨。接著用薑蔥蒜起鍋,加入調味料翻炒。而煮飯的程序也頗嚴謹,將米洗幹淨,水浸幾小時,這樣煮出的米飯既“軟熟”,又不會爛。然後用砂鍋燒開一鍋水,將浸好的米倒入其中,轉中火將飯煮到“僅僅熟”時,再將黃鱔肉鋪在飯麵……一揭開鍋蓋,飯麵上黃燦燦的黃鱔就讓人食指大動。要想味道更好,可將黃鱔飯再放進鍋裏,徹底攪拌均勻,這樣每一粒米飯都有黃鱔味。

東莞龍舟飯

龍船飯是東莞水鄉的常見食品,其來源是賽龍船。水鄉每年端午都要賽龍船,劃龍船的小夥子要在船上吃飯,船會晃動,夾菜不方便,所以就把菜和飯混到一起,就成了現在的龍船飯。另一方麵劃船的人要吃飽吃好才有力氣,龍船飯裏蝦米、魚丸等水鄉特產是必不可少的,其它的配料不同的地方不盡相同,多是雞蛋、燒鵝、叉燒、蝦米、魷魚、豆角、香菇等,反正以好吃為宜。龍船飯是飯菜合一,一些村莊還會放入珧柱、蠔豉等貴一些的材料。而飯也分粘米飯、糯米飯等,特別指出的是,東莞的龍船飯裏一般是沒有魚的,因為飯菜合一,為防止骨刺,龍船飯裏麵是不放魚的。同時,村人們還會邀請各地朋友來參加,拿出荔枝、香蕉、糖水等招待,來賓越多越覺得光榮。

增城雞飯

廣東增城,這裏有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名的增城絲苗米,製作雞飯更是要用精心挑選的靚米,米粒要細長,無腹白、白心和背白;米色要晶亮透明呈玻璃狀;顆粒要均勻,整齊美觀;油質要鮮明,這才稱得上靚米。而烹調雞飯的秘訣則在於,將增城土雞醃好調味並煮至六七成熟,切塊放到飯麵同蒸,注意了,是放到飯上,而不是飯裏麵。如此一來,讓雞味滲進飯裏,而讓絲苗米特有的飯香和甘甜又滲入雞中,彼此香味交融。待雞塊和米飯分盤上碟,細細研究,碗中一顆顆金黃的絲苗米仿佛如雨後春筍般,個頭尖尖往上衝,十分有趣。吃起來更覺一縷雞香衝喉而來,而且絲苗米特具嚼頭,飯香飄逸,非常惹味。

隆江豬腳飯

有些菜式,是需要用時間來成就美味。譬如隆江豬腳飯,它看似簡單,就是在白飯上加酸菜和鹵豬腳而已,但豬腳要做得如同溫香軟玉一般軟糯香軟,入口肉滑皮酥帶柔韌,卻是頗見功夫。

傳統的隆江豬腳飯,據說豬腳要用本地成年土豬的前後腳,加上普寧黃豆豉油、蔥、辣椒、薑、酒、八角、陳皮等配料加高湯熬製成隆江鹵水,大火燒開後,將豬腳燜至金黃,然後撤掉木炭轉為文火,慢燉半天,邊燉邊將油撈出。食用前,用中火加熱起香,再切塊扣在上好的米飯上。搭配的酸菜酸味足夠,正好化解豬腳的油膩。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吃隆江豬腳要用鐵絲箍住舌頭,不然會把舌頭和豬腳一起吞下。”

陽江鵝乸飯

鵝乸(nǎ)飯以當地的特色鵝種陽江黃鬃鵝為原料製成,在陽江老百姓心目中可算得上是餐桌上的極品了。取黃鬃鵝一隻,去皮與骨,隻取其肉,細切成粒再經過一係列的調味與配料,用猛火爆炒後,再與飯燴焗,最後加上蔥花,任誰見了也會垂涎三尺。

甫揭開煲蓋,混合著濃鬱醬香和肉類鮮香的蒸騰熱氣便撲麵而來。將灑在飯上的蔥花、香菜和鵝乸肉飯拌勻後,油潤蓬鬆的米粒吸飽了鵝油和味料,舀一勺熱飯入口,鵝肉的油潤甘香和米飯的細膩甜香頓時在嘴裏膠著“挑逗”味蕾。鵝乸的原汁隨著蒸汽的熱度可慢慢滲入每一粒飯的縫隙之中,是口口的鮮意,而外焦裏嫩的米飯加上蔥花的提味,是非同凡響的體驗。

陽西蠔飯

每年入冬季節,是吃蠔最佳時節。在國內,江浙是嚐蟹的最佳地,而食蠔則首選南粵。陽西縣有“中國蠔鄉”之稱號,其中程村、溪頭、儒洞、沙扒、織篢等地皆是生蠔產地,尤以程村蠔場出產的蠔最為出名。程村蠔生長快,體型大,肉質淳厚,味道鮮美,以此為原料製作的蠔飯簡直一絕,先將蠔烹煮過再與已經蒸好的米飯混合炒在一起,濃香、爽脆,百吃不厭,被譽為“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東平雞飯

廣東陽江特色美食,由於一些近海作業的漁民經常不能按時上岸吃飯,便捷的雞飯便成了他們解決饑餓的最好辦法。做法是將本地雞煮熟,手工撕成肉條,加瘦肉一起剁碎成末,加入蒜蓉、白酒、花生油等爆炒生香。吃時,把肉放入蒸好的米飯中,再加少許調和油,拌勻即可食用。成品鮮香開胃、口齒留香。蒜蓉和白酒的加入,為雞飯增添了不少香味,站在一丈之外,也能聞到雞肉的香味,吃時加一些小蔥,更讓人“流涎三尺”。

海南文昌雞飯

文昌雞飯,海南人俗稱文昌雞糒,是海南文昌一帶傳統的菜肴之一。文昌市位於海南島的東北部,這裏空氣濕潤,草木繁盛,食料豐富,在此生態環境中繁衍生長的雞,外表亮麗,肉質滑嫩,皮薄骨酥。這樣美味的雞,為海南人吃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半隻文昌雞,一盅腸紅湯,一碗雞油飯。”據文昌縣誌記載,清朝年間,文昌縣內就已經有了文昌雞飯店。文昌雞飯是將雞的所有產物都物盡其用。被處理得幹幹淨淨的整雞,外皮用精鹽細抹之後,再在肚子裏塞入數片生薑,放入幾勺味精下鍋用文火煲熟。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廚影美食。之後,將整雞撈出,切開擺盤。至於湯汁,與炒熟的米一同放入電飯煲中,煮熟後,就成了香噴噴的雞飯。

“雞肉是什麽狀況之下最完美的呢?絕對不能全熟。要骨頭周圍的肉略微桃色,雞的骨髓還是帶著血的,才算合格。……懂得吃海南雞飯的人,最享受是那層皮。皮和肉之間有一層膠汁,最上乘了。飯粒肥胖,一顆顆獨立,包著一層雞油,發出光彩,一見此飯,方能稱上正宗。吃時淋上醬油,單單是白飯,不吃雞肉,已是天下美味,無處覓。”

海南椰子飯

椰子飯,又名椰子船,在海南的文昌等地,食用此種以椰子肉為底的船形小食品,是當地人民祈求幸福的象征,也是宴請貴賓和親朋好友的上等佳品。椰子飯是由海南優質糯米、天然椰肉和椰汁一同蒸熟而成,食用時糯米帶有天然的椰子清香,凡是吃過的都讚不絕口。

海南笠飯

“笠”,海南方言叫做“la,p”,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幹糧。在瓊海、文昌一帶,親人從海外歸來或親友家有蓋新房、起灶等喜事時,要製成一擔或一籮筐“笠”當做賀禮。鄉下民風純樸,主人收到此賀禮後,便挨家挨戶送,以表同喜同賀。

笠是將本地露兜樹樹葉去刺以後,以傳統手法編織成“笠殼”,再將大米放入有蒜末、蝦米爆香過的鍋中翻炒,最後放入笠殼中,密封、水煮,等到露兜樹葉的草本清香和蒜末的油香混入米中,這份帶有濃厚人情味的“米飯”才算大功告成。

苗族五色飯

海南苗族五色飯,俗稱五色飯,又叫青精飯或花米飯,因糯米飯呈黑、紅、黃、紫、白5種顏色而得名。它是壯族、侗族在過清明節和農曆“三月三”歌節時,家家戶戶都蒸煮的一種糯米飯,是壯家用來招待客人祭祀祖先的傳統食品。五色飯皆用獨特植物汗液作為天然色素拌在米中,並放進特製的木蒸籠中蒸成。

五色糯米飯色澤鮮豔、五彩繽紛、晶瑩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潤柔軟、味道鮮美、醇正平和、且有微甘,真是吃起來令人回味無窮。用天然植物染成的五色糯米飯,不僅美觀美味,而且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紅蘭草有生血作用,清代《侶山堂類辯》曰:“紅花色赤多汁,生血行血之品”,“黃花飯”或梔子有清熱涼血等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裏說楓葉“止泄益睡,強筋益氣力,久服輕身長年”,還說用楓葉煮成的青精飯,人食之能“堅筋骨、益腸胃、能行、補髓”。

濟寧甏肉幹飯

甏(bèng)肉幹飯是山東濟寧地區的傳統名吃,也是濟寧所有的小吃中最首屈一指的美食。甏是一種盛放食物的器皿,甏肉顧名思義,就是用甏盛放烹製的肉。據說甏肉最早起源於北宋時期,眾好漢在水泊梁山聚義,因為人數太多,普通炊具做飯量少愈慢,廚房夥計無奈之下用醃鹹菜的大甏充當炊具,把大塊五花肉放在甏中,加老湯,填蔥薑,佐料適中,慢火細燉,逐漸甏內如瑪瑙般微泡四起,肉香撲鼻。大塊肉放入嘴中,閉口間,肉已滑入肚內,爽滑至極,卻不油、不膩,雖不是山珍美味,也沒有精雕細琢,然而卻別有一番豪爽之情,而這也就是甏肉幹飯的雛形。

甏肉幹飯能夠流傳下來,並且成為濟寧的招牌小吃,和它嚴格的選材和耐心的烹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首先甏肉必須是鮮嫩薄膘的五花肉,其次所用主料、配料,都嚴格過秤下鍋,配料還必須分別製作、不能混淆。烹製甏肉時須將肉條、麵筋、剝皮熟雞蛋、蒲菜頭或白筍丁以及調料放在甏內煮熟,米飯在另一甏內蒸熟,再從兩個甏內分別盛取甏肉和米飯。甏肉色澤紅韻,質地柔嫩,肥而不膩,爛而不糜,湯濃味厚,鹹香可口,堪稱一絕。

傣族竹筒飯

雲南的西雙版納是一個遙遠而又美麗的地方,在這裏生存的傣族人世世代代與竹有緣。到了雲南的西雙版納,就不能不嚐嚐那裏傣家人特有的竹筒飯。竹筒飯分為普通竹筒飯和香竹糯米飯兩種。

普通的竹筒飯,大多見於野炊時自烹自食。隻需砍一節新鮮嫩竹,將米放在竹節內加水,然後放在火塘上燒煮燜熟,再剝去燒焦了的外皮,即可取出米飯食用。這種米飯包著一層白色竹瓤,米飯帶有竹子的清香,令人體會一種獨特的山情野趣。

香竹糯米飯,在傣語裏稱為“考瀾”,是用一種具有特殊香味的香竹“埋考瀾”煮製而成。香竹杆細如酒杯,竹節長兩尺有餘,內壁粘有一層具有特殊香味的白色竹瓤。煮製香竹飯要選用當年長成的嫩竹,依節砍下,每段留一竹節。把提前泡軟淘洗好的優質糯米,裝入竹節,略加清水,然後用芭蕉葉塞住竹筒口,置於炭火或烤爐內用微火烘烤,至米飯接近熟時,取出竹節頓上幾下,再繼續烤至米飯熟透即可。食用時,用刀或木錘先輕輕錘打竹節,使米飯與竹子內壁鬆開,剝去竹片便可食用。

鹹肉菜飯

菜飯是中國米飯美食中的經典之作。鹹肉加上蔬菜,讓米飯有著層次豐富的口感。菜飯的核心要義是“菜”。這裏的菜,特指青菜,不同於適宜夏吃、脆爽無比的小白菜,這東西氣溫不夠冷時就不肥厚,吃著也會有澀嘴的青草味。要待到霜打過後,肥美的菜梗基部膨大出微凸的小球時,才能回甘。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廚影美食。上海、蘇州一帶用的一般是矮腳青,葉肥肉厚,口感甜、糯、滑,與鹹肉絕配。還有一種塌棵菜,也可燒菜飯,但味道略帶苦味,燒出來的菜飯別有風味。以地道的肥瘦相宜的鹹肉佐味,當鍋掀開的一刹那,米飯混合的菜肉味滿屋飄香,這樣的菜飯需要三碗起步。第一碗嚐肉味,第二碗品菜香,第三碗嚼透著火的鍋巴,還有什麽比這更能填飽質樸的靈魂?

揚州炒飯

說起炒飯中的極致那就得說說揚州炒飯,隋煬帝巡遊揚州時將“碎金飯”傳入揚州,也就成了有關揚州炒飯最早的記載。據隋代謝楓的《食經》記載,這蛋炒飯選用軟硬適中的米,以蛋炒之,使粒粒米飯裹上蛋液,炒好後如碎金閃爍,故名“碎金飯”,又名“金裹銀”,後經曆代淮揚名廚的不斷創新,成了最具特色的風味名吃——揚州炒飯。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有人說,若沒有這宜貧宜貴的蛋炒飯,揚州的風花雪月怕也會丟了三分的。揚州蛋炒飯簡直就是一門藝術:一要米好,選用上等白秈米或新的白粳米;二要善淘,用手搓擦,使水從籮中淋出,竟成清水,無複米色;三要善用火工,沸水下米,先武火煮至米漲伸腰,改文火使飯逐漸幹湯,再燜至光澤瑩潤,離火後用飯勺打散成顆粒狀,不使粘結;四要相水,燥濕得宜……炒時還要防止焦糊,盛裝上席又用名瓷,有道是“美食又美器”。最終的成品顆顆分明、粒粒鬆散、軟硬有度、色彩調和、光澤飽滿、配料多樣、鮮嫩滑爽、香糯可口。

蘇州禿黃油撈飯

禿黃油是一種古法保存大閘蟹的方式,“禿”在蘇州方言中,意思是“獨”,隻用大閘蟹的蟹黃和蟹膏,調味油封,存蟹防饑。就像獅頭鵝油和黃金鵝油香蔥,千萬別計較它們有多肥腴,世間好吃食,難免高熱量。但熱量高低其實就是密度,隻要適量量,你就能安心享用更美味的一方,禿黃油會回以鮮醇濃香:濃縮了數時的拆功,斂聚成一口精華。一碗綴了芋頭粒的東北珍珠白米飯,確實是鋪墊禿黃油的最純粹方式,米的軟糯白身,被透明蟹膏、金色蟹黃和吸了蟹味的紅油包裹,把集成的鮮,穩穩融入一口口溫軟的主食。

烏米飯

烏米飯唐代即有,江蘇和安徽一帶每逢農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烏飯樹葉煮烏米飯,已成習俗。烏米飯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是采集野生植物烏飯樹的葉子煮湯,用所煮的湯將糯米浸泡半天,然後撈出放入木甑裏蒸熟而成,成品烏黑發亮、有著凝脂般迷人剔透光澤、又散發著自然草頭清香,蘸著白砂糖一起食用,飯的糯香糅合著白糖的甘甜,匯成俗世生活最本真的溫暖。

豬油撈飯

“在窮困的年代中,那碗東西是我們的山珍海味。”蔡瀾在《豬油萬歲論》中如是說。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裏中,一碗雪白的豬油,是記憶中最奢侈的美味。而一碗豬油飯,是對缺乏油水的腸胃最好的安慰。

時至今日,因為“豬油不健康”的理論,豬油開始慢慢退出了我們的餐桌。然而,這並不妨礙它仍然擁有一大群忠實的擁躉。蔡瀾該是一個豬油的狂熱愛好者,他不僅自己愛吃,還在香港開了一間粗菜館,引得許多名人朋友專門跑去吃那一碗“豬油撈飯”。豬油的香味,隻有吃過的人才會懂。

豬油撈飯,看似簡單,實則不然。越是平常菜,食材越是講究:米飯要用好米,豬油要幹淨衛生,醬油最好用頭抽,味道才最為香醇濃鬱;蔥隻要蔥白部分,因為這裏最嫩最香,炒至半熟,拌勻來吃,極其香口。到開始吃時,豬油四四方方,像一塊立體的白玉般,放到熱氣騰騰的白飯中,看它慢慢融化,還沒吃已經醉了七分;然後在米飯中淋入醬油、撒上蔥花,與米飯一起拌勻,吃上一口,其中絕妙滋味,百轉千回,不能言盡。

新疆手抓飯

手抓飯是新疆傳統的菜品,被維吾爾族人民視為上等美食,維吾爾語稱其為“坡羅”。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日子裏,都必備“抓飯”待客。他們的傳統習慣是先請客人們圍坐在炕上,當中鋪上一塊幹淨餐布。隨後主人一手端盆,一手執壺,請客人逐個淋洗淨手,並遞給幹淨毛巾擦幹。待客人們全部洗淨手坐好後,主人端來幾盤“抓飯”,置餐布上(習慣是二至三人一盤),請客人直接用手從盤中抓吃,故取名為“手抓飯”。

上等的抓飯米粒金黃飽滿,每一粒米似乎都飽浸了羊肉的鮮香之氣。抓飯熟後,將胡蘿卜、羊肉和大米拌勻即可食用。羊肉經過炸製之後,消除了膻味,再經過和米飯一起燜製,口感又嫩又軟,味道非常濃鬱。米飯呢,製作過程吸附的羊肉和蔬菜的風味,在口中伴隨著咀嚼過程一波一波不停湧出來。每當客人吃著油亮生輝、香氣四溢、回味無窮的抓飯,總會讚不絕口。

嘉義火雞肉飯

在嘉義,火雞肉飯已深深嵌入嘉義人的靈魂。撕成肉絲的火雞肉鋪在米飯上,淋上特調的鹵汁,簡簡單單地做法,讓食材的味道毫無累贅地呈現出來。再配上酸甜的醃蘿卜,香味從舌尖不斷竄出。

香港油雞飯

新加坡的小販陳翰銘就是憑著這一道“香港油雞飯”摘下了米其林一星,使自己的小店成為世界上最便宜的米其林料理。選用肥瘦適中的嫩草雞,用清湯,慢火細燉,二十分鍾後取出,放置冰水中,晾幹,上色。加入多種香料的特製醬料,一層一層地往雞身上塗製,醬料隨著層層塗刷滲入雞肉中,醬油味與雞肉香味慢慢融合,產生獨特的美味。烤製的每一隻油雞,火候都拿捏得剛剛好。進口的香米飯是配油雞的上品,平凡的米飯中加入熬雞用的清湯與特製的醬油,立馬香氣四溢。

台灣鹵肉飯

說起鹵肉飯,那真是台灣最古早味的國民小吃,是台灣人心中難以割舍的一部分。售價不高,換算成人民幣也就幾塊錢,給人帶來的卻是止不住的滿足,不僅街頭小攤隨處可見,在大飯店裏的菜單也能尋得到。

舒國治先生在《台北小吃劄記》中這麽寫道:“鹵肉飯的肉必須切成小條,肥、瘦、皮皆在那一小條上,澆得白米飯頂,危顫顫抖動方成。切不可用絞肉,絞肉便嚐不到肥肉的晶體,已被絞成油水;也嚐不到瘦肉的彈勁,已被絞成柴渣。”光潔晶瑩的米飯上鋪滿了肉,攪拌一下,讓米飯充分吸飽了香濃的鹵汁,扒拉光一碗,砸吧砸吧嘴還意猶未盡。

▲肉燥飯

而鹵肉飯在台灣南北地區有不同的意義。在台灣北部,鹵肉飯為一種淋上含有煮熟碎豬肉(豬絞肉)及醬油鹵汁的白飯的料理,有時醬汁裏亦會有香菇丁等的成份在內,與焢肉飯不同,而此種作法在台灣南部稱作“肉燥飯”;而所謂的“鹵肉飯”在台灣南部是指有著鹵豬三層肉的焢肉飯。

▲焢肉飯

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