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哥窯的仿製由誰而起?民間又是如何造假?

(2018-02-22 12:53:40) 下一個

哥窯自章氏以後,大致有一時期失傳。林撝《典略》載有哥窯複陶說,謂:明仁宗監國時,複陶哥窯。據此則明代複陶,與原哥窯出品無異。惟諸書所載,元明繼起者,類都不及原品。

 
哥窯青釉弦紋瓶(故宮藏)

匋雅老人所謂:龍泉官窯,代有仿製,坯質泥鬆,物多罅窳。惟元瓷有一特征,即以釉色為主,其釉厚而垂,濃處或起條紋,淺處仍見水浪,且其花紋以印花為主。《陶說》有謂:哥窯在元末新燒,土脈粗燥,色亦不佳。龍泉窯在明初移處州府,青色土堊,漸不及前。《中國陶瓷史》載:處窯為章生所燒龍泉窯之舊,明初移於處州,時為處器,或仍有呼為龍泉窯者。所製之器,雲不甚精。

 
元 哥窯四方倭角小洗(大維德藏)

《古歡室青瓷研究淺說》載:明季瓷器中興,有龍泉窯在琉田,後遷麗水寶定。存坑窯在存坑村,安福窯在安仁,竹口窯在慶元,當正統間,尚有顧仕成者,在劍川自折鄉(琉田)築窯製器,色惡品劣。邑乘亦有:明正統時顧仕成所製者,已不及二章遠甚,化治以後,質粗色惡,難充雅玩矣等記載。匋雅老人亦謂:廠村所謂哥與龍泉,大抵明仿為多。元明間繼起之說,實彬彬可考。(正統以後、化治以前,為西曆1449-1465年。)

 
哥窯五足洗(上博)
 
哥窯碗(故宮)

竹口窯,據邑人沈慶如氏謂:在距大窯四十裏之慶元竹口鎮,現已淹沒不知所在。其器龍慶及鄰近縣屬尚有家藏。按此窯爐、瓶、盂、盆表裏俱厚。釉多白湖,梅子綠與湖綠次之。紋片粗細不一,式樣亦仿宋章氏兄弟。製法,瓶有鯉魚耳瓶、鼇魚耳瓶、雙耳環瓶,約高尺許,可數數觀。爐,則八卦大爐、鼓釘八卦爐、牡丹燒花爐,口徑尺餘。盂,有雕空卍字雙套盂。盎有雕空卍字雙套盎。寺廟祠宇,先時到處可見,近被滬商購買殆盡,完善之品,絕無僅有。

 
哥窯魚耳爐(大維德基金會藏)
 
哥窯青釉貫耳瓶
 
哥窯青瓷高足碗

另外,明代龍南孫坑亦建有民窯,窯今尤存。多仿製二章瓷器,大抵為爐瓶大盤,滬商稱為老孫坑。其價格低而質料粗,釉帶黃色或梅子綠,亦有紋片者。清光宣年間,尚有範祖紹、祖裘昆仲同主孫坑窯,所出仿古亦係老孫坑一流,不堪精妙。

降及現代,民初龍泉人蔡齡於宮頭設立瓷業工場,聘景德鎮技師,出品精美,荷蘭人爭相訂購。及其逝世,改為官商合辦,即一蹶不振,卒至閉歇。惟其出品式樣,力求現代化,與仿古不同。自德傳教士本德宣傳出土貨後,外人競來采購,供不應求,邑人廖獻忠首謀仿古,幾可亂真,是為近代仿古之先河。

 
宋 哥窯膽式瓶(故宮藏)

西鄉寶溪鄉之溪頭,有陳佐漢、李君義等,亦建兩窯,原製日常用品,繼仿大窯古法製器,如爐瓶盆缸盒等,式樣不一,種類繁多。爐,有鬲爐、直筒爐,鼎爐,扁爐,彝爐,穿心爐,鼓釘爐,瓶有龍虎瓶,五德瓶,三管瓶,牡丹瓶,天球瓶,鳳耳瓶。盆有雙魚洗,梅花盆,菊花盆。缸有金魚缸,鼓式缸。盒有光素印泥盒,雲鶴印泥盒,山水印泥盒等。均仿二章破式製之。釉色有粉青、天青、或蔥翠,或點彩,但梅子青、白湖、片文、魚子紋,則不易仿製。尤以胎骨太厚,間有跳釉不勻,更泥土中夾雜黑點,而底腳端燒現紫色,較諸真品,難忘項背。但擇其精者用弗酸浸洗,去其新光,亦可混珠。其巧者,即鑒賞家亦茫然難辨。海上此貨,戰前頗為充斥。

 
清仿 哥窯衝天耳爐
 
哥窯葵口盤
 
清仿 哥窯貫耳瓶
 
清仿 哥窯八卦方瓶



作者:正廣文化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2347e3621ea9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係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