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的科學家為楊振寧抱不平

(2017-06-11 10:48:24) 下一個

關於楊振寧,自從網絡流行以來,有關於他的話題不斷。

主要就是楊振寧在82歲時娶了一個28歲的美女翁帆。楊振寧教授與未婚妻翁帆2004年12月24日結婚登記。

看,我們的楊老和翁帆是多幸福!

翁帆結婚以後,將夫婦二人的存款捐贈給清華近200萬美元。翁帆和楊振寧並沒用去追求豪華生活,他們的家,裝修普通,陳設簡單,與一般平民無異。

僅僅這一點,就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做到的吧?他們的積蓄,沒有給自己換別墅,沒有豪裝,沒有購買法拉利,而是捐獻給了清華!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不能不說,這是需要我們大力讚揚的美德。

而這個事情,隻是我們認識楊振寧和翁帆的開始。

更多的,我想我們應該站在物理學的高度上去解讀我們的楊振寧。

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

1944年,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

1945年,獲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留學;

1957年,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4年,加入美籍,成為美國公民;

從這裏可以看出,楊振寧是首先獲得諾獎,而後才加入的美國國籍。

那麽,楊振寧的物理學,究竟站在什麽高度,達到什麽層次呢?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對比寫出《時間簡史》的英國霍金,楊振寧的水平和理論要甩他幾條街。楊振寧 我們欠您一個深深的道歉 和最崇高的敬禮

在知乎,其中一位理論物理博士是這麽寫的:“這兩天聽Guan Xiwen 老師講Lieb-Liniger model,幾位老師八卦說,李楊二人對楊幾項工作的評價很一致,楊米爾斯規範理論是一流的工作,楊巴克斯特方程是二流的工作,宇稱不守恒是三流的工作...”

但就是這個三流,拿了個諾獎。

左邊是楊振寧,右邊是李政道。諾獎照片。當年他們風華正茂,書生意氣,談笑間,強擼灰飛煙滅

楊-米爾斯規範理論、楊-巴克斯特方程這兩項,業內人士認為,這兩項工作更牛。那他們口中的“三流工作”——宇稱不守恒,是個什麽呢?

那個宇稱不守恒定律,就是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貢獻。

也就是說,在這個物理學博士網友以及他的師友圈認為,楊振寧拿到諾獎的貢獻,隻是個“三流”,要是敞開了給,他能得好幾個諾貝爾獎。

中國科學院科研工作者陳墨曦在知乎說:“楊振寧是有資格拿兩次諾貝爾獎的人, 在科學上的成就不僅拋開了霍金一個身位, 也高於我國物理學家、諾獎另一主角——李振道。”

複旦大學物理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施鬱,在《物理》雜誌(2014年)第1期發表了一篇文章——《物理學之美:楊振寧的13項重要科學貢獻》,詳述了楊振寧的各項貢獻。

楊振寧和米爾斯,他們兩人研究出的楊-米爾斯規範場論,被公認是20世紀傑出的物理學創見。

在這其中,獲諾獎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隻是其中的一項普通貢獻,但對楊—米爾斯規範場論則評價甚高:“1954年,楊—Mills規範場論(即非阿貝爾規範場論)發表。這個當時沒有被物理學界看重的理論,通過後來許多學者於1960 到1970年代引入的自發對稱破缺觀念,發展成今天的標準模型。這被普遍認為是20 世紀後半葉基礎物理學的總成就。”

楊振寧和Mills——這是一個了不得的評價。

丁肇中在楊振寧70歲生日宴會上曾這樣說:提到20世紀的物理學的裏程碑,我們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對論(愛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學(狄拉克),三是規範場(楊振寧)。

這話從鼎鼎大名的丁肇中大牛嘴裏說出來,大家就大致明白了吧。楊振寧70歲是1992年,丁肇中獲諾獎是1976年的事。彼時早已功成名就的丁肇中,在國內物理學界泰鬥級人物,說出這樣的話是令人信服的。

另一個對楊振寧高度評價的人,是中國的兩彈元勳鄧稼先。鄧稼先夫人許鹿希曾在《至今熱血猶殷紅——謹以此文紀念兩彈元勳鄧稼先院士逝世20周年》說道:

“鄧稼先對楊振寧的學術成就給予高度評價,多次講過:楊振寧的‘規範場理論’是可以和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想媲美的,要比他獲得的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恒定律’有更深遠的意義 ”。

把楊振寧跟愛因斯坦、牛頓並列,這評價可能稍微誇張了點,但楊振寧遠遠高於霍金,是目前仍健在的世界物理學家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人,這點是沒有疑問的。

想想鄧稼先搞原子彈、氫彈的獎金,原子彈5元、氫彈5元。再想想現在的娛樂明星,出場費以百萬、千萬計,真是心寒。

自古才子佳人,像楊振寧這樣世界級的物理學泰鬥,翁帆從慢慢接觸到仰慕、愛慕以至產生感情、愛情,實在太正常了!我們應該羨慕和祝賀!

1971年,回中國訪問,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並宴請了楊振寧和他的親屬。宴會持續三個小時,飯後又談話兩小時。

當年我們的總理花五個小時來接待楊振寧,可以說是超級禮遇!再看看現在的鍵盤俠們如何對待我們的國寶,我們在妄自菲薄的同時,不但傷害了一個中華兒女的拳拳報國心,也助長了網絡社會的邪惡風氣。楊振寧 我們欠您一個深深的道歉 和最崇高的敬禮

一個國家的世界級學術泰鬥,因為私生活被罵出翔,遭到和馬蓉一樣的待遇,不能不說,這是我們的罪過,也是我們的悲哀。

因為,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國人的脊梁!

楊振寧,我們欠您一個深深的道歉!再請接收我們最崇高的敬禮!

希望我們的國寶---楊振寧大師健康、快樂的生活著,也感謝翁帆對楊老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

本人人輕言微,本文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網絡上的趨勢,但是我要做,最起碼盡一個中國人的良知。

*諾獎科學家楊振寧為中國做了哪些貢獻?

1、嚴格的來說在新中國的建設過程,楊振寧主要在國外,對新中國的建設沒有與其同一時期的李四光、鄧稼先等科學家的貢獻大;

2、1971年鄧稼先重回中國大陸進行訪問,促進了中美關係的正常化,也是中國關係解凍後首批訪華的華人;

3、1980年代推動成立了南開數學所理論物理研究室、促成了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等獎項的設立、促進了中國在廣泛的科學領域的發展和依據;

4、在海外取得巨大成就,特別是諾貝爾獎。增強了華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清華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學院院士、巴西科學院院士、委內瑞拉科學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長期進行了創造性研究,取得了許多傑出成就,作出了具有裏程碑性的貢獻。20世紀50年代和R.L.米爾斯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麵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辟了量子可積係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等。

楊振寧為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複旦大學拉巨額科研經費,私人推薦1200餘名年輕學者出國培訓。“無償協助建設實驗室幾十座”(葛墨林院士語),以清華名義發表SCI論文幾十篇,“將清華三個物理研究領域提高到世界一流”(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語)”,楊振寧還個人捐獻600萬美金以上給清華大學,用於引進人才。

楊振寧還邀請、安排林家翹、聶華桐、姚期智、張首晟等多位世界頂級科學家到中國工作,其中做到中科院外籍院士的就有7人。楊振寧還一手促成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創建和第四代光源——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試驗裝置的大項目在中國落戶。據李昕,楊振寧還與恢複高考有關,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楊振寧是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創始人,該研究院在理論凝聚態物理、冷原子物理、理論計算機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匯聚眾多國際一流學者。他還是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創辦人,該研究室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據周光召院士:楊振寧為中國至少培養了10個以上的中科院院士和5個大學(副)校長。

他是1971年中美關係鬆動後回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在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人民的互相了解、促進中美建交、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麵,做出了重大貢獻。

1971年上半年,楊振寧參與保釣運動,此外他還以公開信的方式直接參加1971-1991年對台統戰。

1977年,楊振寧創建全美華人協會,1980年創建“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在中國香港和美國籌措資金,策劃和資助了CEEC計劃(中國學者訪問項目),幫助大批中國高端學者到美國著名大學進行深造,歸國者有多位當選兩院院士,其中就包括後來的北京大學校長的陳佳洱,擔任過複旦大學校長的楊福家以及擔任過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的穀超豪、東北師範大學副校長薛康、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昌璞、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蘇剛等人。

1983年,楊振寧創建香港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促成了廣州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募得巨額資金,以及4000多平方米教學樓一棟,資助國內純學術基礎研究項目,獲得國家部省級獎勵幾十項。

楊振寧還在南京大學、蘭州大學、中山大學、海南大學、東莞理工學院等高校學府個人捐資建立“楊振寧獎學金”,幫助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含研究生)完成學業。

中國科學院院士龍以明說,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為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這與楊振寧先生的指導和幫助是分不開的,他親自募款支持並指導應注意的研究發展方向,親自參加該室舉辦的多次國際會議,並資助該室博士生畢業後到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工作一年。今天,楊先生仍十分關心理論物理研究室的發展,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中科院院士葛墨林說,我一直是在陳省身先生的親切關懷和楊振寧先生的直接指導下做事情,從他們二位身上我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數學和物理,更包括做人。楊先生雖已年近九旬,但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我們仍向他報告,得到了他的指點和支持。

清華大學前校長王大中高度讚譽了楊振寧對清華的貢獻:清華物理係有今天的成就,楊教授功不可沒。

清華大學前校長顧秉林對楊振寧作出了高度評價,“楊先生是我國科學工作者的一麵旗幟”。顧秉林透露,他任校長時楊振寧推薦了著名計算機專家姚期智來清華任教,為後來清華引進大量高端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還把在清華的工資都捐了出來,用於引進人才和培養學生。”

清華物理係主任朱邦芬院士:楊振寧回國後,在短時間內將冷原子、凝聚態、統計物理三個研究領域短時間內提高到世界先進水平,幫助清華物理係從根本上改變了麵貌,親自做了很多重要的研究工作,我常收到他發來的電子郵件,發件時間經常是晚上10點多、11點。在清華培養出了多名傑出的青年物理學家,其中好幾位在國際上已經很有名聲。一共發表了近30篇SCI論文,單位都署清華大學,此外還出版了幾本專著。

那就是,楊振寧不是一個簡單的諾貝爾獲得者楊振寧大約有十三項世界級別的成果,是可以和牛頓,愛因斯坦相提並論的,並不是什麽諾貝獲得者而已。

宇恒不守稱放在他的作品是三流的學術。由於建立了標準模型,解釋了宇宙三種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以及62鍾組成宇宙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的活動,與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相容,目前最大統一,完美的理論,也就是21世紀多少科學家,建造對撞機想要超越的理論。即楊米爾斯方程。

你要問楊振寧賣國沒有,理論物理學家,論文公開,怎麽賣國?下麵論文序號:

A)統計力學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變理論)。論文序號: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體問題)。 論文序號: 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楊-Baxter方程)。論文序號: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維δ函數排斥勢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溫度的嚴格解)。論文序號: 69a。

(B)凝聚態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導體磁通量子化的理論解釋)。論文序號: 61c。

B2. 1962 ODLRO(非對角長程序)。論文序號: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受恒)。論文序號: 56h。

C2. 1957 T,C andP (時間反演、電荷共軛和宇稱三種分立對稱性)。論文序號: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實驗的理論探討)。論文序號: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論文序號: 64f。

(D)場論

D1. 1954 Gauge Theory(楊-Mills規範場論)。論文序號: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規範場論的積分形式)。論文序號: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規範場論與纖維叢理論的對應)。論文序號:75c。

因為楊振寧是中美俄三大科學院(在籍)院士,本質上他去哪裏都可以,回國並不是貪什麽好處。

對中國直接的貢獻就是指導,提出意見和戰略使清華凝聚態,冷原子,理論計算機進入了世界前列。

楊振寧與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時,還是中國籍身份,大約7年之後,才加入外籍身份。所以說楊振寧,李政道是(並列)一位的華人。對華人,研究科學方麵自信心提振很大。

對於人品。楊振寧得了諾貝爾獎後,鼓勵在台灣的嶽母曹秀清設法取道美國轉往祖國大陸。[18]在他的安排下,曹秀清從美國飛往日內瓦,由中國外交部的同誌親自接機,安排休息數日後,轉機飛往北京定居。

1971年回國訪問是華人訪問第一人。他在保釣學生中發表題為《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印象》的演講,轟動異常。他和曆史學家何炳棣、數學家陳省身都堅決支持保釣運動,被稱之為運動的精神導師。當年台灣赴美留學生寫的回憶錄,談到楊振寧在保釣運動中的影響力,征服了許多台灣學生。統計數字表明,當時的台灣留美學生竟然多數表示自己學成後要到中國大陸工作定居

1971年10月29日,楊振寧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舉行的“歸還衝繩協定”聽證會上作證。他從曆史、地理和現實的角度全麵講述了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事實,為維護中國領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貢獻

其次的貢獻是在於學術交流,由於學術地位,在美國,歐洲,東南亞,日本講學。從楊振寧那裏得到中國的信息,對當地華僑華裔,華人學者回流中國,以及外國人結成與中國友好關係功勞都很大。

其次也是學術,教學活動。

198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物理係榮譽講座教授。

1983年,楊振寧在香港發起創立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基金會從成立到2007年結束的24年中,資助金額累計達2000多萬元港幣,資助基礎研究項目數百個,使一批中青年學者脫穎而出,同時還為中山大學建成一座研究大樓。香港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是在香港立法注冊的非謀利性機構,它的發起人是楊振寧。

1983年12月28日,楊振寧向鄧小平建議:“國外認為,搞軟件15—18歲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設立了計算機軟件專業。

1985年,楊振寧倡議建立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設立該獎是為了鼓勵中國青少年的創造性思維和培養動手能力,楊振寧促成了“吳健雄物理獎”、“陳省身數學獎”等多個獎項。1986年倡導興辦了“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鼓勵青少年勤於思考,為國家發明有經濟效益的新產品。

1986年,應邀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同年,楊振寧應美籍華裔數學大師陳省身之邀,在南開大學數學所建立理論物理研究室。研究室建立後,本著“立足南開,麵向全國,放眼世界”的開放精神,開展了一係列研究工作,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1993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同年,楊振寧被聘為東莞理工學院名譽校長。[43]2007年2月在該校捐資獎學金,至2014年共有128人獲獎。

1994年,楊振寧擔任顧問、執行委員的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在香港創立,目的是推動中國的科技研究工作,獎勵在科技領域有成就的學者。

1994年,榮獲美國費城富蘭克林學院頒發之波維爾(Bower)獎。

1994年,與首位華人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創立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

1997年,清華大學為加快理科發展,時任校長王大中與楊振寧教授反複磋商後,決定根據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經驗,成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將它建成一個高水平的純學術性單位(2009年更名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該研究院已在理論凝聚態物理、冷原子物理、理論計算機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匯聚了姚期智等國際一流學者。

1997年12月,楊振寧、丁肇中發起的清華北美教育基金會,享有免除美國聯邦所得稅待遇。其成立的目的為:擴大清華大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特別是促進清華與美國教育,實現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

1999年5月,楊振寧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將理論物理研究所命名為“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同年被該校授予一等榮譽博士學位;同年,楊振寧決定將其大量文章、信劄、手稿及獎章慷慨捐贈予香港中文大學,當中包括著名的諾貝爾獎章,設於港中大校園的楊振寧學術資料館因而成立。

1999年5月,在楊振寧等人發起和倡議下,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注冊登記。

2000年3月16日,他建議在名校設立美國問題研究所,在美國著名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以增進美國知識界對中國的了解。

2000年10月29日,在南京大學進行學術訪問的楊振寧,欣然捐資在該校設立“楊振寧獎學金”,以獎勵具有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尤其是家境貧寒的優秀本科生,獎學金基金總額為50萬元。楊振寧表示以後他還會繼續追加。

同年,楊振寧在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了“楊振寧獎學金”,表揚研究及學術成績優秀的中大同學,直到2012年為止,已有二百零九名本科生及十五名研究生獲得該獎學金

2004年3月25日,楊振寧批評港獨政客李柱銘前不久到美國參議院“作證”的行為既不應該也不明智。

2004年4月21日,清華大學設立“楊振寧講座基金”,用於聘請國際著名教授及傑出年輕學者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潛心從事科學研究。

2004年7月17日,楊振寧在北京大學,向1200多名赴京參加“全國台聯2004年台胞青年夏令營”的台灣學子演講。

2004年9月13日,81歲的楊振寧在清華大學開始為本科生講授普通物理。他說:“現在很多教授不願意給本科生上課,但我覺得,給本科生上課很重要。我也希望我能夠帶動更多的人。”他說:“每一次課前。我要花兩個小時認真備課。我要了解學生的進度。”

2004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學特聘教授。

2004年11月12日,楊振寧在山東大學演講時強調,中國隻有一個,“合則盛,分則衰”。楊振寧向山大學子們深情回憶了1997年7月1日,當他在港親眼見證香港回歸那一偉大曆史時刻的激動心情,並稱這是父輩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一天,因為“中華民族真正站起來了!”他也指出了中國目前存在的諸多巨大問題,但他表示,“這些問題並不比在過去100年間中華民族所經曆的巨大問題更為嚴重,既然100年前我們能夠將問題解決,那麽今天的中國,憑借內在的韌性,依然可以克服困難。”

2005年4月2日,楊振寧在海南大學捐資設立“楊振寧特困優秀生獎學金”,用於資助海南大學每年20名品學兼優特困生順利完成學業。楊振寧2004年11月來海南參加中國科協學術年會開幕式時,表示自己有幫扶海南省高校貧困生的願望。以楊振寧名字命名的獎學金為每人1000元人民幣。

2005年5月,楊振寧奔赴香港為清華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籌款。據悉,近一年來,楊教授已經完成籌款1000萬美元。

2007年5月20日,香港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將其所屬的一切資產無償贈送給中山大學。該基金會的發起人楊振寧教授出席了資產贈送移交儀式,其主要內容為:現金人民幣1100多萬元,港幣約36萬元,麵積約4000平方米的研究大樓及其中的所有設備等。

1981年,楊振寧在蘭州大學講課

1986年,楊振寧創建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室,本著“立足南開,麵向全國,放眼世界”的開放精神,開展了一係列研究工作。楊振寧創建後親自指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數學物理及其在物理中的應用,包括量子可積係統,楊—Mills場,楊—Baxter係統,量子群,關聯體係的代數結構,Yangian,紐結理論等。

楊振寧創建的理論物理研究室,已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培養的博士中,有人當選院士,有人成為大學副校長,有人拿到海外名校終身教職。用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墨林的話形容,研究室如今算略有成就。

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