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過去人們如何洗澡

(2017-02-20 06:06:52) 下一個

沐浴,就是今日通常所說的洗澡,包括頭、身、手、腳的洗浴。然而古人卻分得極細,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有雲:“沐,濯發也。浴,灑身也。洗,灑足也。澡,灑手也。”所謂“濯”、“灑”就是洗的意思。據此看來,古代的沐浴與今日的洗澡的意義並不完全吻合,而隻有把許慎對“沐”、“浴”、“洗”、“澡”的解釋結合起來,才能是我們所說的真正意義上的洗澡。

最初,人們沐浴隻能到河裏洗。在洗滌的過程中,他們發現有些泥土抹在手或身上,再用清水洗去,比原來還幹淨。於是泥土成為最早的清潔劑,當手沾油脂時,用泥土揉搓,再用水清洗,油汙很容易去掉。直到現在,我們也會用搓泥土的方式來去除汽油、柴油、動物的油汙。

古代人洗澡

古代人洗澡

但是泥土畢竟不能洗滌麵部和細嫩部,於是人們從一些顏色發暗紅潭水裏熬製出結晶體狀物質,可以洗去衣物和發際間的汙垢。這就是原始的“堿”。堿有很強的去汙能力,用於洗滌已經很悠遠。即使現代人,各種皂類也有堿的成分。

從文字記載看,秦漢時期,人們就用皂角來洗衣物和頭發了,到隋唐已形成慣例。皂角是皂莢樹的果實。在使用前要將整個的莢果砸碎,弄成粉末狀或泡在水中。

因為皂角是天然植物,對人體無毒副作用,所以可以洗滌頭發等細部。據說使用皂角水洗滌的頭發,幹淨烏亮,略帶芳香味,洗滌的衣物顏色不褪,因此很受百姓喜歡。

洗澡

洗澡

而在過去,豬是人類家飼並食用的主要動物,因為豬的胰髒有很強的去汙力,還能潤滑皮膚,所以人們在豬的胰髒中加堿,緩解堿的刺激力,再添加一些香料,使其在使用時有香味,百姓把這樣製造出的皂叫做“豬胰子”,並做出各種形狀,成為了盛極一時的護膚品。

唐朝的胰子兼有凍瘡膏的作用,高檔一點的稱為“麵藥”和“口脂”,用來塗臉和嘴。宮中在冬天會發給官員。杜甫《臘日》中有“口脂麵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西周時期,沐浴禮儀逐漸形成定製。由於沐浴已經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麵麵,人們也對沐浴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僅把沐浴單純地看做潔身淨體、潤膚養身。祭祖前要沐浴淨身,表示內心潔淨虔誠。

沐浴與人們生活的行為規範密切聯係在一起,《禮記》中有記載:“男女夙與,沐浴衣服,具視朔食。”每日早起,要沐浴更衣。對於夫妻而言,“不敢共湢浴”,妻子不能和丈夫共用一個浴室。家庭中也有尊老禮節,晚輩要五天燒一次溫水為父母洗一次澡,三天燒一次溫水為父母洗一次頭。這期間,如果父母的臉髒了,要燒淘米水為父母洗淨,腳髒了,則用溫水洗淨。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養成了沐浴的習慣,甚至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也對“沐浴”有所記載。沐,字形像雙手捧起水盆中的水做洗發狀,意為沐,是“洗發”之意。而浴,字形像人置身於器皿中,並在人的兩邊加沙鍋內水滴,會意為浴,是“洗澡”的意思。而用來沐浴的器皿,有青銅器鑒,《說文解字》中對此的解釋是:“鑒,大盆也”,在銅鏡尚未問世前,古人常以鑒盛水照容貌。

另外《紅樓夢》中芳官洗頭一回中也對古人洗頭做了記載:

洗澡圖片

洗澡圖片

襲人忙打發人去說:“少亂嚷!瞅著老太太不在家,一個個連句安靜話也都不說了!”睛雯因說道:“這是芳官不省事,不知狂的什麽。也不過是會兩出戲,倒像殺了賊王,擒過反叛來的!”襲人道:"“一個巴掌拍不響”,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惡些。”寶玉道:“怨不得芳官!自古說“物不平則鳴”,他失親少眷的在這裏,沒人照看,賺了他的錢,又作踐他,如何怪得?”又向襲人說:“他到底一月多少錢?以後不如你收過來照管他,豈不省事些?”襲人道:“我要照看他,那裏不照看了?又要他那幾個錢才照看他?沒的招人家罵去。”說著,便起身至那屋裏,取了一瓶“花露油、雞蛋、香皂、頭繩”之類,叫了一個婆子來,“送給芳官去,叫他另要水自己洗罷,別吵了。”


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幸福劇團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哈,有意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