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耿寶昌:我在故宮鑒寶60年

(2016-05-31 08:50:53) 下一個

 

“我說應當把兩隻眼睛比作X光”

 

2009年9月15日呂成龍(左一)與師傅耿寶昌先生在故宮博物院陶瓷庫房研究明末清初景德鎮青花瓷器。(呂成龍提供/圖)

故宮曾定下四位不退休的老專家。除了耿寶昌,單士元、徐邦達、馮先銘等三位都已故去。

單士元以清史和金石學見長,從17歲開始在故宮工作——比故宮博物院建院還早將近一年,直到92歲去世。徐邦達人稱“徐半尺”:鑒畫時不用看整幅,畫軸展開半尺已知真偽。馮先銘用考古學方法調查古窯址,曾被稱作“中國古陶瓷研究第一知名學者”。

耿寶昌亦專工陶瓷,但更偏重實踐,故宮三十五六萬件陶瓷藏品,他幾乎件件過目。

“我說應當把兩隻眼睛比作X光”

1936年,14歲的耿寶昌和同鄉一起來到北京。耿寶昌是河北辛集人,剛念完小學,有些同學已經當了幾年“小女婿”。到北京後,他先做了一份不喜歡的工作,七八月間進入孫瀛洲的文物商店敦華齋學徒。這改變了他的一生。

孫瀛洲也來自農村,白手起家,1920年創立敦華齋,業務多元,珠寶翠玉、金石、書畫、文玩都做,逐漸發展到全國。

試工期通常三年,中間不能回家,“任何事情都要做”。孫瀛洲對學徒要求嚴格,常講:“人一定要把兩隻眼睛搞準,別把兩隻眼睛搞窮。”他時常給大家發紙條,考鑒定,“考試不及格,該走的就走”;又強調立論準確,認定的就是認定的,“三問不更色”。

“我說應當把兩隻眼睛比作X光,皮裏肉外都要知道,把它一眼認定。”今後帶徒弟時,耿寶昌把老師的這套規矩發揮光大。

當時,人們往往把明代器物誤認為清代的。比如明代有名的永樂、宣德青花瓷器,卻被標為雍正。一摞一摞的“雍正款”,天天有人打電話給孫瀛洲推銷,十一二塊錢,比其他盤子貴兩塊錢。

1945年,耿寶昌和幾個師兄弟離開敦華齋。堂兄等人開了個店鋪振華齋,耿寶昌擔任經理。

1956年,因“公私合營”,敦華齋、振華齋都歇了業。一時間,文物事業蕭條。孫瀛洲受聘於故宮博物院,專門從事古陶瓷的研究和鑒定。耿寶昌則轉行去折紙盒子。

那時,故宮博物院時任院長吳仲超希望整頓業務,麵向全社會招攬人才。經孫瀛洲、徐邦達等前輩推薦,耿寶昌也進入故宮工作。

就從這一年開始,孫瀛洲花了十年工夫,陸續把自己多年收藏的3000多件文物捐給故宮博物院。早在抗美援朝期間,他就挑選了十幾件比較高級、能換錢的的藏品,在中山公園義賣。

耿寶昌初進故宮,百廢待興,大批文物等待清點。他先進入修整組,即現在的科技部工作。大量從各地搜集來的文物需要修複,粘的粘、補的補。

不到一年,1957年“反右”期間,耿寶昌被調去保管部。保管部分組細致,包括銅器組、書畫組、陶瓷組、工藝組等許多部分。他起初在工藝組供職,不到半年轉去陶瓷組,直到現在。

2013年故宮博物院為紀念耿寶昌先生的師傅孫瀛洲先生誕辰120周年,特在景仁宮舉辦了“孫瀛洲捐獻文物精品展”。2013年9月11日呂成龍與91歲的耿寶昌師傅在展室內的孫瀛洲先生像前。(呂成龍提供/圖)

認定“一級品”,全國報上來100多萬件

複員軍人們到各宮殿清理、打掃,那裏很多年沒被動過,塵土飛揚。工作人員要為物件建庫,分門別類歸置。登記造冊的工作,耿寶昌日複一日做了好幾年,物件過於破爛的,就直接送進了修複廠。

1958年“大躍進”時期,每個工作組都有指標。陶瓷藏品三十五六萬件,每人每天得整理250件左右。

在故宮,官窯還是哥窯,往往會定錯。官窯、哥窯主要產於兩宋,所指尚有爭議。前者一般是產自國都附近窯場的禦用瓷器,後者則指龍泉窯場的產品。受曆史條件所限,先輩們定級時可能並不嚴格,有時隻是憑個人愛好。

文物很多,遇上認定不準,大家會一起討論。“這東西當初說是宋代的,你今天說是明代的,那時間差距太大了,價位也不同。”耿寶昌回憶。

故宮文物於1930年代南遷以後,至今還沒有全部回去。北京的故宮目前存放35萬件陶瓷類文物,已經通過整理,分了一、二、三級,三級的都裝了箱子。1950年代,老一輩的師傅們又選出了1100多件一級品,後來再未認定。

計 劃經濟時代,一級品被用來創匯。“那時候沒別的東西,就靠工藝品出去換錢,所以就組織了鑒定組,沒有準話,說哪個行、哪個不行,隻要是好的就留下,不許 賣。”耿寶昌記得,當時有外國公司訂貨,北京市就組織鑒定組,鑒定完了把東西收藏送庫,有的就不許賣。不過,當時標準不如現在嚴格和明晰,要根據個人業務 水平來取舍文物。

後來,國家的文物商店出了一項出口標準:1795年(乾嘉年間)及其以後的文物,才可以出售。不過這個標準也有彈性——以瓷器為例,一般民窯的東西才能出口,官窯隻準在國內流通;個別有紀念意義、特殊意義的文物,即便符合標準,也不準出口。

1980年代初,國家文物局開始組織全國館藏一級文物建檔備案。耿寶昌與同事們討論,要在全國文博係統開展一次一級文物鑒定。向國家文物局提議好多年後,鑒定於1991年展開,各地一下子報上來100多萬件。

“一認定,實際沒有那麽多。同誌們水平不一樣,有的地方把不夠年代的也當做一級品。”耿寶昌回憶道。複鑒確認一級文物時,他擔任了陶瓷組的首席鑒定委員。

文物數量巨大,鑒定工作經年累月。截至2010年年底,全國5207個各類文物機構中,藏品總量有2800多萬件(套)。其中,一級文物才67209件(套),隻占到0.24%。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