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王世襄母親:一代才女金陶陶

(2016-04-03 23:06:21) 下一個

金章,字陶陶,王世襄母親,乃畫壇巾幗不讓須眉的一代才女。

王世襄先生曾講述過一則母親的童年趣事——

幼年時,陶陶與二姐怡怡及兄長們在南潯“承德堂”家塾裏學習書法和“四書五經”等課程。一天,其父金燾(字辰三,號沁園)前來看望教書先生,臨走時關照老師說:“男孩子讀書寫字,請務必嚴加管教;女孩子則不必太認真,學好也無大用,早晚出嫁。”

陶陶兩姐妹聽後甚為不平,認為父親不應該如此重男輕女。從此,兩姐妹臨池倍加努力,立誌把字寫好。後來,她倆果然練就了一手好字,除了金城之外,其他的兄弟都不如她們,以至於金桐的墓誌銘也是由孫女金章一手抄錄的。

直到現在,我們還能從金章遺留下來的書畫作品中看到她那工整漂亮的小楷,完全是晉唐風韻,不讓須眉。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金章不甘人後的性格。

王世襄母親:一代才女金陶陶

金章書法 寫經軸

或 許是金章的刻苦努力改變了父親的觀念,金燾後來反而著力培養這個女兒。1898年,金章被父親送入上海著名的貴族學校——中西女塾就讀。中西女塾創辦於 1890年,是一所專為“中華有力之家而設”的美國教會學校。學校教學都用英語,甚至連中國的曆史、地理課本也是從美國運來的,所以學費昂貴也在情理之 中。宋慶齡、宋美齡姐妹就曾就讀於這所學校,她們都是金章的學妹。

金燾安排陶陶去上海的洋學堂讀書,其實另有目的。在女兒熟悉了西方文化背 景、風俗習慣,並初步掌握了英語之後,又將其送出國門,留學深造。1902年,19歲的金章隨長兄金城、二兄金紹堂(字仲廉,號東溪)、三弟金紹基(字叔 初,號南金)一起遠赴英國留學, 習西洋美術。在那個男子還梳著辮子,女子還裹著小腳的年代,金氏兄妹集體留洋,可算得上是開風氣之先了。

20 世紀初,留洋求學之人實屬鳳毛麟角,而赴英專習西洋美術的女生更是極其罕見。金章之所以赴英學習美術,除了得益於其洋化而殷實的家庭背景之外,還應該與其 個人的興趣愛好有關。據金氏後人回憶,金章當時進的是倫敦著名的英王書院(King’s College),平日裏住在老師勃資深家中,雖是自費性質的遊學,但在求學的三年中卻也學了不少“奇淫技巧”的西洋之學,增長了見識。1905年歸國 後,研習國畫更專。

1909年,金章遠嫁北京,適閩縣王繼曾(字述勤)。王家是累世為官的書香門第,王繼曾畢業於南洋公學,1902年隨中 國駐法公使孫寶崎赴法進修,自此開始外交生涯。回國後,一度擔任軍機大臣張之洞的秘書,1909年改任留法學生監督。因此,婚後不久,金章即隨夫君同赴法 國就任,再度出洋。居法期間,金章得盡覽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名畫,並十分注意觀察西方文物,獲益良多。閑暇時則吟詩作畫,十分風雅。

王世襄母親:一代才女金陶陶

金章1910年在法國留影

兩 度留洋的經曆,拓展了金章的眼界,對她畫藝的精進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金城說她“自遊學歐洲,遍觀彼邦文物後,畫益進……視古人竟不多讓。”以她創作 於1915年的《金魚》團扇為例,以朱砂與淡墨寫魚,細勾金鱗,意態生動,明暗分明,注重光影效果的表現,似乎是受了西畫的影響。

王世襄母親:一代才女金陶陶

金章 金魚圖團扇

1920 年,金城在北京組織成立中國畫學研究會,一時入會者頗眾。而魚藻非金城所長,乃請三妹陶陶擔任畫魚指導。自此,金章開始成為教授國畫的“評議”(老師), 擔負起了教書育人的職責。中國畫學研究會是民國時期北方最大的美術團體之一,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國畫人才。而“評議”乃畫會中地位最高者,要求具有較高資 曆。他們定期聚會時一麵切磋交流,一麵輔導畫會中的“研究員”(學生)習畫。

金章的侄子兼學生、台灣著名畫家金勤伯曾回憶說:“姑母當時以 花鳥聞名華北,每星期五、六,我總是興致盎然地跑去找她,一方麵為她磨墨,一方麵跟著畫呀畫的。姑母對我很嚴格,鼓勵、督促自不在話下。她以科學的分析方 法,教給我許多作畫技巧,不僅隻宋元繪畫,像唐朝李思訓、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的勾描、青綠填彩等,亦一一為我解釋、示範,使我獲益匪淺。”

後來由於“會中閨秀,每以金魚畫法見詢,亟望有畫訣之作,以便居家自習”,金城亦恐僅憑口授,不易記憶,故有撰述成書之請。因此,金章乃摒棄俗務,盡兩月之功,寫成了《濠梁知樂集》一書。書名典出《莊子•秋水篇》,分為譜錄、史傳、作法、題詠等四卷。

其中作法一卷,心得尤多,實乃金章一生畫魚經驗之總結,正如金城所言:“信非深知濠梁之樂者不能道!”在我國藝術史上,向無論畫魚技巧之書,《濠梁知樂集》可稱得上是填補空白的開山之作。著名學者黃苗子說它是“畫苑中獨辟蹊徑之作”,可見其價值所在。

金章一生愛魚,無論是在南潯的“可讀廬”,還是北京的“芳嘉園”,都蓄養大量金魚。

她 畫得最多的是魚,令她揚名藝壇的也是魚。金章所繪金魚,體積感較強,渲染層次豐富,形態生動自然。在少數作品中更是特別強調留出亮部的光位,與西畫的表現 手法有異曲同功之妙。但在技法上,卻仍是以中國傳統的工筆勾勒及沒骨手法為基礎,以色為主,輔以淡墨,表現嚴謹細膩,形象天真可愛,與後來的“金魚大王” 汪亞塵的那種印象主義的粗放形象截然不同。

王世襄母親:一代才女金陶陶

金章 金魚軸(下有王世襄題跋)

王世襄母親:一代才女金陶陶

金章金魚百影(局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王世襄母親:一代才女金陶陶

金章 魚戲圖

事實上,除了魚藻之外,金章的花鳥亦有相當功力。行家評論道:“世間但知金陶陶以畫金魚得波漣靈動之趣,實則其花卉翎毛亦楚楚有致,皆有宋元遺意。”金章現存的作品中,大約有一半是花鳥畫作,有寫生,也有臨摹。無論是菊之勾染,還是雀之描摹,皆可追新羅(清代華嵒)神韻。

王世襄母親:一代才女金陶陶

金章 楊柳群燕圖軸

王世襄母親:一代才女金陶陶

金章 秋圃圖軸

金章後來患了高血壓,一度影響她作畫,而且病情時常反複。王世襄曾雲:“先慈四十五歲後,潛心內典,自謂恐墜魚趣,乃後不複執筆。”

又據《湖社月刊》記載:“金陶陶女士近日血壓降低,故又能作畫矣。”由此可知,她並未完全停止作畫,而隻是不再畫魚而已。

對 於母親的病,王世襄認為和生活緊促有關。他回憶說:“我父親沒有在國民黨政府工作過,後來首都遷到南京,有兩所出租房租不出去,生活很緊促。過去買的一些 宋元瓷器和明青花都賣了,借以生活。母親也從此得了高血壓,和生活緊張有關,五十多歲就去世了,不然的話,還可以多活幾年,多畫些畫。”

1939年春,金章在北京病逝,享年56歲。

王世襄母親:一代才女金陶陶

金章、金北樓、俞滌煩合作魚石桃花軸

金章小傳:

金 章,字陶陶,號陶陶女史,別號紫君,浙江湖州南潯人。清光緒十年(1884年),金章出生在一個富裕的絲商家庭。她自幼從長兄金城(民初著名畫家,字拱 北,號北樓)習畫,花鳥之外,尤擅魚藻,又工詩詞,精楷書,兩度出國,通英、法兩國語言文字,故一時有才女之譽。她的畫作清秀靈動,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法 國巴黎東方美術館等國內外大型博物館、美術館收藏,有《濠梁知樂集》《金陶陶女士畫冊》《金魚百影圖卷》等傳世,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女畫家。

原文全文載於《收藏》雜誌2016年第4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