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古人春運多恐怖?

(2016-02-03 12:08:12) 下一個

古人春運多恐怖?

作者:我方團隊成員張嶔

有一句調侃,現今早已深入人心:每年中國十億老百姓春節前夕集體製作的一部震撼大片,正是春運。

春運的震撼,想必大多數的朋友,都是深有體會,從排票的艱辛,咬牙加價買黃牛票的肉痛,再到擁擠的候車大廳,人流洶湧的站台,塞得滿當當的列車。甚至擁堵的高速,誤點的飛機。千家萬戶,說起這場每年如約而至的大戲,不知會有多少悲欣交集的唏噓。

所有的顛沛艱辛,隻為了傳統而溫情的心願:過年回家。

既然是傳統,那這件艱難的事,放在古代社會,又是一出怎樣的光景?

大多數朋友對於古人過年回家的印象,多半來自民間戲曲甚至影視劇。

在那些講究美滿的故事中,古代的回家之路,也總是浪漫滿途,要麽是雋永書生,帶上小小書童,一路吟詩賞景,倘是運氣眷顧,沒準也有豔遇趣事,也要麽是豪放詞人,一葉輕舟乘風破浪,一路灑下豪邁詩興。

或還有風光的貴人,坐著富麗堂皇的大轎,一路喧囂招搖,在鄉人滿滿的羨慕中衣錦還鄉。相關的趣聞故事,從評書戲曲到影視一直流傳,惹來後人滿滿的羨慕,從來不少。

以至於有次某電視台采訪過年回家的大學生,就招來一頓吐槽,說科技越發達,回答咋就這麽難,看人家古人,坐個轎子乘個牛車,實在不行就走路,又浪漫又簡單。

古人的過年回家,真個又浪漫又簡單?

其實隻要看看古代的交通條件,就知道古人想在過年回個家,真個隻是看上去很簡單。

古代的交通條件,從路線到用具,各種的不發達。就以路線來說,最方便的路途,也就是驛道,說是道路平整,看看今天留下的遺跡就知道,一樣的崎嶇不平。像幾條古代著名的驛道路線,當代的旅行團慕名跑來觀光,經常是倆條腿走不了幾步,就常累得抽筋。

放在古代最簡單的回家方法:倆條腿走路?一路跋山涉水走回家試試?更不說碰上不太平的年月,沿途的盜匪打劫,各種不安定因素,回家的路,真個叫高危。

而比高危更現實的,是成本。包括時間和金錢的成本。

像影視劇裏常見的乘車馬回家,放在古人那裏,真個是有錢人才負擔的起的事,而且哪怕再有錢的人,這事也要格外掂量下:以唐朝最繁榮的開元年間來說,九品官的工資,每月不到四千文錢,詩聖杜甫當時就做到這個職務,差不多就是這生活水平。

但 要回趟家,得花掉多少呢?如果是雇車馬的話,平均每一百裏,馬車的收費是一百文錢,如果碰上山路,就要加到120文。也就是說,如果杜甫要從長安回四川, 一路就要不停的加錢。以馬車每天走七十裏來估算的話,杜甫回家要花多少錢,這個簡單的數學題,怕是要把他一年的血汗錢都算走!

像這樣的回家方式,一般老百姓負擔不起,而大多數窮書生們,基本都是倆條腿走,有些人為了回家,有時就要提前半年動身,一年的時間,大半都搭在回家的路上。

由 於回家太難,所以經濟條件有點困難的古人,哪怕是名人,有時候也是能不回家就不回家。比如明朝內閣首輔楊廷和,當年在北京讀國子監時,大約七八年沒回過 家,每次老師敦促他回家,都是苦笑說花費太大,實在回不起。直到後來科場登第,才在春節風風光光回了一次。從北京到四川一路顛沛,終於回到老家,見了親人 就失聲痛哭,真個是想壞了。

但這還算是幸運的,所以為什麽中國古代的詩詞中,思鄉的詞如此多,回家難是個大原因。

不管春運有多苦,隻要踏進家門,吃上一口熱乎飯,心裏也就踏實。所謂的苦,也就拋到九霄雲外。

但是放在古代,這事卻真心不一定,因為真正的春運苦,可能才剛剛開始。

首先比較苦的,就是大年初二回娘家,古代路窄交通落後,到了這種家家齊出動的情況,恐怖堵路可以想象。

最典型的,就是唐朝相國袁滋,這位大唐名臣從來以心態好著稱,做相國的時候,也趕上大唐比較衰的時期,從吐蕃入侵到藩鎮割據,啥惡心事都趕上了,卻出名的淡定,以穩重著稱,好些作難的國家大事,都能被他輕鬆解決,堪稱一代名臣。

可 就是這樣的牛人,卻偏在春運中抓了狂,他有一年大年初二,陪娘子回娘家,就遇到了恐怖的堵路事件,從他家到夫人家,短短的兩縣交界幾步路,居然就堵到一眼 望不到邊。後來他在自己的文集裏,曾經真切記錄了當時的感受,說自己恨不得插上翅膀,直接飛過去。十足是氣得崩潰了。那一次堵路,曾把袁大人也折騰的心力 憔悴,過完年就病倒,歇了足足一個月病假。後來接受了教訓,每次大年初二回娘家,一定要早走!

陸路難走,南方的水路也抓狂。特別是到了明朝 中晚期的江南,商品經濟高度發達,逢年過節的走動也特別多,特別是大城市的水上碼頭,那更是熱鬧一團。明朝內閣大學士王錫爵,春節期間去鬆江走親戚,就硬 給堵在了碼頭,整個碼頭上全塞滿了船,根本靠不進去,王大人在船上足足堵了一天一夜,帶的糧食都吃光了,直餓的兩眼發黑,最後還是讓仆人拿著名帖,搭別人 的小船找到鬆江知縣,才算給解救出來。

古人春運多恐怖?

但王大人比起老百姓來,他還算幸運,畢竟是領導,春運都有特權,普通百姓卻沒這麽幸運了。

尤其是讓人生氣的是,明代的江南,商品經濟深入人心,春運漲價風潮也大起,像江南大地,當時也是大批外來務工人員雲集,像各個宅院的夥計,主要都來自於湖廣地區,而家裏的奴仆特別是仆婦,好多都來自於安徽地區,一到春節期間,大多都要回家,給多少錢也不留。

可回家就難了,以蘇州為例,萬曆年間的蘇州,每到春節前後,船舶的漲價風特別高,甚至最嚴重的時候,雇船的費用要翻十倍。連船上撐船的船家,行船的時候還要小費,否則經常行到一半就罷工不幹。每次的回家路,就是挨宰路。

江 南當地一些書院的學生們,就在各種文章裏,記錄了逢年過節的艱辛回家路。這樣的風氣,有時候朝廷也忍夠了,從明末到清代,地方政府也曾多次重拳,嚴打春節 漲價風,比如康熙年間的江蘇巡撫湯斌,曾經在某年春節重拳出擊,嚴打春運亂漲價現象,單罰金就罰了三千多兩:全用來給書院的學生發補貼獎勵了。

但 相比之下,卻還是學生福利比較多。特別是優待學生士子的明代。每到過年回家的時候,不但可以給學習良好的學生提供路費補助,免費吃住國家的驛站,而且還額 外發錢糧,照著明初大學士宋濂的說法就是:我在元朝的時候,當時讀書人沒有地位,讀個書各種苦,大明朝過年回家還發東西,不效忠朝廷行嗎?

窮 人回家難,但等著浩浩蕩蕩的春運潮過了,留下來的人,也會發現各種不適應。以張溥的記錄,當時江南的一些大戶人家,到了春節期間,經常連家裏的仆人人手都 不夠:都回家過年去了。街上的酒樓裏,連酒保都成了稀罕貨,有些酒保一天要在好幾個酒樓裏跑場子。上街喝個酒,饒是過年氛圍熱鬧,卻也發現似乎一夜之間, 城裏人少了好多。

從達官顯貴到窮老百姓,古人的春運,比現代人更不省心。

古人春運多恐怖?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