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收藏文化||王世襄:凡所應玩,無所不玩

(2016-01-02 10:10:26) 下一個

收藏文化||王世襄:凡所應玩,無所不玩

王世襄的俗,人人愛玩卻不是人人能玩透;王世襄的雅,人人想懂而非人人能懂。

大鑲大綴的深色滾邊,右開襟皮襖,左手拎著剛獵獲的毛皮動物,右肘上擎著獵鷹,麵孔還帶著稚氣,已是一幅老玩家的架式。這就是少年王世襄,身體好,派頭足,沒有他不愛玩的,也沒有他玩不好的,跟著一幫前清遺老,王世襄成了燕京有名的少年玩主。

收藏文化||王世襄:凡所應玩,無所不玩

身體好是王世襄的資本

出 生於晚清外交官家庭的王世襄早年健壯是出了名的。他曾經回憶過,自己還有一位哥哥,從小愛讀書性文雅,可惜10歲患病夭亡了。而他從小淘氣,上房打狗捅馬 蜂窩,所以親友在歎息他哥哥離世的時候都會加一句“可惜死了一個好的!”此後,他的畫家母親對他的管教就隻有一個原則:凡對身體有益的都可以玩,對身體有 害的絕對不能玩。

收藏文化||王世襄:凡所應玩,無所不玩




收藏文化||王世襄:凡所應玩,無所不玩

當了三十年“老運動員”

王 世襄多舛的命途是從1952年開始的。這一年開始的新中國第一次全國性運動“三反”(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中,王世襄被“大膽懷疑”為盜竊貪 汙。原因之一,他本是舊社會過來的員工,二是在日本投降後,開始在北平調查偵察,與國民黨行政院院長駐北平辦事處、平津區敵偽產業處理局等各機構,追討戰 時丟失的珍貴文物。

從這一年開始,此後幾年一輪的各項政治運動無一例外地都找上了門,1957年他被劃成“右派”,“文革”時又被當作國民黨人員來清查,王世襄把這些苦難總結為“漫長的半個多世紀”。

仿王世襄藏品緬甸白酸枝都承盤

收藏文化||王世襄:凡所應玩,無所不玩

精神支柱是一株油菜

“文革”初期王世襄每天的工作是蹬三輪車往返三十多裏地,從郊亭往沙灘紅樓運五袋水泥。10幾年前在“三反”看守所裏傳上的肺結核終於在他體質最弱時複發了。而且帶著這種在當年還難以治愈的病下放到湖北鹹寧。

王 世襄是非常感性的人,“文革”期間給他最大鼓舞的竟是一株開花的油菜。1970年春的那場暴雨,給下放幹部們的油菜地帶來一場災難。王世襄看到一株油菜已 經大半截根都露在地麵,莖也折斷一部分,但黃色的油菜花依然開得絢爛,而且頂部還開始結籽了。王世襄把油菜不屈的生命力稱為“菜花精神”。還賦詩一首:風 雨摧園蔬,根出莖半死。昂首猶作花,誓結豐碩子!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在這種菜花精神的鼓勵下,病中的王世襄每天挑一百多擔水從低窪處攀爬到高處的菜園子, 來灌溉他的油菜地。

仿王世襄藏品緬甸白酸枝都承盤

收藏文化||王世襄:凡所應玩,無所不玩

厄運中的終身相許

在 不公命運到來之初,他和夫人、中國音樂研究院古琴專家袁荃猷探討過,是尋短見,還是鋌而走險,這兩種選擇的罪名一樣的,都是“自絕於人民”,所以是萬萬不 可取的。討論的結果是,“堅守自珍”。王世襄在《自珍集》中這樣表明當時的心態:“惟僅此雖可獨善其身,卻無補於世,終將虛度此生。故更當平心靜氣,不亢 不卑,對一己作客觀之剖析,以期發現有可對國家、對人民有益之工作而尚能勝任者,全力以赴,不辭十倍之艱苦、辛勞,達到妥善完成之目的。”

收藏文化||王世襄:凡所應玩,無所不玩

收藏文化||王世襄:凡所應玩,無所不玩

“嫁女兒”的境界

王 世襄在建國後,從民間不斷地搜集到79件明代家具精品,雖然當時這些家具還不值什麽錢,但是對於不斷接受“改造”和隻發“生活費”的王世襄來說,20塊錢 一把黃花梨木的椅子一轉手漲到400塊,也是要咬牙買下的。舍不得5塊錢運費,就自己推個自行車從通縣一路單手扶著家具推回家,“窮王”這個稱呼,就是這 麽掙下來的。

收藏文化||王世襄:凡所應玩,無所不玩

收藏文化||王世襄:凡所應玩,無所不玩

就 是因為住房問題一直得不到公正的落實,王世襄想給這些家具找個更合適擺放的地方。這時一位莊姓港商想買下他的家具捐給上海博物館,但給王世襄的價格隻是市 場價的十分之一。王世襄提出一個條件,莊先生必須把79件家具全部捐出,不得自己留下任何一件,而他也把自己家裏收入《明式家具珍賞》的79件紫檀和黃花 梨全部拿出來,並把書中沒有收錄原可留下的紫檀椅子,成套捐給了上博。

收藏文化||王世襄:凡所應玩,無所不玩

收藏文化||王世襄:凡所應玩,無所不玩

玩成大家

相對於精深的《髹飾錄解說》和《刻竹小言》,更多圈子裏的人知道王世襄,是因為他“會玩”。70歲以後,王世襄開始從容地把他小時玩過的燕京民俗全部寫成了書,成書以後,大方之家紛紛驚歎“博大精深”、“把大俗玩成了大雅”。

收藏文化||王世襄:凡所應玩,無所不玩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