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你吃過饢嗎?

(2015-06-01 12:05:36) 下一個

 在內地人看來,饢是一種被汗流浹背的維族小夥子們從囊坑裏麵拿出來的餅子,一種略帶鹹味和香味的食物。但是在一部題為《誰更偉大》的維吾爾傳說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維吾爾族對饢的崇拜。

  “一位毛拉成天手捧《古蘭經》向人們宣教,說明其的偉大,能夠給人現世的安逸和來世的幸福.人們不以為然,且想 試試是《古蘭經》偉大,還是自己的饢偉大.於是把這位毛拉關進了一間除了房梁上懸掛著的一個饢外,再沒有任何食物和依托物的房子裏.第一、二天,毛拉都是 在高頌《古蘭經》中度過。

  到了第三天,毛拉的頌經聲已經聽不到了。此時他已餓得頭昏眼花、再也無力頌讀經書。因為沒有任何依托物,最終隻好腳踩聖書取得了懸掛的食物,從而也維持了自己的生命.”

  “饢”這個詞匯來自波斯語,在整個中亞,不管是阿爾泰語係民族還是伊朗語係民族,都能聽懂這個詞。從波斯到新疆的整個中亞地帶的居民對饢的認識是一致的,當然,這也同樣是維吾爾人對饢的認識和理解。

  維吾爾人日常生活觀念中,形成了一套有關饢的禁忌。有人在和麵做饢,或者是在用饢坑烤饢時,禁止有人來為饢數 數。他們還禁止把饢亂堆、亂放,禁止踐踏食物,連饢渣也不允許擻落在人能夠踩著的地方,對那些已經無法食用、黴變或弄汙了的饢,要收拾起來放在人們無法涉 足的地方存儲,或者直接給牛羊等家畜食用。我們在新疆的大街經常會看到有人把剩餘的食物放在電話亭、窗台等高處,那一定是維吾爾人幹的。家裏吃饢的時候, 不能拿起一個饢去啃,而要先把饢掰成小塊,饢坑的主人經常用鄙視的眼光看著那些買了一個大饢直接去啃的漢族人。

  從科學的角度,維吾爾人對饢的認知也是蘊含一定科學道理的。在新疆這樣的幹旱環境下,饢是能夠保存時間最長的食 物,不管變得多堅硬,隻要有一點水,饢就立刻變成了鬆軟可口的糧食。在旅途中,饢也是最佳的旅行食品,新疆的驢友在戶外徒步中,領隊評估隊員的食物數量的 時候經常問:你帶了幾個饢?

  維吾爾人製作的饢的品種很多,有常見的圓饢,厚實的窩窩饢,還有阿克蘇的臉盆大的薄饢。近年來,在城市裏做生意 的維吾爾人也發明了適合漢族人口味的饢,例如在遊客中知名度很高的阿布拉饢,就是多加了很多清油、芝麻、雞蛋等調料,吃起來像點心一樣可口。西北路和大巴 紮的阿布拉的饢坑前經常排著長隊,但有趣的是,排隊的沒有一個維族人,但他們看來,正宗的饢應該是簡單的,而不應加那麽多的調料。想想這個道理也很對,點 心固然好吃,但漢族人誰會把點心當正餐呢?還是白麵饅頭下飯。

現在,人們很少吃素饢了,把紅燒羊肉,連湯汁一起澆在饢餅上,撒一把香菜,先吃肉,後就著肉和湯汁一起吃饢便是饢包肉的一種。那味道,就不用說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