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

(2015-02-23 01:01:25) 下一個

“甲午”歲闌,“乙未”將至,羊年隨著馬年已從容走來。

羊和馬都是人類的朋友,不過馬年的吉利話兒張口就來:“萬馬奔騰”、“馬到成功”、“龍馬精神” 羊年就沒這份幸運 您聽過“羊到成功”的祝福嗎?



在古人眼中,羊正經是吉祥的象征 古文字中“吉祥”常常寫作“吉羊”。在羊的身上,古人還寄托了不少美好的意蘊,如古代婚禮以羊為贄,取其“群而不黨、跪乳有禮”之義 羊的群體意識很強,卻從不結黨營私;而小羊喝母乳時取跪姿,古人認為這符合孝道。

羊又有美好之意,“羊大為美”嘛。這個“美”是指形象美還是味道美,不得而知,或許兼而有之吧?

不錯,在古代,羊肉是屈指可數的美味。明、清以前,北方似乎不大養豬,牛又要留著犁田,因而餐桌上通常是羊肉當家。如北宋禦廚中便“止用羊肉”。元代驛站接待“正使”的夥食標準是“日供米一升,麵一斤,羊肉一斤,酒一升”。(《經世大典》)



不過那時一般百姓吃不起羊肉,饞了隻能煮些“幹羊腳子”下飯。肥美的羊肉屬於財主的美食、官員的特供。元代富人一大早起床,“先吃些醒酒湯,或是些點心,然後打餅熬羊肉,或白煮著羊腰節胸子”。大宴賓客時則買“二十隻好肥羊,休買母的、休要羯的”(《老乞大諺解》)。

宋代蘇東坡名動天下,讀書人爭著學他的文章,有口碑傳誦:“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這裏的“吃羊肉”,便是指做官。

唐代宰相李德裕年輕時曾得一夢,夢見一麵山坡上擠滿上萬隻羊。有牧羊人前來拜見,說這些羊是您一輩子的食料!那時也隻有當宰相的,才有這份口福! 如今大不同,隻要您吃得下,兩紮啤酒,幾十串羊肉串,小百姓照樣能大快朵頤!



曆 代統治者大多驕奢淫逸,但其中也有個把儉樸克己的。有一次宋仁宗跟近侍說:昨天夜裏餓得睡不著,特別想吃燒羊肉。近侍問:幹嗎不派人出宮去買?仁宗回答: 我聽說每次到宮外購物,外麵便立為規矩。我怕夜間買羊肉,以後宮外夜夜殺羊預備,日久天長,不知要殺多少羊!我寧可忍半宿餓,也不能開這個先例。 宋仁宗真無愧一個“仁”字!

有人因羊獲譽,也有因羊賈禍的。春秋時,宋大夫華元殺羊餉士,因人多肉少,駕車的禦者沒能吃上。上了戰場,禦者發起“飆”來,說上回分羊肉是您說了算,如今登上戰車,可就輪到我說了算了!說著駕車奔入敵陣,導致宋軍大敗。事關國運的大事,起因竟是一塊羊肉!

若 是換一種心態,這樣的事或許就不會發生。東漢時,太常寺要在臘月分羊,可是一群羊有大有小、肥瘦不一,怎麽分?最高長官提議把羊殺了分肉,博士甄宇表示反 對 太常寺掌管禮樂,是“高知”紮堆的地方,又動刀子又拿秤,成何體統?還有人建議抓鬮,也被甄宇搖頭否決。他走上前去,挑了一隻最小最瘦的牽走,接下來的分 配竟十分順利。 華元和禦者如果有如此心胸,還會發生內訌兵敗的糗事嗎?

說來說去,始終沒離開吃肉;其實古代養羊牧羊的典故也不少。

漢代有個叫卜式的,跟弟弟分家時,把田宅財物統統留給弟弟,自己隻要了一百隻羊,獨自進山放牧。不出十年,羊群已超過千隻。漢武帝聽說了,委派卜式到上林苑給皇家放羊。一年以後,武帝見羊個個肥壯,不禁豎起大拇指。



卜式匯報
牧羊心得,說碰上“惡者”要把它及時剔除,別讓它害群,羊群自然安穩。養羊如此,管理百姓也應如此。武帝聽了很吃驚,於是拜他為緱氏令,不久還封他為關內侯。

同是漢代,還有個蘇武牧羊的故事。“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窮愁十九年,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 ”蘇武持節牧羊、誓死不降的愛國精神,至今為人歌詠,值得我們在羊年重溫。

此外,神話中也不乏牧羊故事。唐人小說《柳毅傳》講士人柳毅路遇一衣衫襤褸的牧羊女,出於憐憫,他幫牧羊女到洞庭送信。後來方知此女乃洞庭龍女。而柳毅也因助“龍”為樂,當上了“乘龍快婿”。

龍女所牧也並非普通羊,那叫“雨工”,是負責行雨的神獸 如此說來,羊年無疑應是風調雨順的好年景。在這一年結婚的小夥子,備不住還能娶到可愛的“小龍女”,也說不定。

冬去春來的時節,在《易經》中用“泰”卦表示。泰卦為“乾”下“坤”

上,表示陽氣漸盛、陰氣漸衰,整體意蘊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誌同”,“小往大來”、萬事通泰。

由於泰卦中的“乾”是由三條陽爻組成,而“三陽”又與“三羊”同音,於是“三羊開泰”便成了新春吉語 歲逢羊年,更是名副其實!

信不信由你,羊年定會比馬年更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