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喝一杯西雙版納的普洱茶

(2014-05-13 00:04:14) 下一個


深秋酒香蟹肥時分,朋友送了一盒包裝精美的陳年普洱茶。普洱茶有“茶之祖”的美稱。

IMG_0743w

打開看,是雲南西雙版納猛海地區出產的普洱茶餅。
IMG_0742w

內附一小張簡介,這樣寫著:“猛海普洱茶餅亦稱圓茶,係選用馳名中外的“普洱茶”作原料,適度發酵,經高溫蒸壓而成,湯色紅黃鮮亮,香氣純高,滋味醇厚,具有回甘之特點。飲之清涼解渴,幫助消化,怯除疲勞,提神醒腦。”落款是昆明猛旺茶業有限公司西雙版納猛海興發茶廠出品。查了一下該公司網址,總公司在昆明,其猛海廠區地址,位於西雙版納猛海縣黎明公司三分場。
IMG_0746w

猛海縣位於西雙版納自治州境內。西雙版納是雲南普洱茶四大產區之一,其它三區分別為普洱市(原思茅市)、臨滄市和保山市。四大產區中,西雙版納的猛海有其獨特地位。1961年,中國茶葉界專家在猛海縣巴達山的原始森林中,找到了樹齡逾1700年的野生茶樹王。這一發現意義重大,證明了中國才是世界茶葉源產地。也就是說,中國各地以至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發源地在雲南普洱茶產區。

可惜的是,這棵巴達古茶樹王在2012年10月9日由於極度衰老和樹幹中空枯死倒伏。據說當地人後來專門為之建了一個“茶王宮”來保存遺體。茶王宮在猛海縣陳升茶廠內。
oldteatree01
(圖片來自網絡)

在巴達古茶樹王被發現之前,中國是否世界茶葉源產地備受爭議。英國人一直在說印度才是茶葉最古老的源產地。巴達古茶樹王苦撐1800年,直到作了見證,才倒地而去。
oldteatree02
(圖片來自網絡)

普洱茶得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雖然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現在被稱為“普洱茶”的茶葉,其實隻有一個十分寬泛的定義,大體上指雲南瀾滄江中下遊出產的茶葉原料,經過曬青的毛茶。有些專家建議加上一個“大葉茶”的定義,不少人不同意,因為曆史上產自雲南的清代貢茶和部分民國時期古董茶幾乎都是小葉種茶。“普洱”為哈尼語,意為水灣寨。

上麵簡介中那句“選用馳名中外的“普洱茶”作原料,適度發酵,經高溫蒸壓而成”,我的理解就是這個茶餅的茶葉原料,在發酵和蒸壓之前,就已經是“普洱茶”了。這個描述符合普洱茶的真實曆史,因為對“普洱茶”進行發酵和蒸壓隻是近40多年來的新工藝,而曆史上普洱茶就隻是通過曬幹來殺青這道工藝製成的茶。

那麽經過發酵和蒸壓後的普洱茶是什麽茶?答案是,它還是普洱茶。不過後綴名稱有所變化,叫做普洱熟茶。沒經過發酵和蒸壓的,就是普洱生茶。

這是現今猛海某茶廠對普洱茶進行發酵的渥堆池。渥堆是上世紀70年代發明的普洱茶特色製作工藝。就是將殺青和揉撚後的毛茶添加菌種,然後潑水、覆蓋堆放,其間需要翻堆控溫。渥堆時程按需而定。
puerh5
(圖片來自網絡)

熟茶和生茶外觀的比較
puerh1
(圖片來自網絡)

無論熟茶或生茶,供銷售的普洱茶大都被蒸壓成茶餅、茶磚或茶沱。
puerh2
(圖片來自網絡)

壓製茶餅、茶磚或茶沱這個傳統,跟古代以騾、馬長途販茶的裝運方式有關。假如去雲南旅遊,至今可以去參觀或體驗茶馬古道的峻險和艱辛。所謂茶馬古道,就是自古以來茶販從雲南茶區馱運普洱茶去西藏等地販賣的崎嶇道路。
茶馬古道
(圖片來自網絡)

比如朋友送我的這個熟茶餅,至今還是按老規矩,每餅重量一定是357克,不多不少。除非特別定製,雲南出的普洱茶餅,無論生熟,都是這個重量。
IMG_0748w

唐朝的時候,專門有供邊境貿易的茶馬市。茶販交易以七張茶餅捆紮,另加一張茶餅過數。這第八張餅用作交稅。一餅茶為357克,一筒七餅,約2.5公斤。一件12筒約30公斤。2件約60公斤適合馬匹長途負重前行。因為這個緣故,普洱茶的另一個名稱是“七子餅茶”。這是傳統用竹筍筍殼包裝的七子餅茶
七子餅
(圖片來自網絡)

普洱生茶和熟茶從口味上來說,沒有好壞之分,隻是口味不同。不過中國茶傳統認為茶有寒熱溫涼之分。因其加工發酵程度不同,寒熱性質方麵也會不同。比如綠茶似乎不適合生活在寒冷地方的人喝。因為綠茶是完全不發酵茶,它的性質是寒的。綠茶適合生活在南方炎熱潮濕地方的人,其苦寒之氣能清心火,其清香之味能夠微沁點汗、利尿。適合寒冷地方的是紅茶,屬於全發酵茶,性質溫和,有暖胃的效果。另一種就是黑茶。黑茶包括普洱熟茶。

普洱茶自古以來深受北方和青藏高寒之地人民的歡迎。尤其在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蔬菜水果匱乏,藏民需要分解油膩、補充維生素,這都離不開茶。茶(加酥油)是他們的生命之湯。

茶園
(圖片來自網絡)

古代沿著茶馬古道運去遠方的普洱茶,雖然沒有經過渥堆工藝發酵,卻也在遙遠的路途中產生後發酵,而形成類似熟茶的特性。普洱熟茶去除了茶葉寒涼的性質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在幫助消化方麵尤其有效。

說到幫助消化,聯想起“茶道”這個名詞。現在世界聞名的日本茶道,是宋朝禪師傳過去的。茶道的祖庭是浙江餘杭徑山寺,如今不斷有日本茶道中人前往參拜。而當初茶道在中國禪寺裏誕生,根本上是由於茶的實用性質。也就是說,寺廟裏的僧人喜歡喝茶,很重要的原因是喝茶對念佛參禪非常有幫助。中國佛教認為“茶有三德”,坐禪時保持通夜不眠;抑製性欲;滿腹時幫助消化。第一條容易理解,整夜不睡,茶可提神;第二條不知是否真有其事,存疑;第三條確有其事。和尚禪師也是人。吃完不運動,整天坐著不動,很容易罹患消化不良的毛病。所以後來總結經驗,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喝茶,尤其是普洱茶,以其生津化食、清潔腸胃。十分有效。 我想到今天辦公室裏整天電腦前端坐不動的白領們,麵對一杯普洱茶,麵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似乎沒有實質的不同。

這是徑山的萬壽祥寺
jinshansi
(圖片來自網絡)

寫到這裏,廚房裏燒開水的水壺發出尖叫。泡茶的時間到了。我把茶餅破開了,放了一把茶葉到茶壺裏。如同往常一樣,喝茶對於我這個中國人,就好比寫中文字,再一次帶來人生大享受。

有好茶不可無好詞助興,來欣賞一首黃庭堅的《品令》,應該就是詠普洱茶的:

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零。
金渠體淨,隻輪慢碾,玉塵光瑩。
湯響鬆風,早減二分酒病。
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
恰如燈下故人,萬裏歸來對影,口不能言,下快活自省。

來來來,一起喝一杯西雙版納的普洱好茶!

cup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umww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